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能当医生吗?
2018-03-28 12:02:3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爱米)在北美居住了近二十年,令人头疼的事之一就是看病。

一般来说,去家庭医生诊所看病,不是什么急症,等待的时间长些似乎也没太大的问题。无论是预约,还是临时去,需要的时间往往超出预计,基本上得花费几个小时,而结果也大抵就是简单地询问病情,量个血压,听听心跳,看看扁桃体,然后,开出一堆需要化验的单据,或者拿着处方去买价格贵得惊人的药。

看急诊就更急不得,我有过不止一次带家人看急诊的经历,从抵达医院,到正式见到医生,至少都要半天时间。我自己唯一一次看急诊的经历,是产后发高烧,早晨八点到达医院,经过各种抽血化验,外加B超,心电图,X光拍片子,等结果出来,见到医生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

凭借一杯朋友买的热咖啡,虚汗不止的我竟然没有倒下。医生说,化验结果没发现病因,回家疗养去。我感觉有炎症,要求开点消炎药。他考虑了一下,开出个验尿的化验单,又等了一个多小时,化验结果出来了,医生这才给开了一瓶消炎药。

让人不解的是,一些家庭医生规定,病人一次只能看一个病症。那天,我带着老母亲,去一个家庭医生诊所,只见有一个病人等在那里,暗自庆幸无需等候太久。挂号的时候,前台服务员问我:看什么病?我讲了几句。她冷冷地回答:一次只能看一种病。我只好说了一个主要病症。

等了一个多钟头,终于见到那位女医生,我简单介绍病情,她打断我的话,说:一次只能看一个病,只能开针对此病的药。我真是无语了,老年人,腰腿痛,行动十分困难,血压高,眼睛也不太舒服……

好不容易来看病,却只能讲述一种病症,拿一类处方药?这是什么道理?医生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哪里?难道要病人天天跑诊所?她不耐烦地,三言两语就看完病。末了,递给我一叠需要化验的单据。

妈妈十分感慨,回忆起五十年代的大学生活,对那位曾经救过她命的主刀医生念念不忘,五十年代的中国,大学生享受的是完全免费的教育与医疗。

在那个时代,物质生活匮乏,精神文明确是丰盈。生病住院,没有走后门之说,也不知塞红包是什么意思。病情越严重,手术的风险越高,要求主刀医生的医术也就越高。根据妈妈的病情,医院派了顶尖的主刀医生,住院的三个月,她得到最好的药物治疗与充足的营养补给,所有的开销,包括护工等费用,全部公费。出院后疗养期间的所有费用也全部由公家报销,学生不需要花费一分钱。

人类社会科技进步发展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医生,作为一个治病救人高尚职业的实践者,是不是应该把医德放在首位?

最近,我看到一个小视频,演示智能机器人看病的效果,表明智能机器人可以具备诊断人类病症,治疗疾病的能力,并且,有望代替真人,成为医生。用智能机器人来代替医生,把人类综合知识与科技手段完美地结合起来,似乎很有前景,我却心存疑惑。人类无止境的创造力和潜在的破坏性,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益处与便利,却也埋下深深的祸根与隐患。

随着现代化社会科技的发展,无节制地开发运用科技成果,已经很大程度地对自然界的环境以及生态平衡造成了侵害,毁灭性的灾难也可能只在人的股掌之中。如果科技可以使假人乱真,或者,假人比真人更强,人类岂不是自取灭亡?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