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刀极光之旅
2018-05-09 16:50:5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戴小厨)黄刀,这个自带江湖气息的名字是从英文Yellow Knife直译过来的,比另外那个音译的耶罗纳夫要有感觉得多。一句“我要去黄刀”,出得口来便夹杂着北极凛冽寒风凝聚成的万丈豪气,听得耳内眼前即幻化出平沙漠漠的刀光剑影。除了黄刀部落,当地原住民还有黄铜部落和红刀部落,听听,这简直就是到了加国的龙门客栈哪。

光凭名字就爱到入心,更别说此地还是个看极光的好去处,与之相比,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那些个看极光的地点都不再能入我的法眼。春假带父母和娃果断报团,行程为期四日。

极光(The Aurora)以古罗马黎明女神的名字命名,是在地球高纬度地区的空中,太阳发出的高速带电粒子受地球磁场的影响,进入两极附近,激发高空的原子和分子,从而引起呈带状,弧状或放射状的彩色强光。

西北地区首府黄刀镇距离北极圈四百公里,位于北极光环中心,最佳观看时间在每年八月到第二年四月,是世界上唯一每年能有二百五十夜/次机会观看到北极光的城市。世界上唯一的极光追踪天文台也设置于此。

极光散客团各个旅行社的行程上大同小异,没什么惊喜可言。如果时间可以确定,提前一月报名享受晨鸟价格,基本上可以节省出餐费来。

来回选择乘坐西捷航空。路程短半,票价却比来回国内还要贵上一些。

头天下午一点从多伦多起飞,途经卡尔加里,当地时间晚上七点多降落在黄刀机场。没有廊桥,飞机停靠在候机楼二十米开外的地方。钻出机舱时并没有想象当中寒风刺骨的感觉,夕阳照在机翼上暖洋洋的。大家的心情象天空一样晴朗,据说天气好看极光的几率会增加很多。


(图1:银装素裹的黄刀与黄刀机场)

黄刀机场无比的小,只有一层。到达厅只有一条行李传送带,上面安放着一个巨大的北极熊捕鱼标本,十分传神有趣,大伙儿一面等行李一面兴致勃勃地给熊拍照。行李传送带隔壁就是出发大厅,整个机场走一遍估计五分钟都不需要。

我们住的速8酒店不在市区,距城里也不算很远,旁边有咖啡厅,麦当劳,超市,还有一个西北地区唯一的沃尔玛,据说圣诞节前周边地区的居民会坐飞机前来大肆采购。酒店提供的西式早餐质量一般,但吃饱是没有问题的。

前台服务员里居然有一个来自合肥的二十几岁的小姑娘。她从多伦多某学校酒店管理系毕业以后没多久就来到黄刀做酒店前台,至今一年有多。来此一是因为工资相对其他城市较高,二是比较容易移民。

办理好入住手续基本就到了出发看极光的时间。换上导游给大家统一发放的防寒装备:上身黑色加拿大鹅羽绒服,下身防水雪裤,脚蹬翻毛长筒雪靴。

在我和小伙伴儿的印象里,黄刀是一个冷得不要不要的地方,为此,我们每个人随身行李里塞满了厚实的羽绒服和大雪靴,结果到了以后发现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整个行程穿的都是旅行社给租的防寒服,关键导游说我们碰上了极其温暖的天气,这原本是黄刀四月底才有的温度。

大巴带着从几个不同酒店接上的一车“大鹅”趁着夜色朝三十分钟车程外旷野上的小木屋飞奔而去。

天地之间清朗透明,小熊星座和猎户座在头顶清晰可辨,满天星斗好像是随手撒出去一把一把的碎钻,即便没有极光,这样迷人的夜空也让人沉醉得不愿离开。

小屋里很暖和,备有热汤水和当地面食供大家补充能量。部分已经来了三天的团友说之前两天的极光是本年度最好看的极光,还拿出照片给我们看。我们一面赞叹,一面赶紧调整自己相机的各种数据等光来。

极光分为一到五级,四五级的时候会展示出风起云涌的魔幻效果。

从夜里十点到凌晨两点,极光只呈现出了一两极的微弱状态。肉眼能看到的只是一片白色的薄雾从淡到浓再转淡的过程,天空会变得比周围亮度高一些。因为不曾见过,心下十分疑惑,直到用相机拍下来,从图片上的一抹绿色才敢肯定,虽然不够浓郁,但极光确实是来过了。许是之前两天玩得太嗨,需要时间恢复一下体力吧。第一夜,有些失望。

第二天全天自由活动,我们准备徒步游城。因行前仔细阅读网上的各种攻略,再在地图上把每个感兴趣地地方标出来,做好备注,然后即使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放心地出发了。

黄刀分新城和旧城两部分,都不大。从速8走到新城大约四十分钟。我们一路走一路看风景,这个地处亚寒带的城市,随处可见云杉林矗立在皑皑白雪之间,玉树临风,柔美且不张扬。

