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点饺子包出的年轮
2017-01-25 13:14:3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饺子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美食,膳行其道已近两千载,据考证初始于东汉年间,流传神州南北至今未艾。这一家常佳馔,并不复杂难做,就是小圆面皮裹上荤素馅,煮、蒸、煎之,便香喷可口,百吃弗厌;它集面米菜肉于小坨儿一身,吃进去啥都有了,熨帖果腹。

过农历年时饺子是桌上的餐霸,必不可少的主打美味;纵使家境再穷,到了这时咋也得吃上顿水饺。故过往的清贫年代它久与年节划着等号,几成后者的别称,盖因惟在此刻才能照其面而享用之。

晚近我的儿提时代,中国的国情民生仍如斯,百姓一年到头粗粮糙米填肚,捱至新春大节才捞着吃上几天的白面馍和饺子,一般过了年初五就又“返朴归真”了,宝贵得很。饺子真个是过年的专属食品,平素里可欲不可求。记得平日有时实在馋水饺了,家里就用地瓜面来包上一顿,结果整出来的黑乎乎鼓囊囊,一煮易破,不成功,“形似而非神似”,味道全无。

过去的饺馅儿品质也乏善可言,白菜韭菜的倒是有,但少肉缺蛋,常常用肥肉炼猪油后剩下的脂渣儿充荤,以为肉芯,结果不出那股香味儿,基本上算素的。更没得虾仁了,即便俺老家青岛靠海,却吃不大着海,因为对虾这么贵重的海产都是饭庄和招待所进货,普通市民买不起,也无供应。就以虾皮或者海米“捉刀”,自充数不出应有的那鲜亮海味。

每临春节时,政府按照户口本每人增发额外的食品券,特供年货,民众凭此能购得些平常见不着的食物与肉类,欢欢喜喜过个年。故而年夜饺的质量还是有所保证的,姥姥常下旨“就包全个肉蛋儿的饺儿吃,解一回馋”,遵行之出产的自然好吃了,难怪会给孩儿们留下一整年的想头儿,巴望着下个新春佳节快快到来,时光就是在这期盼过年中流逝了。

那会儿的惯例铁定为,年夜饭后合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唠嗑守夜;后来有了电视机了,就边看着央视的春节晚会边包。零点到院子里燃放鞭炮,初一清晨下饺作早餐,然后穿上新衣外出走家串户拜年。俺们家的孩子多,爹妈不惯着,一女四男个个都会包水饺蒸包、做大锅菜及窝头饼子糙米饭等,算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

随着神州大地八十年代中后的生活富裕起来,人们不必捱到年根儿开戒,而且商店有卖机轧的现成饺子皮,包之省事省时。饺馅又腻歪了全肉蛋儿的,怕血脂升高有损健康,重又回到多菜馅上。就连除旧岁“最后的晚餐”形态亦悄然改变,不少人家年三十到餐馆吃团圆饭,不在家中自个辛劳炒做了,酒店的筵席花样多丰盛很,当然少不得饺饵,依然一枝独秀、统领全席。且此时节的饺瓤儿,已从单一的“三鲜”类型,演进成“百变馅君”,各种内容俱全,荤、素、鱼、虾等任君“钦点”,须臾便如实包来,端上供食客饕餮,可谓百味争飨,百花齐放,“饺子宴”一般。

九十年代初,俺自费出洋游学欧洲,其时德、英等地的中国人不多,海外游子想吃饺子的话,只有自力更生,遗憾的是“无米之炊”、匮乏相应的华食原菜料,像韭菜、韭黄等,洋店和港人杂货铺都没卖这玩艺儿的,就只好凑付着选用其它蔬菜做馅儿,难以品出经典的家乡饺味儿。也还得自己和面、擀饺子皮,一切从头来过,不无麻烦,好在少时练就的各项包饺技能,仍驾轻就熟,不难自我犒劳一饱饺福。

