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家长要“小心说话”
2016-08-10 15:42:45
来源:星星生活

说话是门艺术,而父母对孩子说就更要掌握方式方法,其实,你的说话方式、语气一直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及发展,只是有些家长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更没有引起重视。

【场景一】“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琴”、“你现在应该看书了”……这样的话做家长的经常脱口而出。虽然有时候小孩儿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种语气的话,反倒没有动力或者兴趣立刻减少了。

建议:“把报纸拿来”和“帮妈妈把报纸拿来”这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而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因为自己是长辈,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这些话不仅在当时令孩子情绪低落,还会在他们潜意识里留下很深的痕迹。

【场景二】前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教授罗伯特·赫斯博士认为,家庭语言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思维能力。当妈妈正打电话时,孩子在旁边吵闹,不同的母亲会怎样反应呢?第一个母亲可能会粗暴地对宝宝大喊:“别吵啦!”而第二个母亲则可能会这样对宝宝说:“我现在正在打电话,请安静几分钟。”如此一来结果大不相同,第一个母亲的宝宝学到了对粗鲁命令的服从和对母亲的恐惧;而第二个母亲的宝宝则理解和遵守了两个原则:在他人打电话时保持安静,必须与他人合作。

建议:赫斯博士认为,仅仅要求孩子“别吵啦”的单一命令,不太可能使孩子把他的行为与正在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相反,一个比较复杂的口头请求则能鼓励宝宝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并将其行为与周围的人和事进行联系。因此,第二个母亲的宝宝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以更成熟的方式进行反应。

【场景三】马上要吃饭了,这时孩子提出想要玩游戏,你会怎么说?孩子年龄虽小,但也同样有希望被理解的心理需求。比如,他想玩游戏,家长用强迫的方式来制止是不可取的。可以先向孩子表达对他想玩游戏的理解,至少孩子就不会有逆反心理了。

建议:共鸣的方式。“妈妈知道你想玩,吃了饭再玩好不好?游戏机是你的,又没人跟你争”。还可以这样说:“妈妈知道你想玩,先吃饭吧,等会吃了饭妈妈和你一起玩,看谁厉害,好不好?”其实,孩子不一定非玩游戏不可,他更在意父母的说话方式。允许玩,这是前提,什么时候玩,吃过饭玩。父母说话不能太生硬,否则,小孩逆反心理被激起,恐怕又有战争要掀起。

由此可见,家长“小心说话”还是很有必要的。事实证明,长大以后有涵养、性格随和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也是说话温和、不聒噪的人。所以,爱孩子从“说话”开始吧。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