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我读高中文科班时的班主任
2017-12-06 18:14:3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我高中一年级结束时毅然决定弃理从文选读文科班,除了因为读高一时物理的一个章节学得不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担任我们学校文科班班主任的李老师是全国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

李老师同时还教文科班的历史课,他始创的中学历史图表教学法,把四本中国历史和两本世界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规律结合起来,做成图表,一目了然,非常方便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在当时闻名遐迩。

高中的最后两年,一切都围着高考转。我们学校当时连续几年高考升学率皆为百分之百,这在全北京市并不多见,也无形中给我们增加了更多压力。高中二年级即将结束时,我们学校接到10月1日国庆35周年庆典的游行任务,由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全体师生参加。于是,那一年暑假,我们每天都去学校练队。9月份高三开学后,更是紧锣密鼓,除了平时的练队,还多次去体校的运动场与其他单位的游行队伍合练,几次三更半夜去南苑机场和天安门广场彩排。

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练队时要百分之百地投入,提高效率。同时,他教我们制定学习计划,做每天、每周和每个月的学习目标及时间规划表。这是我至今都十分受益的一项技能,事情再多,都能做到忙而不乱,心中有数,泰然处之。

今年暑假回北京,带着两个女儿同去拜访李老师。李老师把我们迎进客厅,便去里面房间拿出来两本相册,里面的照片都是我们高中时期的,好多还配上了文字说明。看着照片上的我们和我的两个女儿现在的年龄相仿,听着李老师如数家珍地讲着我们当时的故事和后来的发展,我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两个女儿估计是没想到我们当年居然也有和她们现在类似的言行,不时地发出笑声。正在读大学的大女儿感叹道:等我回去多伦多也要去看看我小学和高中时的老师们。

“你的父母都是老师,你现在也做了老师,你说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好的教育?”李老师突然话题一转,十分严肃地向我提问。“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之后剩下的东西。”我用前不久看到的这句话来应答。当年我们学的历史知识,如果高考完之后不再去看,就渐渐忘了。但是,我们在学习和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对我们思维和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是不能体现在考试分数上的,而这就应该是我们最获益的。

就好像我们通过跟李老师学历史,学会了找到零散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再重新分类编排串联。还有对时间的管理,做事的安排。知识可以随时学,但是,在成长阶段就学会这些做事情的方法才是最大的收获。那时老师们每天早上不到7点钟就来学校,一直陪我们到晚上9点下晚自习,这样的爱岗敬业精神,还有对人生的追求,生活态度,学习技能,钻研能力,思维方式,等等,对我们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遇到好老师要比选择一所好学校更重要。”我把我的切身体会和盘端出。李老师则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一句话来阐述他的观点:“启蒙就是摆脱不成熟状态。所以教育就是要教人变得成熟,做事有信心和勇气,更加有理智”。

接下来,我们又谈论起中西方教育。李老师有个儿子在美国,孙子和我的小女儿年龄差不多,今年9月份开始上中学。李老师之前去过几次美国,他说看过我写的几篇关于加拿大教育方面的文章,他很感兴趣,也十分赞同我文中的一些观点。西方教育更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尊重孩子个性,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和中国的教育相比,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显得不够扎实,不免会对高中和大学的继续深入学习造成困难。所以,小学阶段,家长们还是不能对孩子过于放任自流。我们还探讨了孩子从小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

不知不觉地聊了将近三个小时。我们起身告辞,临别,我和李老师约定,下次再去在美国的儿子那里时,我一定过去看望他们,再跟李老师一起探讨教育问题。更希望我自己也能像李老师那样,既教书,也育人。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