在我们有时家宴招待洋友之际,水饺每每是一款菜单中的“秘密武器”,内子“因陋就简”包就的饺子,总成为最受来宾欢迎的馔肴,每回他们都极感兴趣地问这问那的,因在中餐馆里未曾品尝过这宗;不光吃的起劲,临走时还不见外、要求打包带回剩余的,可见对饺子喜爱贪食的程度。

再后来我到了美国新泽西工作,生活的大纽约地区华势盛强,想吃中国传统饭菜变得极易,也能买到饺子皮了。数载后移民了加拿大,定居在多伦多,华裔更众,各种中华菜系应有尽有,简直跟在国内过日子一样方便,肉馅儿、饺皮儿、绞菜机等一应俱全,令动手包做一点不费劲。真若慵懒不想动弹了,抑或小留学生不谙这手厨技,可以买来冰饺煮食,价钱也不贵。甭说新老唐人街的如林华人超市,就连西人的食品连锁大店也经营速冻饺等中式快餐,销路不孬,洋人亦越来越多地认购消受。

当然更不乏饺子专卖店铺了,门头房招牌个个显著,临街的大橱窗后即支着大面板,戴着水兵帽的员工现场擀皮包饺,晃动的身手、娴熟的技法、完美的作品,辄吸引着过路的西人驻足探首窥观,不啻是真人秀、活广告了;自然有的就禁不住排闼而入,买两碗尝尝,生意便来了。意外的是俺那生于斯长于此的小子,有点“不忍睹”这招幌式的促销方式,替那庖丁一丝难为情。“移二代”“CBC”的视角与感受跟“移一代”“老司机”就是有所不同,毕竟惯例厨房作坊皆深藏后室、秘不示人;不知道谁在此兴起这作法、众还跟风,别出一景,就是俺屡次回国探亲时也从没见过那厢有这布阵的。

由于俺家在海外没少包饺打牙祭,闺女儿子也都会包了,因每次皆是老少撸袖齐上阵的,初始时孩子是好奇新鲜,参与的多自然就艺成了,虽包的不恁漂亮中看,歪歪扭扭的,只要烹不破中吃就行,对于“香蕉人”而言已很不错了,算是传承了这一“国粹”。此外,每到阴历年时俺所在的教会,多会搞春节庆祝活动,在教堂的地下室里集体大包饺子,那架势阵容真够壮观,跟群众运动似的,各类馅儿的大饺子包得海量,一锅锅地煮下筛来,场面红火朝天,热汽腾腾,人人激情澎湃,由水饺带出的祖国年味十足。

在我每次还乡省亲的时候,水饺肯定是常吃的盘中餐,父母亲老觉得我们在外国吃不到这正宗的乡味,回来就“恶补”一番。特别是在临走时,更是缺不得它,山东民俗中有“出门饺子进门面”说法,饯行席上必上这道主食。在老人过世了以后,回国探亲时我姐弟们就在岛城名馆子“船歌鱼水饺”铺,宴请我吃“扁食”,全是鱼肉虾蟹馅儿的,任点随吃,味道果然不一样,这是以前没有过的全海鲜水饺品牌,说现正在连锁扩张向全国,创立了青岛的一张新名片,为四大国菜系列的鲁味注入了新美餐血液。

年关又近了,饺味飘香,我抚今追昔,感触深深:千百年来恐怕是前无任何阶段,饺子这一美餐在舌尖上的中国变化的如此巨大,花样层出,“全年候”地盛行于饭局席面上,而且堂皇地走向了全世界。它承载着泱泱中华“民以食为天”的餐文明,伴随着悠悠春节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刻画出人生世代交替的变迁。就是在这过年包“角儿’中,生命的年轮在扩张,上一代谢世了,中一代变老了,新一代长成了,惟有这饺子不变、未离其宗,在辈辈海内外国人手里、口胃中相传,辄为炎黄子孙骄傲最爱,琳琅华夏食林的象征!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