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弟“口哨大师”的书与序
2018-03-20 19:01:2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这些年在国内的各大媒体和荧屏上,时常见到俺大弟曹庆跃的报道与身影,多次世界口哨大赛的金牌,这一头衔令他走红于当今弗再把吹口哨看作不入流的舞台殿堂。将这人人皆可吹上几声的嘴唇的消遣口技,升华成了一门高雅的音乐表现形式。

他颇接地气地现身于各类文娱节目,令人赏心悦耳,惊异地陶醉于优美哨音中。像央视的综艺栏目《我要上春晚》《出彩中国人》《乐上巅峰》《艺苑风景线》《走进幕后》,省卫视的《中国达人秀》《非常了得》《东方纪事》《中国梦想秀》《高手在民间》《有请主角儿》等,都有他精湛献艺。

随便上网一搜“曹庆跃”仨字,满满的相关条目便应键而出,目不暇接,显然一名人也。就连近几载我与内子不同的微信朋友圈里,也不时地有转播关于胞弟演出的视频,令俺俩脸上有光。

最近,弟的一本以图像为主的传记书籍问世了,图文并茂地记录简介了他的口哨艺术历程。尽管早在写作和编排中他屡来信征求过我意见,教俺已洞悉其翔实内容,但付梓印刷出来的效果仍有所不同,令人震撼与欣慰。

俺们家从爹的著作等身、到姐的专着多部,我的论着百千、小弟的译着与著述问梓,门第中不乏书香,可是出版这种学术之外类型的书,却是头一遭,且气势直追族内的先行者们。

给我印象还深的,是幺弟曹庆五所作的序,迥异于以往众多报道“口哨王”的手法,笔风笃实而深刻、文采飞扬,我读后感佩不已,自愧弗如。额手庆幸当初未答应大弟的请求撰这弁言,确因去国久矣,所知不甚详,难能很好地概括,恐累及有损正文,毕竟他是在我出洋后才将此演艺推向高潮的,不如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幺弟知晓的多。

果然我建议推荐小弟的执笔,挥洒没负期望,这序跋为书之主公添了彩。而这篇楔子也从一个侧面带过了俺们家史,最爆料、真实地记叙了“世界冠军”的成长历程,丰富满足了观众和媒介对他的深入了解。就是生前始终企盼他成为医学专才的考妣,在天之灵看到这另类的“成名成家”,也定含笑不语了。

奇人、奇术–我的二哥曹庆跃

【文/曹庆五】

曹庆跃的“奇”不是江湖术士的奇,他也不具备任何特异功能;所谓奇,只是我眼中的奇,一个自幼循规蹈矩、按父母教导长大的弟弟眼中的奇。

奇人奇一,是“完全背叛了自己的出身”。这句极左年代的常用语,放在俺二哥身上倒是很另类贴切。俺曹家祖上虽非诗礼簪缨之族,但世以耕读为业,墨香不绝,到了祖父那一辈,科举废除,改兴实业,但依然保留着浓厚的读书氛围。

父亲是长子,更多地继承了祖辈读书做学问的传统。他老人家是德高望重的医学影像专家,著作等身,对孩子们的家教自幼抓得紧,俺姐弟在学堂里也皆争气闻名。唯独二哥生来异常好动,非但不爱看书,就连哪天能安静地坐上片刻,大人都要相互以目、担心是否出啥事了。

姑父曾旁观偷偷地掐表算过,他能坐着不动的时间最多也就两分钟,接着就是“行如风”、“搞破坏”,父亲给他取绰号“分不闲”,形容他腚上“长钉子”,姥姥说他能保“全肢全鳞”长大就谢天谢地了,哪敢奢望他用心学习?

高考恢复后,身为下乡知青的二哥,无意于上大学,回城就业、在职工医院放射科当了“以工代干”的医士,可他的心思完全不在正业上,四平八稳做个好大夫不合其性格。渐渐地“副业”冲击了主业,他竟弃医从工,为的是有闲暇功夫干他喜欢的事。

奇人奇二,禀赋逸群,弗爱书本却不学有术,尤在文体天分上。四年级时迷上乒乓球,参加校队进步甚快,初二便获区中学生桌球单打第二。高中后又掷标枪和铁饼,双获校冠军、市中学生运动会前八强。

他也是校和街道“宣传队”双料文艺骨干。竹笛的演奏是专业水平,曾师从岛上名家杨宗文。下乡当了知青,凭着这一小技到公社和县里演出,常可免于劳作之苦,还借机吃顿招待的细粮。1979年考上了江苏省歌舞团独奏演员,但在爹的反对下终未走上专业艺途。

年过20岁了,忽对钢琴着了迷,邻居幼儿园长的单位里有架老钢琴,为给孩童们伴奏用的,他就疏通好关系,每周末关园期间带着干粮和水,去练习弹一整天。悟性极高的他无师自通,终娴熟到信手拈来–凡听过或会唱之曲随手即奏出,和弦自配,出神入化。为后来也弹电子琴、拉手风琴等奠定了基础。

当然如今最为众所周知的,是他的口哨,凡听过者皆会被那悠扬清脆、极具感染力的哨声所倾倒,叹为观止。有关这方面各个媒体介绍的甚多,我不赘述了。声名大震的他如今头顶“世界冠军”的光环,在全国各地到处飞,忙于上镜、授课、办讲座和各类演出,成了真正的名人,并被聘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开班教学,风头直压曹家的好几个医学教授。

为了讲学和与全国各地口哨爱好者网上交流,二哥现居然一反常态地潜心研究起口腔生理解剖、呼吸与肺功能、如何提高气息在吹奏中的作用、音乐理论等“复杂”问题,过去的那点医学底子居然在此派上了用场。他竟然可以在电脑前“坐如钟”、一呆便是好几个钟头;撰写出来的讲义也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头头是道,怎么看怎么不像是个从小最烦读书的人所写的,五十多岁的“老顽童”又着实让人称奇了一回。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