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碎碎念秋
2017-10-11 13:57:3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心馨)我和母亲的公历生日在同一天,都在九月底。农历日子都紧跟中秋。以前每逢这个时间段,我们家都要几番庆祝。而迈入不惑之年后,我却再没有庆生的热情和兴趣了。

这日子过得太快了,快的让我胆颤心惊:时间驶入加速道,迅忽得来不及让我触摸和感叹。回想起年少时,日子过得多慢啊,那时的感觉似乎是度日如年,桩桩事都那么刻骨铭心,到如今都历历在目。至今记得十六岁生日时,临座的同学送我一张窄窄的书签,上面写着她给我的生日祝福:“你拥有一轮满月。”

而今的日子,却真是度年如日,前几分钟脑子里的事情过会就不记得了。无从拯救衰退的记忆力,以至我不得不随身带笔和便签。为什么会这样?是从前慢吗?

我有些怕过生日了。怕这年年无声的提醒:你人到中年了,你正走在不可逆的老去的路上。人生已经过半,你大约不太有胆量去眺望那隐约可见的终点的。

中年对于我曾经是个非常遥远的概念。在家是最小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也一直是班级里年纪最小的学生之一。上班后习惯于被唤作“小某某”,心理上后知后觉惯了,总觉得自己离那些被尘世烟火包围的中年太过遥远。

那些整日为生活奔忙,为柴米油盐烦恼,被繁重的工作和家务所累的中年人,他们有的秃顶,有的挺着大肚腩,眼神油腻世故,索然表情无趣。我才不愿意变成他们那样。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时间没有暂停键,还来不及做好心理准备,我就被岁月裹挟到中年这个门槛里。

我试图与这样的标签保持距离,至少在形象上我不想变得那么面目可憎。也许是得益于多年保持的锻炼习惯,还好,这些年来身材还没有走样,十多年前的裙子还能塞进。混迹于多元种族和文化并存的人群里,因为肤色偏黄,皮肤质地较细,身材没有那么恐怖,中国人“显得”比实际年纪要年轻。

然而这只能是“显得”。已染霜的双鬓却已透露了内心深处的焦虑。“青春不仅仅是一种年龄,还是一种生命状态和生活理想”这样的鸡汤已经不能安抚和缓解我的焦虑。上次同学聚会,大家互相问同一个问题:“这辈子就这样了吗?”辗转反复,最后一致的结论是如此的直接明了:是的,大抵只能如此。之前的人生,一直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一路埋头做加法,等爬到了抛物线的顶端时,已经人到中年了。

见了自己,见了天地,也见了众生。白云苍狗,万水千山,千帆过尽,阅人无数,阅历和经验已经丰富到了极致。余生也只有“一览众山小”,俯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无论是家人和工作,都以某种熟悉的习惯方式相处。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为之操不完的心的孩子,柴米油盐也好,阳春白雪也罢,所有的问题,无论来自哪一重世界,我都得亲力亲为去解决。我已经不能只为自己而活——中年人的字典里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责任。

我变得简约。这么多年来,很多人从我的身边走过,他们仅仅是和我打了个照面就匆匆各奔东西,离开的速度快到连名字我转身就忘记。手机里常问候交流几句的,也只是那几位多年的老友。我看手机的时间也在逐渐减少。曾经非常热衷订阅公号,随手转发一些好文给朋友圈,而现在几乎取消了所有的公号。主动或被动地加入这个群那个群,消息太多太杂,很多时候我干脆看都不看就一键删除。

这时的生活已经变得波澜不惊,日子不过是机械地重复,味道寡淡,内容停滞不前。职业的前景可以看到尽头,再往前上升的通道和空间已然十分狭窄。陷入这样的境地,内心还是有不甘的:害怕生活从此庸常,更怕庸常从此凝固,而自己只能在其中沉沦。

有言道,“人到中年,换一套房子,一辆车,也是不容易的,更别说换一种活法”。不是没有想过尝试“生活在别处”。如今的生活,不也正是年轻时憧憬并履行生活在别处的结果么?这些年在“别处”的生活已经将我稳稳地长成了一棵树,如果再连根拔起移栽,不知道要交付怎样的学费才可成活。

于是我只能安心留在既定的生活轨道,服从命运服对余生稳妥的安排。这座城记录了我从青年到中年的黄金时代所有的际遇,所有的酸甜苦辣和高低起伏。不用逃离,也无法逃离。世事总是围城,一旦别处变成此处,残酷的真实就会显现。所谓的诗和远方一旦成为眼前,也会立即成为苟且。生活不在别处,而仅仅就在此处,就在此刻。

无论你服不服,谁不老呢?谁真的不怕老呢?任何生命都有它的周期,绽放和凋零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每个季节有它独特的美丽。秋季有一番高远和明澈。中秋过后即是深秋,生命的秋自然也在向更深的深秋奔去。中年也自有它的圆润和成熟。

等我八十岁的时候,会怀念现在的我该有多么年轻么?不要再高堂明镜悲白发了,趁冬季来临之前,多运动运动,松快松快吧。老胳膊老腿虽不及年轻时那么强壮灵活,但也得动啊,我告儿您,不动会老得更快呐……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