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2018-10-31 17:24:42
来源:星星生活


【图1:金庸】

了解金庸的人很多,了解查良镛的人却不多。人们熟知他肝胆柔情的江湖笔,却鲜识他为国为民的家国情。

查良镛走在1950年的时光里,那时他还不是金庸。

外交官,这个年少时的梦想光芒万丈,照亮他的26岁意气风发。

他从香港出发,脚踏山河,脚踏1937年的家仇国恨,想象自己将在外交舞台上挥斥方遒,走向新中国的首都。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我们家本是相当富裕的,但住宅、园子都被日军烧毁,母亲与弟弟都在战争中死亡。”

那年他14岁,立志“要在维护国家尊严上发挥作用。”


【图2:1981年邓小平接见金庸】

富家少爷查良镛不知自己在14岁那年会有外交官的梦想,就像1950年,放弃外交官的梦想重返香港时,不知自己日后会成为武侠泰斗金庸一样。

大概离京踏出第一步时,他肯定也想过,此生与少年时“为国为民”的大侠梦再也无缘。

但命运之绳草灰蛇线绵延千里,1981年,邓小平接见了他。

1982年,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前,专程绕道香港与他单独会晤,希望在香港问题上他能站在英国一方。但他大手一挥,拒绝了撒切尔夫人的无理要求。

1984年,胡耀邦接见了他。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他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组成员。

1988年,他又与查济民提出“双查方案”,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人说,幸亏他没有把外交官的梦想坚持到底,否则刀光剑影的江湖里,没有了华山论剑、没有了降龙十八掌,没有了郭靖黄蓉令狐冲……那江湖该多没意思啊。

说这句话的人,一定不了解他,不知道在他的笔下,国才是一群江湖儿女的至高情怀。

为国为民的途径有很多种,他只是选择了鲜为人知的一条而已。

武侠泰斗,侠骨柔情。一读金庸深似海,从此江湖是梦乡。

高晓松说:“如果没有金庸,我们的少年时代该会是多么仓皇!”

如果说,古龙的江湖是快意情仇的决绝。那么,金庸的江湖除了儿女之情,还有正义和家国的情怀。

1954年,属于武侠的时代乘着风呼啸而来。

一场武林门派间的争斗,使查良镛就职的《新晚报》主编罗孚意识到,也许武侠连载,可以吸引更多读者订阅报纸。

梁羽生连写三部武侠后,暂时没了新的想法,主编罗孚只好来问另一个武侠迷查良镛。

查良镛说可以试试,把名中最后一字“镛”一分为二做笔名:金庸。

这一试,就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武侠时代。这一试,就让几辈人有了共同的记忆。

从动笔到封笔,17年间写就的14部武侠,部部经典,名震江湖。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图3:金庸的书剑恩仇】

鲁豫说:金庸年纪很轻的时候有两个传奇。一个是,15岁就赚到一笔足以支撑他读完大学的钱。另一个是,中学、大学期间被学校开除两次。

这两个传奇,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金庸一生的性格特点,善于经商、侠义精神。

1957年,中国正处于大跃进时期,一向敢说真话的大公报,也紧跟浮夸风做虚假报道,一辈子坚持说真话的金庸主动离开了大公报,加入了香港长城电影公司。

在那里,开始了他一生的柔情。“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才子遇到佳人,金庸彻底被“长城三公主”中的“大公主”,秀外慧中的夏梦迷住了。


【图4:金庸书法】

有人笑他甘愿为夏梦做一个小编剧,他回应说:“当年唐伯虎爱上豪门丫鬟秋香,不惜卖身为奴入豪门,与他相比我还差的远呢!”夏梦戏称他为“姚家阿姨”,他就取了鲜为人知的笔名“姚嘉衣”。

莫笑斯人痴,痴心几人知?不管旁人如何讥讽不解,金庸只是痴心不改,为夏梦量身定制了许多剧本。夏梦息影出国后,金庸又在自己主办的《明报》上,大篇幅报道她的游记。

1979年,夏梦投拍第一部电影咨询片名,金庸建议她取《投奔怒海》,果然大获成功。

虽恨不相逢未嫁时,明知这份感情不会有结果,但在金庸的作品中,无论是《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还是《天龙八部》中的王语嫣,抑或《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一颦一笑都有夏梦的身影。


【图5:金庸与夏梦】

孔庆东曾盛赞说:“金庸的小说,既是一流的武侠小说,又是一流的爱情小说。”

大概因为他既有侠义的精神,又有可望却不可及的爱情吧。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他的一生,就像是一部武侠小说。前半生纵情恣肆、洒脱妄为。后半生心怀敬畏、不断向学。他用出世的心,做着入世的事。

金庸写了这么多武侠人物,本人最像哪一个?有人这样问过金庸的好友倪匡先生。倪匡说:像段誉。

“段誉有绝顶武功,朱蛤神功好像没怎么用过;六脉神剑要紧时用不出,斗酒时却大派用场;凌波微步要用来逃命……”

金庸自己也曾坦言:“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我做,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

其实,现实中的金庸,又何尝不是小说中的段誉。

金庸出生的浙江海宁查家,康熙曾题词,唐宋以来望族,江南有数人家。

在家风的熏陶下,他自幼喜读书,被称为“书痴”,犹段誉被爹娘取乳名“痴儿”。

段誉痴情王语嫣而无果,他痴情于夏梦而无果。段誉远离荣华到处游逛习得一身绝顶武艺,他自幼离家以一己之力取得诸多成就。

1959年创办《明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武侠,排版工人总是等在桌前催促。

苦心经营三十余年,终于把《明报》办成了香港最大的报纸之一,却于1993年主动辞去董事局主席一职。

他对一切都若即若离,像段誉一样可不可能都是无所谓。凡做的一切,问心无愧就好。


【图6:金庸与太太林乐怡】

很早之前有人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

他回答:“人生,就该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他写武侠,开启了一个新的武侠时代,被誉为一代宗师,功成名就后,金盆洗手。

他办报纸,《明报》成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登峰造极后,挂冠而去。

他做学问,全院七个系,他能教六个系,一觉自己学问不够,81岁高龄又赴英国学习。

他建书社,书舍建成后,退隐江湖,把云松书舍捐出以回报社会。

李白有两句写侠客的诗,说的应该就是金庸吧。“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来源:有书国学 )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