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治维尔观枫游
2019-11-06 17:19:0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初冬是加拿大的观枫季节,我们义工老师Ken先生前几天带我们去奥兰治维尔(Orangeville)和附近的霍克莱山谷(Hockley Valley)去体验这美妙的感受,并参观了这两地的景点。路上他告诉我们,他很喜欢这两处的艺术氛围。他每年都要来一次,因此他对道路很熟悉,开车不用导航仪。

车到奥镇,我们看见高坡上房屋鳞次栉比,密密麻麻一大片,老师说,很多人住在这里,每天去密西沙加一带上班,这里的房价较为低廉。他带我们去老城区看看,我们一到那里的百老汇大道,就发现路边这里那里有很多用枯树干雕成的造像,老师说全城大约有五十多座。

这种“树雕”(Tree Sculptures)艺术形式恐怕世所少见,应该是当地艺术家的创举。我们沿街看到,很多雕像是表现本地人物的,如图书馆旁边的故事员(Storyteller)雕像,一旁的铜牌说明,她是本城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小学老师,又当过图书管理员,她很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雕像手里拿着儿童故事书“灰姑娘”(Cindlella)。


【图1:图书馆旁的故事员雕像】

其他各处也都是因地制宜,医院前面是“护士”,邮局前面是“邮递员 ”,警察局前面是“警察”,此外还有拳击手、舞蹈者、报纸编辑、农夫和来访的威尔斯王子等等,也有动物的形象,如狮子、熊、猫头鹰、知更鸟,麋鹿,老鹰等。

在我们老家枯树就是废物,现在厨房都用电炉或煤气,枯树连劈柴的用途也消失了。该城的艺术家化腐朽为神奇,为本地添加一绝,给城市增加了艺术氛围,变街道为艺术走廊,吸引了大批游客。同时雕刻的对像大都是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普通群众,讴歌他们日常劳作的形象,这一点难能可贵,值得称道。

我刚听到Orangeville 这一地名时,心想该地一定出产桔子(orange),但又考虑加拿大地处高寒,桔子难以生长。到了这里,在大道的入口处,看到街道当中有一座纪念本城奠基人奥兰治(Orange)的全身石像,才理解地名的来源。

奥兰治石像是他手拿设计图纸,身背外衣,脚踏基石,眺望远方,似乎行色匆匆,在筹谋本城的布局。奥兰治19世纪初叶从美国来到加拿大,后加入军队,官至上尉。40年代他落户此地,筹办企业,建立学校和邮局,大概他是个热心人,就兼任小镇的第一个邮差,把以前原居民荒凉的狩猎地发展成居民点。1863年本地正式建村时,人们一致同意以他的名字命名村子。这就是Orangeville的由来,词根ville有“城镇”之义。现在该城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人口已超过28000。

吃水不忘掘井人,这座石像体现了小镇居民的心愿。


【图2:大道中间矗立小镇奠基人奥兰治的石像】

市中心的一座古典建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那是本地的市政厅,一百多年前也是农贸市场所在地,老照片显示,当年牛马羊猪就在大楼前的街道上徜徉。近几十年,它又兼作歌剧院,许多加拿大优秀的戏剧艺术家来此登台表演,给Orangeville增添了光彩。我请Ken老师和我老伴一起留影,纪念此行。


【图3:老师和我老伴在市政厅前留影】

接着我们向Hockley进发,途中经过Alton Mill艺术中心,老师说这是他喜爱的地方,停车领我们参观。那是一所建于1881年的二层楼,原先是利用旁边溪流水力的磨坊,二战前后改为生产日用品的工厂,九十年代成为艺术中心。室内展出本地的工艺品和油画,每幅标价500加元不等。

楼房旁边沿溪布列一些铜雕,其中一座表达怀孕女性的铜像,造型别具匠心,女像两手置于脑后,面部略抬起,露出含蓄的喜悦,怀胎十月的腹部挺出构成大圆,丰满的乳房对称分列左右,构成两个略小的球体,圆鼓鼓沉甸甸地胀大为婴儿做好了准备。这个艺术中心洋溢浪漫情怀, 很多年轻人把该处作为举办婚礼的场所。出口处有来宾留言簿,我用中文写下:Ken老师领我们来参观,美丽的艺术中心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图4:怀孕的妇女铜像】

我们的车转入深山,车路弯弯曲曲,逐步有所升高,我想这条车路就是专为Hockley Valley自然保护区开设的。某些地方,山岩呈暗红色,即所谓的丹霞地貌,是尼亚加拉悬崖系列的一部分,也是长达九百公里的安大略著名步道 Bruce Trail 的一部份。最后车子开到一片开阔地,一座现代化的旅馆拔地而起,后面的阳台面对波光粼粼的小湖,水鸭在湖中嬉戏,湖那面的枫林郁郁葱葱,高尔夫球场的电瓶车来来去去,看来这里是人们喜爱的旅游胜地。

周围的枫树有的叶子变红,整棵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火炬,熠熠生辉;有的树叶子呈黄色,金灿灿地发光;很多树叶处于过渡时期,似红非红,似黄非黄,红黄相间,树林就像是一幅多姿多彩的油画,气象万千,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加之一碧蓝天,白云朵朵,秋高气爽,使我们感觉到生活在美的世界里,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图5:初冬的枫林】

在归途中,Ken老师要我对比中加两国的乡村。我感到中国由于人口多,村与村相距不远,土地没有此间辽阔。加拿大人口稀少,是中国的1/35,一国的人口只抵中国的一省,好比一间教室空空落落只有一个学生,一个面包就吃饱了;而另一间坐了35个学生,需要提供35个面包。而加拿大的国土面积比中国还大,沃野万里,物产丰富,粮食吃不完卖给中国。我邀请老师有便时到我们的老家杭州、苏州看看,我说那是地上的Paradise(天堂),都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而加拿大的一般城镇建立都是近二、三百年的事。老师笑着不置可否,他也年过古稀,不想远行了。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