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堂聆听圣诞音乐会
2016-12-19 12:55:40
来源:星星生活


(图:离我们公寓不远的浸礼会教堂)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老友沃尔特给我们送来两张他们浸礼会教堂(Baptist Church)圣诞音乐会的入场券,我们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也是体验加拿大人宗教生活的好机会。

音乐会晚7时开始,我们准时到达,接待小姐递上印刷精美的节目单,里面详细刊印20首演唱歌曲的全文及乐团全体人员的名单。大厅里已经黑压压坐满了。我们在前面边上找到位置。

演出大厅宏大庄严,两边墙上大字写着:Serve One Another in Love(彼此以爱心相待),舞台后方是5棵大小相间的圣诞树和花环。舞台上方左右各一块大屏幕,演出时映出曲名和歌词,观众可跟唱。

交响乐队共46人,台下乐池是弦乐器和管乐器,其中大、中、小提琴手20人,单簧管、双簧管、长笛等6人。竖琴在小提琴之侧,高高竖起,造型优美。台上左方是打击乐器,中间是钢琴,右侧是各种喇叭。

很快,合唱队成员从两边鱼贯而出,靠着后墙站成三排,共56人。全部着白衬衫、黑西服,打领结,女性着裙装。他们老少都有,不乏白发苍苍者,说明他们是资深成员,表演多年。

合唱队成员一直站着,只有个别独唱节目坐下。指挥站在台下乐池前,稍高。每曲结束,观众热烈鼓掌,指挥回身鞠躬致谢,有时他手臂指向某演员或乐手,让大家向其鼓掌。

乐手都很投入,边奏边跟唱,倾身摆头,显出沉醉表情。一位锣手打锣后几秒钟即用手按锣以止其余音,表现出霎那的效果,动作敏捷紧凑。

晚会表演20个曲目,有合唱、小合唱、独唱等。这些歌曲是欢庆圣诞的最有代表性的歌曲。第1曲“Rudolph, the Red Nosed Reindeer”(鲁道夫,长着红鼻子的驯鹿),展开圣诞画面,描写驯鹿拉着圣诞老人和满雪橇的礼物来了。第2曲 “Little Drummer Boy”(小鼓手)是一首气氛热烈欢快的美国歌曲,歌词每一句都模拟鼓声,表达欢庆圣诞的快乐心情。

第3至10曲介绍耶稣在白雪皑皑的冬夜诞生在小城百利恒,而且是在一个马槽中。其中第5曲“God Rest Ye Merry, Gentlemen”(上帝赐予你快乐,先生们)是一首古老的英格兰圣诞颂歌,已经流传了5个世纪,强调耶稣诞生是天赐福音。第8曲“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听啊,天使唱高声),是一首著名的圣诞歌曲,由德国古典浪漫乐派大师弗里克斯·门德尔松作曲,查尔斯·卫斯利作词。第9曲“A Mighty Fortress is Our God”(上主是我坚固保障)的作者是德国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得。这首歌已经流传了五百多年,被人们称为“宗教革命的马赛曲”、“德国的国歌”。

中间休息以后的10首歌都是表达圣诞快乐的歌曲。其中有“A Song of Joy”(欢乐颂)和“How Great Our Joy”(我们多么欢欣)。某些歌曲要求观众起立,由台上的演员引导大家齐唱。我看到周围的观众都歌声嘹亮,很投入地放声高唱。这些圣诞歌词人人都熟记在心,从小就会唱,唱起来感情奔放。其中一首歌,反复以不同的高低音咏唱Emmanuel(以马内利,即耶稣),同时又发出节奏欢快的tu-la-ru-la-lu pa-ta-pa-ta-pan的声音以加强其效果,给人们很深的印象。最后音乐会在“Oh Holy Night”(哦,神圣的夜晚)的歌声中结束。

每曲结束,观众都热烈鼓掌,还有人大声喝彩,以表赞扬,但是在演出过程中,全场鸦雀无声,无人走动,连竖琴奏出的低音都清晰可闻,会场上更没有人吃东西,这些都表现出听众的文明修养。西方人都在宗教环境中成长,心向往之,深受其熏陶,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互相间关爱,敬老爱幼,礼貌待人,凡此种种都说明宗教对国民品性修养有很大作用。

指挥是一老者,从头到尾主要是他一人。每逢观众热烈鼓掌,他总转身鞠躬致谢,并常常挥手示意,请大家给乐团的某位成员鼓掌,因为那位先生或女士演奏特别投入,于是被指的先生或女士立即站起来,向观众致谢,这样整个会场的气氛就格外生动活泼。

给我们送票的Walter我们也是在音乐会上认识的。他恰好坐在我们旁边,双方感到谈话投机就成了朋友。进一步,他表示喜欢学汉语,我们当然需要学英语。于是他提出他定时来我们家,双方互教互学,每次半个小时。这样的送教上门,我们当然很欢迎。他也七十好几了,还是对学语言很感兴趣。每次他来,我们都给他泡一杯绿茶,他边喝边赞,我们趁势把“茶”字教给他,并强调“艹”字头的意义。连着几年,他都给我们送圣诞音乐会的票。正是音乐会使我们成为朋友,这也是音乐奇缘吧。

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想我们老人应该更需要音乐。音乐也是一种世界语言,对我们身在国外的老人更有意义。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