记忆中的多伦多前市长福特
2016-04-12 06:31:5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栏作者:余若扬)多伦多前市长福特英年早逝,年仅46岁,令人们普遍扼腕。一时间对他的悼念顿起,怀念不绝。虽然他当市长的后期,主要因为他自己的原因,跌落深渊,政敌们自然也将他描写得一团漆黑。

说起福特,华人社区对他相当熟悉。在这当中,星星走笔专栏也起到了一点作用。细想起来,福特还是市议员时,最初从正面报道他的,似乎正是本栏。

那时候,福特在加上市长45人的议会中,经常是独行大侠。他对于纳税人金钱的神圣捍卫之心,从他政治生涯一开始就表露无遗。

他对议员们享用的免费公交月票、泊车证、动物园门票等,十分看不惯;对于议会委员会开会时提供的免费饮料也认为不应该。对于市府向流浪汉庇护所提供一定数量的香烟、酒类作为“减少损害”疗法之用,更是大为不满;福特还经常“伙同”另外数位议员,谋划减少议员的办公经费。

他在每次审核预算的大会上,都要提出取消上述开支的动议。但也从来是孤零零的一票,有的是几票,从来没有获得通过的时候。更有甚者,他和另外一位议员某一年的办公预算几乎分文未花,议会竟然决定要对他们的情形进行调查。

在那些日子里,笔者多次写过福特的作为和遭遇,为他打抱不平。也曾将他比做多市议会的“焦大”。

不过,就在2010年他报名竞选多伦多市长时,我和他有过一次短兵相接。记得当时我和他的竞选助手约定了访问,但是到前一天接到邮件,对方称需要改时间。修改时间后,又接邮件改时间。第3次,我虽然仍同意改时间,但回电时也表示,这样三番二次改时间的,就本人多市政坛报道活动中,还不曾多见。

于是定下时间。我记得是某个上午的10点,可是当我抵达他在怡陶碧谷市政中心内的一处办公室时,福特赫然坐在那里。我感觉他似乎非常疲劳,而且一脸不耐烦,简直可以说有一点凶相毕露。

我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于是按正常程序提问展开采访。开始提的都是一些大路货的问题,比如为何要竞选市长啊,有些什么政纲啊,等等。通常,候选人面对这类问题,一般都会口若悬河,倾其所有。难道这不是不花钱获得宣传的大好机会吗。

但福特不是这样。那天他异常简短地回答我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选市长?以“为了节省纳税人金钱”一句话了结。三言两语下来,我的问题已经全被答完,眼前的局面似乎就只能打道回家了。

好在我对他的情况颇熟悉。眼看来头不善,只得将原先客气礼貌的问题放到一边,直接问他,你在你们的家族公司做什么?管哪一块?选了市长,还做下去吗?家族公司的活儿每天需要多少时间?做市长打算花多少时间?

这些问题让我转守为攻。他不得不做出回答以及自我辩护。我再问他,你在市议会如此孤立,就是当选为市长,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来管理城市吗。哇,这个问题终于击中了要害,他坐直了身体,开始滔滔不绝地回答。

福特开始选市长时,圈内人都在看玩笑。关键的疑问之一,就是一个“独狼”市长怎么当?但当福特的竞选活动不久之后风生水起时,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了:议会内多位老资格右派议员站了出来,公开力挺福特。这些人后来就成了福特政权的班底。

福特当选市长之后,人们对他的熟悉程度自然增加许多。到市长任期后半段吸毒丑闻爆发前后不良知名度更是陡然上升,无需多言了。

其实,福特的市长前半段可圈点之处仍是有的。竞选成功,那应该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了。福特从哈佛毕业并有多伦多政坛神童之称的苗大伟手中接过加拿大最大城市的权柄,何等自豪和光荣。

挟获得全市人民授权之势,福特做了许多当议员时不被理睬的事情,议员们的办公费用遭到削减。苗大伟时代加到司机们头上的车辆税,也被他一锅端了。此外,市府收垃圾外判,和市府员工工会谈判成功,等等。他还信心满满地宣称要取消土地转让税,但没有成功。华人社区对此期盼甚殷,我在不同场合问过他数次,他表示将部分取消。但也终究没有做成。到了后来,他的状况掉头向下,这大仗就更打不成了。对此,他也是心存遗憾的。

在早期的执政中,福特还有一事应该让天下人知道,那就是他没有接受前朝定下的给新市长加薪的安排。这其实显示了福特对待纳税人金钱的真实态度。由于议会掌握决策权,他们给自己加工资,容易引起人们反感。苗大伟当时做得比较漂亮,聘请一家咨询公司,调查南安省其他城市从政者的收入,对多伦多市长和议员们的薪酬提出建议。议会大会对此做出决定,但自己不享用,让下届市长和议员们享用。所以福特当时以新任市长之身,接受加薪,是完全理所当然、心安理得的事情。但福特一口推辞。

福特当市长时,还曾有过相信是创某种记录的彻夜开会。是从当天上午开到次日早晨的那种马拉松式的会议。那是他要推行削减开销的政策,一批市民反对,反对的人们按法律可在市议会执行委员会讨论预算的会议上发言。那次会议报名发言者约有二、三百人,开到次日上午的七、八点钟。

这次长会令人印象深刻。近日在福特落葬之后,我读到此间一位英语专栏作者的文章,称这次会议是福特市长任期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为显示了人们反对他的力度之大。我对此倒有一点不同想法。

这批人无疑是福特王国的批评者。他们的特点是,本地英语,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对于自身权利具有清晰认识、敢于和善于应用,社会表达能力很强。但福特还有一批支持者。福特兄弟宣称他们的支持者是“沉默的多数”。这个想法有点意思。

多伦多应该有一个相对比较沉默的数量不小的群体。他们主要是新老移民,英语总体不佳(和本地人比),对本地文化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社会表达能力比较差。福特对小人物发自内心的尊重,以及他对于纳税人金钱心口一致的态度,赢得了这个群体人们的特别喜欢。

可惜癌症夺去了福特的生命,否则多市政坛今天的面貌也许就不是现在的局面。福特痛定思痛,或许还有机会卷土重来,但生命是没有假设的,愿活着的人们保重吧。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