进入新城,主干道两边高楼林立,不是多么摩登,但商业气氛明显,店里商品有当地特色的很少。我们遇见的每一个当地居民都非常的和蔼友善。


(图2:黄刀城区景观)

黄刀的经济以开矿为主,金矿和钻石矿产量均十分丰富。虽然当地的房价租金水电气等基本生活成本听上去高得令人发指,但本地居民那也是负担得起的。黄刀是加拿大人均收入最高,失业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再往东走,经过一段相对安静的小路便进入了旧城区。那里没有高楼。飞行员纪念碑是全镇最高点,登顶俯瞰,整个黄刀尽收眼底。黄刀发展初期,大量物资要靠飞机运送,当时飞行条件非常恶劣,导致一些飞行员为此献身。这个碑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设立的。

我们去看了网友推荐的Just Fur。一座很小很不起眼的平房,店面小得可怜,七八个人同时在里面就转不开身了。货架上售卖各种动物皮毛做的衣服,围巾,手套和小毛玩具。质量不等,价格还算合理。

毛皮店斜对面是Gallery of Midnight Sun。这里面售卖的很多旅游产品都十分有特色,比第二天导游带我们去的新城某旅游纪念品商店更具有艺术气息,逛得更舒适。店里有一张带头的完整熊皮和一只卧在地上的狼的标本,纯白色,既漂亮又霸气。

在这俩店附近就是那间网红餐厅Bullock’s Bistro。我们之前在新城区逛的时候每人吃了一大碗越南粉,根本没有胃口再去消化鱼排薯条,也就没过去看。但据说这个餐厅如果没有提前定位,那是要在寒风中排上一两个小时才进得去的,火得不得了。

越南粉好比国内的沙县小吃,如此偏僻的地方都能见到。我们去的那家越南餐馆据说是全加拿大味道最糟糕的。饥肠辘辘的时候连汤带粉吃下去很满足,并没觉得有传说中的那么夸张。

不远处有一家店里出售的加拿大鹅价格是全国最便宜的,虽然基础价格不变,但黄刀的税率只有百分之五,里外里确实差出了不少。我们没有找到那个店,不过也不可惜,第二天导游经过的时候跟我们说甭去了,早都被中国人抢光了,前两天他过去买大鹅的帽子,结果全店只剩下唯一的一顶,还是绿色的。

当晚乘狗拉雪橇去看极光。雪橇的外形类似威尼斯的Gondola,头尖,中间宽,每一只可以乘坐六到七人,后面有专人把舵。十几只黑白色的雪橇犬被套上绳索之后兴奋得上窜下跳,吠叫之声此起彼伏。都是老司机了,它们以掌舵人的口哨声和手电光为指示不慌不忙地飞奔在晴朗的星空下。

我坐第一个,虽然偶尔会有狗狗奔跑时带出的雪点飞到我的脸上,但胜在视野和坐席同样宽阔舒适,半路还遇到另外一群狗拉的雪橇超我们的车。这一路上,我的兴奋程度不亚于前面跑着的一群,二十分钟的旅程绝对值回了票价。不过坐在后面的人据说不但什么也没看见,还被挤得喘不过气来,一心只盼着快点到达,糟心得不得了。

对于我们只有三晚看极光的行程来说,如果前一晚看到的景象差强人意的话,那么第二晚的效果就很关键了。整晚的天象并无特别突出的异动。十二点五十分的时候,导游说大家收拾收拾回酒店洗洗睡吧,今晚也就这样了。大伙儿只好臊眉搭眼站了起来,就在这时,外面放哨的一个团友突然冲进来,大声喊着“来了!来了!”顷刻之间,小屋里就没了人影儿。


(图3:变幻莫测的北极光)

宇宙的神啊,终于眷顾了我们!他先是随手倾倒了一整桶浓得化不开的绿色,于是,繁星之间便有一道彩虹的形状横亘在穹庐之上;然后,他用手指在这厚重之间随意地搅动,于是,绸缎便开始旋出各种姿态,时而妩媚,时而端庄,时而活泼,时而静谧;接着,他又开始在银河里画沙,大把大把淡淡的红色和紫色从他指缝中筛进了漩涡里,于是,从上丝绒般的色彩从粗到细地流了下来,在绿色的幕布上开出了一朵一朵幸福的烟花;最后,神挑起了颜色的一段,用力地挥了起来,于是,丝带不断地扭动,舞成了S形状,一断被牢牢地握在手中,另一端被甩到了天的尽头。

几乎每一个人都躺在了雪地上,仰望苍穹,迷失在这峥嵘的幻象之中。这一夜,神给我们覆上了幸运的外衣,接受了我们心中的梦想,并用七彩的火炬把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引领着进入了天堂。极光达到了顶极。我前一晚对着流星许下的心愿,神在冥冥之中是听到了的。

第三天上午导游带了去参观冰捕。大奴湖(Great Slave Lake)是加拿大第二北美洲第五全世界第八大湖,冰川融化而成,名字里满满地透出了弱肉强食的残酷。曾经居住过该湖岸的部分印第安部落被其中的克里人赶到了北部地区并北成为“奴隶”,他们居住地附近的湖泊就被称为了大奴湖。隆冬之际湖水上冻厚达近两米,汽车可以在上面驰骋,湖面则变成了一望无际苍凉的雪原。


