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的列治文渔人码头和加州卷餐厅
2018-08-22 12:42:0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马强)多年前去列治文的时候就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这里英语的使用频率明显不如广东话和国语。列治文的移民占据了七成以上,这个比例居于全加拿大首位,而华裔也超过了城市总人口的一多半。相比唐人街,这里又更加现代,更加时尚。环境好,气候好,心情好,列治文人的平均寿命也长期雄踞全国之首。

列治文是个岛城,它包括了菲沙河三角洲大大小小十几个岛屿,最大的岛屿是鲁鲁岛(Lulu Island),这个岛人口最密集,也是城市的中心所在。第二大岛是海岛(Sea Island),温哥华国际机场就座落在这个岛上。这里属于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所以欧洲人很早就开始在这里开垦务农。时至今日,列治文依然盛产蓝莓草莓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而这里的地势很低,平均海拔只有一米,所以也修建了很多堤坝。

列治文市中心有一大片集中在数条街道上的购物区,被称为黄金村(Golden Village)。黄金村区域包含的几座大型商场既互相竞争又相互依赖,比较知名的有时代坊,统一广场,百家店,和八佰伴中心等都属于华人商场,而列治文中心,兰斯当中心(Lansdowne Centre),以及阿伯丁中心(Aberdeen Centre)则是西人开办。黄金村是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区域,说是购物者的天堂也不为过。由于机场的原因,列治文的楼高受到了限制,虽说没有摩天大楼的雄伟气势,倒也显得平易近人了很多。

列治文的餐馆尤其是中餐馆很多,午餐决定在阿伯丁中心的洪师父牛肉面解决。洪师父牛肉面原产于台湾,洪师父多次夺得台湾牛肉面大赛冠军。我们去的时候人不是很多,店面明亮整洁,透明的厨房也让人看着放心,他们家的招牌是三冠牛肉面,一碗面里同时配有牛肉牛筋和牛肚,面汤是红烧的,汤和肉的口感还好,稍微有点咸。可能是期望太高的缘故,总体感觉性价比一般。

在列治文的发展过程中,渔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到渔业,就不得不提著名的旅游景点渔人码头(Fisherman’s Wharf)。1878年,新不伦瑞克省居民玛挪亚·史蒂夫(Manoah Steves)携全家来到此地,成为第一个定居于此的白人居民。史蒂夫带领全家开农场养奶牛繁衍后代,使得这里初具村落规模,称为史蒂夫斯顿村(Steveston Village) 。村庄靠近菲沙河口,这里盛产三文鱼,捕捞的渔民在这里卸货上岸,这些鲜鱼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贮存和运输,于是渔业罐头厂就应运而生。

鼎盛时期菲沙河沿岸一度经营着数十家罐头厂,铁路公司一看有利可图,纷纷加大投资广建运输线,而当时的卑诗省府更是野心勃勃的要把这里打造成西部最重要的港口和城市。闻风而动的还有同样擅长捕鱼的日本人,他们蜂拥而至,最多的时候海港的一多半船只都是由日本人控制的。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随着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宏伟蓝图也随之消散,而日本人也由于珍珠港事件的牵连遭到了驱逐,最后捕鱼业衰落,罐头厂被迫关门,保存下来的罐头厂也成为了国家历史遗址。

村口那块数米高的招牌告诉我们史蒂夫斯顿渔村已经到了,公园草地上的那只铁锚则让游客快速地感受到了海洋的气息。村里的历史遗址很多,这里也是列治文市最具历史感的社区。史蒂夫斯顿博物馆,伦敦农场遗址(London Heritage Farm),不列颠尼亚造船厂遗址(Britannia Heritage Shipyard),乔治亚湾罐头厂(Gulf of Georgia Cannery),走进这些历史遗址,我们仿佛能看到昔日列治文人辛勤耕种辛苦捕捞的繁忙身影。

乔治亚湾罐头厂里面的空间很大,这里保留着最为完整的鲜鱼加工生产线,整个生产线分工很细,每个加工步骤都配有说明,而那些工人和鲜鱼的模拟造型惟妙惟肖,使得整个生产线似乎一直都没有停止运转。工厂里面还有很多渔船和鱼的模型也是寓教于乐了,尤其那艘机动捕捞船更是让人兴致盎然,里面的餐厅,船员休息室等都是原型展示,而厕所里那个边看报纸边如厕的小伙子倒是把我们吓了一跳,简直以假乱真了。

