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游的点点滴滴
2018-07-19 20:53:3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黄启樟)这次来瑞士玩得很尽情,因为以前来过,对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早已认识,而且逗留的时间比较长,不会走马看花到此一游便算。瑞士分为三大区,北与德国为邻,东与奥地利连接,那里流行德语(63%);西与法国为邻,流行法语(22.7%);南面是义大利,流行义大利语(8.4%)。除了这三种法定语言之外,还有罗曼什语(Romansh,0.6%),是聚居于Graubuden邦原住民的言语,那里的人口仅有七万左右。

三大区的天然环境虽然很相似,但市镇的容貌却各具特色。德国区的建筑比较严肃,呆板而整齐;法国区的建筑便显得浪漫,变化多端;义大利区的建筑多采多姿,充满地中海的气味。除此之外,不同区域的人都有他们特定的样貌及品质,走到Basel和Neuchatel ,你或许以为到了法国,那里的人穿着讲究,男士风度翩翩,女士花枝招展。

据说很多法国人越境到Basel上班,赚取较高工资。法国区的非裔和亚裔居民也比较多,因为法语比德语易学易用,合适的工作机会也较多。走到Lugano,你也会以为到了义大利,那里的人豪迈不羁,高谈阔论,旁若无人。我发觉Lugano湖畔竟然有棕榈树及芭蕉,犹如到了亚热带。德语区占瑞士的面积最广,那里的风土人情和德国与奥地利很相似,讲求规律,井井有条。瑞士制造的钟表及精密仪器,可靠耐用,反映了大多数瑞士人的性格。我在瑞士搭乘火车,从未遇过误点的事,说明他们做事认真,绝不马虎。

瑞士似并不执着于德、法,义三语同时并用。在公路上开车,一看到交通标志上的文字便可知身在何处:法语区使用法文,德语区使用德文,义大利语区使用义大利文,懂得伸缩而非一成不变。我不知道政府印刷的公文表格是否按照不同语区而使用不同的文字。瑞士人一般都能掌握多种文字,尤其是外来的移民。

瑞士火车路和公路两旁,无论是平原或山坡,都被开辟成农地、牧场及葡萄园,没有一处被投闲置散。这是国家定下的政策,居安思危,减少对外的依赖。瑞士虽然保持中立,一百五十年来未遭遇过战争,但从不放弃国防建设,保持强大的自卫能力。男性到达军役年龄都必须入伍接受军训,期满仍须每年入营实习。民居设有防核弹袭击的避弹室是人尽皆知之事,政府硬性规定,必须达到可容纳全民避难的指标,他们认为这样做绝非杞人忧天之行为。防核演习仍按时举行,从不松懈。

瑞士的移民政策执得很严,不随便接收难民。越战结束后,她曾响应联合国的要求,收容了少量“船民”。他们来到后立即被分散到各处,不允许大家聚居在一起,务求尽快融入这个新的社会。这个政策达到预期的目的,船民土生土长的下一代缺少机会接触父母本身的文化与生活习惯,长大了便变成“黄皮白心”的瑞士国民。华裔家庭因此而产生之代沟,比北美洲严重得多。

瑞士是一个集体领导的国家,国家事务由七个部长组成的政治架构负责,并由他们推举其中一个为总统,任期满了按照宪法指定再轮替。现任总统Alain Berset是去年底才选出的,兼任内政部长。整个内阁有十四个职权不同的部长,分工合作,以保障政府有效运转。

瑞士虽然实行民主制度有悠久的历史,但妇女要等到1971年通过全民投票的决定才能争取到参与的权利,从此在联邦大选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地方选举的进展比较缓慢很多,一个人口最少的Appenzell Innerrhoden邦竟然到1991年才允许女性投票。瑞士人比较保守,按部就班,不会轻率改变政治制度。他们保持中立,不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参加欧罗金融体制,独立自主,在2002年才加入联合国,但扮演低调的角色。

瑞士的版图不大,由南至北只有220公里,由东至西也不过350公里,总面积为41,285平方公里,人口约8,372,000,略较香港为多。首都设在伯恩(Bern),一个人口只有十四万的城市,在全国排行第四位,比苏黎世和日内瓦还要小。从1848年开始,伯恩就被选为瑞士的首都。它位于德语及法语区的中间,交通方便,符合两大主流民族的意愿,亦得到义大利区人民的接受。

瑞士交通以火车为骨干,伯恩有个规模宏大设备完善的火车站,是通往各大城市的枢纽。我们由Solothurn搭乘专线到此只需半小时,快捷舒适。走出火车站便可搭乘不同路线的无轨电车到四处游览。售票处职员说可利用当天有效双程火车票搭乘市内的公共交通,既经济又方便,尤其对“自由行”的旅客来说。

早上气力比较好,我们便随意四处游。走到累了,找个有路边座位的餐厅坐下,品尝这里香味扑鼻的咖啡,观看来往的路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座不知名的石桥。居高临下,目睹汹涌澎湃的河水从桥底穿过,但竟然有人胆敢在此戏水,挑战急流,冒险冲着浪花向低处漂流;乘坐独木舟之人最感过瘾,水力比任何发动机都要强大,将船只和人推往下游去。

其实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沿河两岸的建筑:金字式的屋檐,红色的瓦顶,透光的阁楼,米黄色的外墙,挂满鲜花的窗台。一切设计与周围环境配合,充满和谐感,没有先声夺人的气势,但也不流于俗套,处处流露出瑞士人优雅的气质。

我们过了桥,搭乘2号线无轨电车往终点站走,到达一个巨大波浪型的现代艺术展览馆,名叫Zentrum Paul Klee,分成三个部分。我们没有购票入场,只在小卖部及免费的展厅遛达。室内设计非常新潮,犹胜于室外的造型。这座建筑物旁边有一家看似很高档的餐厅,我们选择在露台坐下,一面享受美食,一面享受清新的空气。瑞士餐厅没有强制执行加付“小费”的习惯,餐价已包括7.7%销售税,顾客可随意留下零钱给侍应生。

饱尝午餐后,我们搭乘同一路线公巴返回市中心,路过不少宏伟建筑,大概是政府办公大楼。烈日当空,只想在车上遥望,之后转乘101号线公巴继续游览。这条线的路程较长,一直往郊区走。我们在终点站下车,向着附近一条河的方向走。这里的景色与闹市截然不同,绿意盎然。河边有一条小径,与它平行排列,穿过树丛。我们向在河边戏水的一对情侣问路,然后安心继续走。走走停停,来到一道跨河的行人桥。看看腕表,是差不多归程的时间了。

我逐渐学懂如何利用公共交通游览这个国家,既省时间又省钱,而且感觉安全可靠。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