(图4:大奴湖冰捕)

为我们展示冰捕的是一名原住印第安男子,有些腼腆,英文说得很好,有问必答,还给我展示了政府发给他的原著民证件。虽然身处如此高纬度地区,但大自然不曾亏了待他们,无论冬夏总有可以捕食的大型猎物和这淡水湖里数不尽的鱼群供他们在此生生不息地繁衍后代。那些在“淘金热”时期前去寻找金矿的加东“掘金人”相继落户定居,逐渐变成了政府,原住民在曾经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经过不懈地努力,换来了一些特殊的优惠待遇,使他们能够在此相对轻松一些地继续生存下去。这是一个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世界。

冰冻初期,他先在水下预置上一张数米长的网,然后每天早上过来把冰窟窿凿开防止冻住,然后拉网上来收获。每天的捕得鱼的数量不同,有时候很多,有时候可能只有一条。湖里的鱼有四个不同的品种,没有人工投喂,这些年也没断了繁殖,多少总能捕钓上来。

地接旅行社的院子里养了一百多条狗狗。前一晚拉雪橇的就是其中的一些。大部分都在围栏之内,也有几条散养在外面,不咬不叫任摸任影十分乖巧。这些狗狗都是老板的心头好,它们在各种比赛中得过无数的奖杯,陈列在二楼餐厅显眼的位置。老板七十多岁,精神矍铄,风趣幽默,请我们品尝前一天游客捕上来的白鱼,还在用餐期间进来跟大家打招呼。鱼肉质鲜嫩肥美,满口留香,大家纷纷跑去添加。不过对于当地人来说,这种司空见惯的食材已经不受待见了,淤出来的甚至拿出去投喂给狗狗享用。

很多原住民冬天都会在湖面上开发出自己的领域进行冰捕。对于他们来说,最痛心的莫过于上午冒着严寒前来收网的时候看满地狼藉鱼毁网破的样子。据说不时会有酒鬼夜半喝高了跑来捣乱。鱼也就罢了,关键网的成本不低,本来就很容易被坚韧的鱼鳍划破的网再被人为破坏一番,着实心疼。

午餐后去看冰雪城堡。每年三月,黄刀都会有冰雕节。城堡占地面积不大,外围有几个造型各异的雪雕,内部有冰滑梯,迷宫,还有一个冰雕大厅据说有时候里面会进行表演。相比起曾经在国内赏的那些冰雕,这里简直就是小意思。但这曾经是一项私人活动,主人家当年从只是给自己家孩子做冰堡娱乐开始,一直坚持了十几年。现在每年政府给予两万加币的资助,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对游客开放的收费景点。

接下来导游先带大家看到了退役后停放在黄刀半山腰的第一架降落在北极点的运输机,然后去市政厅每人领取了一份官方出具的写有自己名字的北纬60度探险证书和一枚小小的黄刀别针。据说当年原住民就是佩戴这样的黄色刀具守护着自己的矿源,黄刀镇也因此得名。手捧证书,在大厅北极熊标本前立存此照,表示一下曾经到此一游。

有了前两晚的经验,第三晚我们已经修炼成了可以凭肉眼识别极光程度的专家。当晚,神批着他五彩的斗篷再次出现,与我们挥手告别。

拍摄极光,如果非专业人士,鱼眼广角长焦可有可无,单反最好,没有的话,用手机在特定设置下同样也可以拍出高质量的图片,但是,三脚架真心是吐血推荐的必需设备啊。我们吃够了没有带三角架的苦,在雪地上摸爬滚打找最合适最稳妥的位置不说,慢快门的时候还要秉住呼吸,心跳都嫌多余,即使如此,拍出来的很多照片还都是模糊的。

看完极光回到酒店已经是凌晨两点半,上楼休整一下,三点半出发去机场。清晨五点的航班,途经埃德蒙顿回到多伦多下午四点。回到家正好赶上晚餐。

本来出发之前还在暗暗思忖四天的行程会不会过于仓促,但在结束后再回首,却发现这几日的旅行刚刚好,即使其间发生的某些不愉快也意外地变成了塞翁失马的福祉。

极光被称为“幸运之光”,有人专门跑来却扫兴而归,而被奥罗拉光眷顾的我们,是十分幸运的一群。数年前有一部日本电视剧叫“最后的圣诞节”,里面身患重病的女猪脚的心愿就是去黄刀看极光。最后一集里配合剧情出现的炫酷满天的景象随着剧情一起打开了日本人民看极光的大门,越来越多地观光者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当地最大的一家Aurora旅行社便是日本人开设的。

其实不跟团自由行也是很不错的选择。酒店前台放置的地图上标出了许多个看极光的最佳位置,特别适合摄影爱好者自己租车扛着器材随走随停蹲点拍摄。

有生之年,极光,是必定要去看一次的。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