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榜样力量
2016-05-07 06:37:1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爱米)我的父母是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大学生,他们从事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因此,作为双职工子女的我自小就得适应“单亲”家庭生活状态。

记得四岁那年,我离开外婆家,随父母到南京生活。爸爸出差了,妈妈为了给我添张用于吃饭写字的小桌子,一个人步行半个多小时,硬是把小桌子从商店背回家,过段时间,又背回一个小碗橱。

爸爸是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对家务事基本不过问,工作期间,无论需要到怎样艰苦的地方出差,他从来没有二话,背起行李就走,年年获得先进奖状是他至今引以为豪的荣誉。爸爸出差的时间比较长,几个月,甚至半年,妈妈一个人带着我,一周上六天班,那个时代,家里没有冰箱洗衣机,烧饭用煤炉,出门靠步行,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多,妈妈一个人照样把家务事处理得妥妥贴贴,爸爸出差回来,多半会带些地方土特产,让我们大快朵颐,在物质匮乏的时代,美食对我这个并不馋嘴的孩子也是颇具吸引力。

轮到妈妈出差的时候,我的处境就比较狼狈,日常生活的琐事都需要自己打理,为了梳理好两个小辫子,常常弄得胳膊麻酸。爸爸工作忙,上班打冲锋,下班常晚归,忙到晚上八点以后下碗面条算不错,面上的青菜是整条的,连切都不切一下。我的一位难得从故乡来宁游玩的表哥,至今仍对曾经吃过的一碗广东稀饭心有余悸 。

大约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随学校去中山陵爬山,回家肚子疼痛难忍,熬过星期天,去卫生所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造成腹膜炎,立即转送市第一医院。手术前,妈妈对医生说:“她是三好学生,请你一定救活她。”我不知道告诉医生自己的孩子是三好学生有多大的作用,情急之中也便成为一种救人的理由?

让我动容的是,妈妈不停地对医生说:“手术中要不要输血?输我的血给她吧!”我虽然高烧四十多度,疼得浑身发抖,头脑却是清醒的,从妈妈与医生的会话中,我感受到母爱的强大,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手术后,我仍需要住院治疗,腹中插着根引流管,每日换药引流时巨痛难忍,但我咬紧牙关,医生和病友都给我很大支持与鼓励。出院没多久,妈妈又必须出差。

不巧的是,我的肚子又疼了,爸爸送我去卫生所治疗,天天打针消炎,医生说可能会有肠粘连后遗症。卫生所二楼住院部总共住了三个病人,楼下只有一位值夜班的医生,我一个小女孩独居一室,怎么熬过那段时光,现在想来也是不容易。有一天晚上,爸爸因为工作忙没来看我,就拜托一位男同事来看望我。这次治疗的结果,造成我对青霉素药物过敏,但消除了肠粘连后遗症的隐患。

一般来说,妈妈出差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星期,而且为了我,能不出的差她都尽量推掉。她是一位能干有爱心的妈妈,但同时也是一位工作能力强的技术骨干,遇到必须远行的差事,也得完成工作任务。有一次,妈妈出差去了,爸爸也需要出差,他不跟领导讲家中的困难,乘车到城北妹妹家,把妹夫的妈妈接到我们家来,请她照看我两天。妈妈回来后,自然把爸爸责怪了一番,却也没法改变他工作第一的观念。

父母那一代人,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事业的追求热爱,确实令人敬仰。我从小耳濡目染,也习惯了遇事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识,单纯的生活,是人生最大的造化。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