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后院立陶宛掠影
2020-01-27 17:05:0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立陶宛(Lithuania)位于欧洲东北隅,是波罗的海沿岸三小国中最大的,人口仅300万。史上曾多次被诸强邻吞并过,最近代的两次独立分别于百年与卅年前,均自俄国辖下解脱。

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欧洲最大的巴洛克式城,1/5的国民居于此,广泛吸收了多元文化元素,面貌独树一帜,被誉为“北方雅典”;又因教堂林立逾40余座,也被称作“教堂之城”,整个旧镇区是联合国册封的世界文化遗产。

从华沙走车长驱直入这里,我们一览这个欧洲后院风情,基本看不出它跟波兰的地容邑颜有啥大分别,毕竟古时它们曾是一统天下。尚未达京都,我们先去拜访郊外的特拉凱岛堡(Trakai Island Castle),它原为老立陶宛的紫禁城,始建于600多年前。

但见在一泓碧水湖心岛上,绿荫掩映着橘红色的砖墙古堡,隔泊远望,迤逦在清澈波光潋滟上的她宛若浮摇的童话般天宫瑶阙,如梦如幻;又酷似在水一方的红衣少女,清新超俗,惊为天使下凡。

一条长长的木桥越水通往堡门,入内后豁见庭院深深,碉楼四立,中央高地处又有个堡中堡。拾级而上,跨过窄窄的吊桥,便置身了皇宫御斋中。环视仰望高大的古楼,颓势尽现,墙砖石裸露,苍颜斑驳,这还是修复之后的模样,因在17世纪时它饱受过战火蹂躏摧残。

我们沿着老旧的木梯蜿蜒登楼,逐间观瞻内室,其中展出着各种中世紀的文物,如民族服饰、古币、雕刻、兵器、用具、画像照片等,反映着立陶宛的昔日輝煌。城堡现今也被用来办音乐会、婚礼拍摄地等,普通民众也能一番享受在封建君王的禁宫重地,大发怀旧思古幽情。

再向前驶过30公里,便进身了近代京城,果然比老首都摩登些,却也绽放着不同的古色古香。老城区的大教堂广场是先谒之地,城市的地标。这个建于14世纪、遍身乳白的主教座堂,几经重新修缮,故令其融汇了希腊罗马、哥特巴洛克等风格,别具一格,殿前的独立高塔楼,教人想起了比萨斜塔的格局,如出一辙。圣殿塔楼那雪色玉体,相形大多数教堂黝黑凝重,分外显得圣洁庄严,使人赏心悦目。

教堂的后面就是著名的城堡山,不高,还未及50米,但顶矗一座塔楼,是堡的唯一遗迹,居高临下傲视市区,已有800年历史,现是博物馆。登此俯瞰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山下的周遭围绕着市政广场、总统府及大学区等。总统府是座新古典主义風格的典雅官邸,数百年来始终是主教、国王、贵胄以及总统的居所。其前没有一丝森严戒备,看出国之安定祥和来了。

不远处还有一座标志性建筑–圣安妮教堂,说是“拿破仑想带走的”尤物。在众多的神殿中,它确实挺特别,高22米宽10米,全由红砖砌成,跟特拉凱水中堡呼应,外墙砖头共计有33种不同形状,精致小巧玲珑,拿破仑当年攻俄时取道这里,曾为其美色秀容所倾倒,欲“将它置于掌心带回法国”。

再一个值得一书的景点,是十字架山 (Hill of Crosses)。它不在京畿圈内,要开车三四个小时、快接近拉脱维亚边境了。号称“山”,我们抵达时一瞧,不过小小的土坡而已,立于旷野无人之处。可是上面积累置满了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十字架,拔升了其实际高度,从公路上便可一目了然。由于是全球唯一的由十字架堆砌起来的人文景观,又代表象征着历朝立陶宛人的心灵寄托,遂成为游该国不可不去一觑的景点。

我们弃车漫步上山,顿时被淹没在十字架的林海之中。宗教圣地俺以前去过不少,从未见过如此密集架设的表征符号,密密麻麻森然,可谓集大全、世界之最,甚为壮观撼人肺腑,深刻体味了宗教信仰的力量。据说目前已逾20万个十字架,仍在逐渐增多,因慕名而来的朝圣者、游客,每天都在加添着它的数量,以呈忏祷敬畏之心。

导游介绍,从14世纪起这儿就有十字架安放了,用于祈祷或缅念。再后来又成为追悼反抗外侵而献身的志士之地,外来统治者多次搬移或损毁了这些十字架,但均未奏终效,显示出毋愿做亡国奴者的爱国人不屈不挠精神。在苏联解体、立陶宛独立后,这里更成了胜地,十字架与日俱增,1993年教皇若望保禄二世还来此弥撒,充分肯定和支持当地人民的壮举。“圣山”让俺的立陶宛之旅在心灵被触摸中画上了句号。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