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听觉的四大因素
2017-04-20 17:08:59
来源:星星生活

在公交、地铁上,常见手机或平板电脑一族戴上耳机听歌、玩游戏、看剧集,有时候声浪大得连邻座乘客也能听见。沉醉在音乐及电玩世界中的人们,其实不知道这些声音正损害他们的听力。有上述行为的人,今天要认真了解如何保护听觉,以免有一天醒来发觉所有声音“消失”了!

噪音之所以有机会损害听觉,第一视乎声量大小、第二是处于噪音时间长短、第三是音频高低、第四是对噪音敏感性。

声量越大,自然越容易令听觉受损,而同一声量,听的时间越长越容易令听力受损。在任何情况下,任何声量大于115dBA或140dBSPL,便会即时令听力受损。长期暴露于噪音中,听觉毛细胞会损坏,受损越多,听到的声量会觉得越来越小声,还有可能引起耳鸣。

从等能量概念来说,如噪音是90分贝,只可停留在这噪音下连续8小时,如超过8小时就有机会导致听力受损。声量每增加3分贝就减少一半处于噪音时间,即93分贝,最长只可处于噪音环境4小时。96分贝则最长只可处于噪音环境2小时,102分贝就只能处于噪音中30分钟。

音频亦会影响听力,音频即高低音。声量大的高频或低频率声音,都会影响听力,一般而言,高频比低频声音更加损坏听力。个人对噪音的敏感性亦是影响因素,即是说,每个人对声量的敏感性各有不同。一般90分贝听8小时只可以保护约九成人士的听觉,85分贝听8小时,只能保护约九成半人士的听觉。有些对噪音特别敏感的人较容易造成听力受损,他们可以利用护耳设备保护听觉,或者定时转换到不同声量的环境工作,减少持续暴露于噪音环境时间。

如没有好好保护听力,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或用耳机听音乐,有可能会造成创伤性失听,短暂性失听,以及永久性失听。

创伤性失听是耳朵突然受到强烈声音刺激,令听力即时受损,例如有炸弹爆炸,声音及爆炸气流令耳膜穿破,致耳朵突然听不到声音。短暂性失听就像刚去完演唱会后,听力好像比去演唱会前差了一些,过一段时间,听力就慢慢会恢复过来,如果过了16小时,听力都不能恢复,就会变成永久性失听。

永久性失听就如工地上的工人日积月累下受噪音轰炸耳朵,令听觉绒毛细胞受损,会造成永久听力损失。有些人说听觉可以适应噪音,这其实是错误的说法。听久了便不觉得大声,其实正是由于听力已经日渐损坏,听到的声音变了轻微,而非习惯。

噪音亦会导致一些非听觉性损坏,例如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的人,可能因为噪音而觉得烦躁、血压上升、影响专注力、经常头痛、记忆力变差等,在影响听力外亦造成了其他生理受损。

听音乐能陶冶性格兼减压,但不少人听力受损是因为听音乐没有留意声量与时间长短。听音乐应留意声量,若音乐声量越大,耳朵的承受时间便越短。

一部质量好的耳机,如有声量安全指示或能减低外界噪音,可以减低听力受损机会。市面上有很多不同款式耳机,主要分为入耳式和头戴式耳机。入耳式的圆形耳筒未必适合所有耳道形状,因此挑选适合自己耳道形状的耳机尤其重要。头戴式耳机的设计可以不管耳道的形状,比较能将外界声音隔绝。此外,尽量要在安全的情况下,才使用耳机听音乐或观看节目。

要保护听力,便要懂得适可而止。如感觉所听到的音乐声量过大,就应关小声。如出现以下情况,就要停止用耳机听音乐:觉得耳朵胀胀的,或开始痛或嗡嗡声,代表超越自己能承受程度,要停止。其实声音听得舒服就够,不需用太大音量。调校至音量的百分之五十或再多一点便足够,每次听歌半小时便要休息。有一些可以量度分贝的手机程式,可以初步了解音量大小分贝。虽然不是太准确,但可以作为参考。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