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人名地名的中文是怎么翻译的?
2017-11-16 16:12:31
来源:星星生活

很多国家的中文名都是根据外文名音译过来的,比如England-英格兰、France-法兰西,不过后面为简单起见,就将一些国家的名称简化了。所以我们现在称英格兰为英国,法兰西就简称法国。

音译的国名呢,也有一定的构词方法。后缀为“land”,音译为“兰”。比如England-英格兰,Ireland-爱尔兰,Scotlan-苏格兰,Holland-荷兰,Greenland-格陵兰,New Zealand-新西兰……

后缀为“ia”,音译为“伊亚”;若前面最后一个音节为n ,则连音为“尼亚”;若前面最后一个音节为 l ,则连音为“利亚”。以此类推,还有“地亚”,“西亚”等。比如“坦桑尼亚”Tanzania,“尼日利亚”Nigeria,“克罗地亚”Croatia,“哥伦比亚”Colombia、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美国的国名是“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中文通常译为“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其实,这个译名是在二十世纪初才确定下来的。在此之前,由于中美两国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重大差异,以及译员自身的原因,导致他们在翻译美国的国名时,竟然出现了十多种译法,比如“花旗国”、“咪唎坚国”、“咩哩干国”、“弥利坚国”、“美理哥国”、“亚美理驾合众国”等等。

德国在10世纪时被成为“大众之国”,所谓“大众”,就是指超越部族界线的“所有日耳曼人”的意思,但这时只不过是个俗称而已。到了15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渴望统一的呼声反映在各种书籍当中,“德意志”这个统一的名称也就正式应运而生了。后经演变,就简化为“德国”了。

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国家的译名,最早是1848年徐继畬(1795-1873)编写的《瀛寰志略》中确定下来的。

葡萄牙”的葡萄牙文是Portugal,“葡萄”可算是portu的音译,但“牙”与gal又对不上音。其实,依汉语语音特点,应把Portugal音译为“葡萄干”才是,但由于当年翻译这个国名的雅裨理常年在福建,学得是闽南话,就将Portugal译成了“葡萄牙”。

同样,“西班牙”也是拜福建闽南音所赐。可见,学好普通话是多么的重要!

还有外国人名,地名以及一些专有名词的翻译,有通用规律或法则;多年前中国新华通讯社曾经专门出版过一个小册子供翻译时使用(《汉语拼音与外国人名地名翻译对照表》),现在大多数一直沿用新华社的规定,也有的图省事,各自为政了。

细数一下,大概有如下几个规律:

一,约定成俗。所谓“约定成俗”就是指对外国人名地名或中国人名地名已经有了大家都认可或接受的翻译,即使不是正确的的翻译,也必须遵循:

如中国人名孔子,翻译成英文就成了Confucius ,根据孔夫子的音译但又不是普通话翻译成的。还有京剧,翻译成 Peking Opera,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 这些都没有使用后来的汉语拼音,还有长江,Yangtze river等等。不了解这些,中国人自己在阅读英文报刊或书籍时,就会闹笑话,如历史人物 Chiang Kai-shek ,蒋介石。

而诸如美国,英国,法国这些国名的翻译也是由于权威报刊杂志的约定俗成,延续到现在;比如,美国现任总统的姓,中国大陆媒体统一翻译成“特朗普”,而美国华人报刊和香港都翻译成“川普”;还有“剑桥”,“牛津”分别为Cambridge, Oxford ,都是约定俗成,似乎没有讲什么道理;

二,名从主人。所谓“名从主人”指的是翻译人名地名时不是按照英文单词读音,而是根据其本国语言发音来翻译,比如德国,Deutschland,胡安·菲尔南德斯海峡,Archipiélago Juan Fernández,而不是按英文Juan 读音译成“居安”;再比如现在经常提到的人名,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Mugabe 就不是按照英文读音翻的;按英文单词读音“E”是不发音的。

三,日本人名地名。由于日文中有大量的当用汉字,所以翻译起来规则又不一样。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