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十年生活系列:记录人生路上的难忘瞬间
2018-07-18 18:22:1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华磊)在写这篇时,为标题费了一番脑筋,想找一个能表达“整理照片录像乐在其中”的意思。但研究的结果是,能概括“照片录像”的词是“多媒体”,要用在此处就有点太“学究”了。一天看电视剧“幸福照相馆”,主人公冒出了一句“记录人生的美好瞬间”,我受到了启发,立即想出了现在的标题。

从照片追溯我们家的历史,可以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从我父亲的爷爷起,就留下了身穿马褂、头戴瓜皮帽的“地主”形象照片,其实他们只不过是“中农”。文革中我家被炒家,厚厚的几本相册也遭洗劫,许多照片被说成是“封资修”被毁。妹妹和妹夫把幸存的修复后,扫描成数码文件,为我后来编辑“我爱我家_上世纪三十年代我的先辈”等电子相册提供了素材。

上世纪60年代,家中照片由相馆拍的发展到自己用相机拍的了,而且许多照片是我们自己放大冲洗的。到1984年去美国后,买了单镜头相机并跨入了彩色时代,照片剧增。新世纪初,数码相机普及,从傻瓜到变焦单反再到手机照相,渐渐地一年就有成千上万个照片文件。此外20年前买了模拟摄像机,后又被数码的代替,记录媒介由磁带变成SD卡,拍下的各种录像片段也不少。这些弥足珍贵的照片和录像留住当下,让记忆成为永恒。

我接触相机已有50多年了,一直在探索学习之中。记得刚开始摸相机时,追求“景深”。结果照出来的相,人物只有米粒那么大。后来才知道一个画面里并非要处处都在景深范围内。如今人们走另一极端,“背景虚化”已成“时髦”,为的是突出“主题”。但并不是千篇一律地要虚化背景,特别是风景照。

我经常看各种画报,发现大部分室外新闻照片,都是“逆光”的,这样立体感强更生动。逆光照正面最好要用反光板补光。我有时采用强制闪光的办法,当然层次就差了些。在取景方面,一开始总是求全,要把一个建筑物全拍进画面,后来和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当摄影师的“大舅子”一起照相时,发现他经常照一些局部,效果也很好,就学了这一招。

我的相机是用了近十年的最低档单反(入门级长焦镜头55-200mm,f/4-5.6)。长期摸索体会出,低档单反在特定情况下也能拍出虚化背景——光圈优先AV档,光圈调至最大,采用点聚焦,目标离开背景尽可能远,镜头离目标也要有一定的距离。

前些日子在多伦多爱德华公园看了一个摄影展。和摄影家的交谈对我启发很大,他说好的照片并不在乎用什么相机,而是要用“眼”和“心”……

退休后,开始了整理这些照片和录像的“浩瀚”工程。除精选内容外,记录的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地变成数码的电子相册或可供微信发送的MP4视频文件。首先做的是陆续地将照片扫描成JPG文件,进而剪裁处理。原来都是用国外的软件,听国内亲友的介绍,现用上了“国产的”“美图秀秀”。

在长达几年的整理照片过程中,回忆起许多淡忘了的人和事,激发了我的灵感,写出了“我在美国遇到的好人”和“我在美国见到的名流”等文章。当我把处理好的老照片发给亲友们时,他们在感慨岁月流逝、人世沧桑的同时,也激荡起珍惜眼前生活的涟漪。

模拟录像片段的处理要复杂一些。首先买了一个A/D转换卡装在电脑上,接上模拟摄像机,播放磁带上的片段就可转换成MPG数字视频文件存入电脑。起初的几年把它们制作成VCD播放。现在人们只玩微信了,又要把文件较大、不便发送的MPG剪辑转换成MP4,每段视频必须在10M以下。好在这类软件很多,如免费下载的“暴风影音”。

利用“暴风影音”的“片断截取”功能,将原文件按内容分成若干MP4。并以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命名,按年份保存。2003年外孙女两岁左右,正是她最好玩的时候,我做成的MP4视频就有107个。看到这些视频,已成大姑娘的外孙女又回到那活泼乖巧、天真叮漫的童年,我们仿佛年轻了不少,再次体验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和外婆带她时的茹苦含辛。

要把过去拍的照片做成可以转发的电子相册,最好能直接使用可以进行图文编辑的E-MAIL。几年前从别人发来的邮件中,得知了Windows Live Mail可以方便地将照片压缩后嵌入文字中,发到任何形式的邮箱里。进而我再把一份邮件连照片一起一次性地Copy(拷贝)Paste(粘贴)到Word文件里,然后再对照片大小稍加整理就做成了可以永久保存的电子相册,甚至可交付排版打印(印刷)成册。

我用这种方式做成了一批“我爱我家”电子相册,包含了从30年代到70年代的照片,其中70年代因为有了孩子照片渐多,做了5集。

这几年微信越来越普及,很多人根本都不看电邮了。不得不寻找便于在微信上传送图文的编辑软件App。此时“美篇”受到了我的青睐。它是一款好用的图文编辑工具,能发100张图片,任意添加文字描述、背景音乐和视频。

我喜欢在屏幕大得多的电脑上操作——使用的电脑网页版美篇具有和手机端一样的编辑功能,轻松导入电脑中的图片,进行图文编辑,支持鼠标自由拖拽顺序,更适合我创作电子相册这样的长篇图文。从此“研精究微”编“美篇”成了我如今退休生活除了写作以外的一大嗜好。

2016年我回了国又去了英国和澳大利亚旅游,这年的电子相册多达77个,绝大多数是这些行程的游记。和很多摄影爱好者一样,把自己拍摄的照片整理出来,配文做成美篇,发到朋友圈内交流分享,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在这些美篇的基础上,有的又取舍扩充写出了可供发表的文章。

今年我们的“金婚”即将到来,围绕着这个特殊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我加紧工作,陆续“杀青”了1980到2009的年代型“我爱我家”和“岁月的记忆”系列多集电子相册。早期的是几年一集,后来一年一集;再后来一年精选照片远不止100张,我便学会了“美图秀秀”的拼图功能,把2到9张照片拼成一张,大大扩充了每一集相册的容量。

编辑2009年以后的“岁月的记忆”愈发绠短汲深、任重道远,因为照片越来越多了。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锲而不舍、矢志不移,“铁杵”总是可以“成针”的。


(图:2009去上海的拼图)


(图:在丹麦哥本哈根)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