而渔人码头可以把你从历史遗址略显沉闷的沧桑里迅速拉回到现实,这里有着温哥华最美最自然的风景。不仅仅是码头,时间充裕的话,在这里来个出海赏鲸,看看鲟鱼滩,海湾岛,加里角公园也都不错,运气好的话,你也会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海鸟。沿着著名的西堤步道,呈现在眼前的渔人码头完全就是电影里的镜头重现,这里也是好莱坞大片的外景重镇。平静的海湾,和煦的海风,翱翔的海鸥,林立的船桅,灰白的天空,灰白的海,海就是天,天也是海。夕阳西下,淡雅的灰白色调里掠过一抹金黄,宁静中透着安详。

一段段浮桥连接,通到港湾里水中的餐厅,餐厅的海鲜都来自当日的捕捞,海鲜的肉质嫩的像清晨的露水。一条栈桥两旁排列着一个个海鲜的摊位,那些收渔的船家把当日活蹦乱跳的成果摆在这里售卖。这里海鲜的叫卖单位通常不是以斤两计算,而是按筐按盆甚至按堆来出售,朴实的船家叫出的价格让你都不再好意思讨价还价。

这天是我们在温哥华旅游的最后一天,晚餐的餐厅是早早就订好了的一家叫做东条(Tojo’s)的日餐馆。餐厅的老板叫东条英员,别看小老头其貌不扬,他可是寿司界的大佬级人物,也正因为他把温哥华的日餐水平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家店被称为是加拿大首席日本连料理店。凡是日餐爱好者,想必对常见的加州卷不会陌生,这个加州卷的发明者就是东条英员。

寿司尤其是刺身初进北美时并不很受欢迎,一是老外对寿司外面的黑色紫菜没有好感,二是吃不惯鱼生的口味。聪明的东条顶着来自日本本部的压力大胆改革,首先将雪白的米饭反包在外并撒上芝麻增强卖相,然后用同样营养丰富的牛油果代替鱼生,再配以煮熟的蟹肉和黄瓜,这道寿司一入市场就大受欢迎。后来这道寿司在美国加州得到发扬光大并最终传回日本,因此被称为加州卷。正因为加州卷,才激发了老外对寿司的兴趣,并进而开始尝试鱼生,最终使得日餐在北美大受欢迎。

在高楼林立的闹市区,Tojo’s的门脸并不是很显眼,但内部却别有洞天,以寿司吧台为中心的餐厅空间很大,餐厅的装饰也充满了浓郁的日系文化特色。一进门就看到有食客在和东条合影,一个很和善的小老头。在卫生间走廊的墙壁上挂满了获奖证书,代表着餐厅过去和现在的辉煌,这大概是我们见到的获奖最多的餐厅了,其中一个奖项是把这里评为“1000个在死前一定要去的地方”,这评价也是荣耀无比了。

我们订的是厨师发办(Omakase),也叫拜托料理,这种料理是没有固定菜式可点的,由厨师根据当地当季当时的食材来即兴发挥,也就是拜托了厨师,属于高级料理的一种。日餐对食材的新鲜度要求相当严格,有的日餐馆为了能够保证客人吃到新鲜的食材,每天服务的客人都是有数量限制的,这种料理通常要预定,厨师根据客人的时间表来准备食材,而如果由于客人自己的原因迟到,厨师也会认为食材不合格而拒绝服务,而食材的损失还要由客人自己承担,这个属于料理的最高境界了。

拜托料理对厨师的水平要求高,食客的品味水平也高,所以通常都是由东条亲自操刀,客人也可以坐在吧台那里一边和他聊着天,一边看着他制作。拜托料理的上菜顺序一般都是先凉食后熟食,从味道浅淡的菜逐渐到味道浓郁的,这样从味觉和胃口都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从东条发明加州卷,卑诗卷的经历来看,将当地食材融入传统日餐是他的特长,他的取材基本都是温哥华本地的海鲜和应季的蔬菜,这样才能保证口感上乘。

每道菜的间隔至少十几分钟,一道道做工精细的菜肴色彩的搭配都异常巧妙,好似一道道艺术品。菜量不大,需要客人慢慢咀嚼,体会厨师的用意。刺身鲜美嫩滑,肉类香而不腻,时蔬爽脆可口,羹汤也是尽量自然,避免重口味的刺激,就连甜品也不输于高级西餐厅的品味。一顿饭下来,讲究的不是饱腹,而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名师的风采果然不同凡响。这顿晚餐也给我们此次温哥华之行最终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