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谈改变吃野味的癖好和猎奇心理
2020-02-27 18:18:54
来源:星星生活

2020年新年伊始,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以武汉为原发地的新冠病毒肺炎(世卫组织已将武汉肺炎病毒定名为COVID-19)的猖獗发生,突如其来的疫情,其病毒来势之汹传播扩散之广史无前例,给全中国和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可以说,这个病毒达到肆虐猖獗的危险程度。

尽管最近疫情有所缓和,但是因为人们对这种新的病毒特性并不完全了解,在目前缺乏特效药物和疫苗情况下,必须采取预防和隔离措施,万万不可掉以轻。特别是最近的许多研究也发现这种病毒有很多的特殊性,例如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但亦具有很强的传播病毒的潜力,让人们感到恐慌不安,并且有可能成为像艾滋病或者乙肝那样的携带者,总是存在一个人体内而不发作,而又成为长期健康隐患,表现出不可预测性。

另外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新冠病毒潜伏期在许多病人中长短不一,造成预防检测方面很大的挑战,也给人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我认为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是病毒变异性很大,决定病毒潜伏期长短的基因是很容易发生突变造成,或者是调控病毒潜伏期长短的调控基因发生变异引起,如果基因组序列完全一致的同一毒株,它的潜伏期本不应该有如此之大的差异。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潜伏期长短因个体免疫力受到影响,比如免疫力很强的人,病毒的潜伏期可能会很长,极端的情况可能是,成为携带者而不发病,甚至无症状显示。

因此我认为,必须加强对这个新病毒的病毒基础生物学进行研究,研究清楚它的基本特性,才能提出一个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目前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靠预防,提高患者免疫力,以及疫苗途径进行。然而,由于冠状病毒是RNA病毒,就像感冒病毒那样,变异度速度十分之快,而且具有高度的随机性,所以疫苗研发速度很难赶上。因此病毒发生后,显得束手无策,除过对患者进行减轻症状和防止器官损伤的药物治疗,增强免疫,戴口罩,执行隔离措施,对所在环境进行消毒之外,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

目前初步研究认为,这个新型的冠状病毒的传染途径是由野生动物直接将病毒传播到华南海鲜市场的经营者或通过野味买卖造成病毒从动物传染给人。最新研究推测,蝙蝠通过中间宿主(很可能通过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的。特别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研究员已经在二月三日的国际学术权威期刊《自然》发表论文,认为蝙蝠是最有可能肺炎疫情的源头。另有研究推测,穿山甲和老鼠都有可能是中间的宿主,最后传染到人的身上。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生病毒从动物身上传染给人的流行性疾病,而且,可能也不是最后一次。我本人是学习病毒学出身并曾从事多年病毒基础理论研究,也了解一些病毒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发病流行的规律。最近也看到武汉病毒研究所(本人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曾在此研究所学习工作)的石正丽研究员2018年一次大型演讲中已经准确预言说,今后很可能还要发生类似萨斯病毒染病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情况。

为什么她的预言就这么准确呢?今天请允许我讲出一个原因,也就是什么时候我们改不了吃野味的习惯,恐怕今后还会再发生类似悲剧。

人类诞生之后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处于非文明的荒蛮时代,那时候生产力低下,没有种养业,人类只能通过制造简单的工具进行狩猎获得赖以生存的食物。此后,人类驯化栽培作物,并学会养殖动物,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已经完全满足人类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已经解决了饥荒状态,。

但是今天,人为什么还要体验那个狩猎时代呢? 可以说,当一个社会和民族远离野味的时候,就是文明的体现。然而一些人处于猎奇或者不正常的心理,总是认为吃了野味,比家味更有档次,可以炫耀,甚至认为野味更有营养。其实,从营养科学方面早已结论,野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和家味没有两样。这种对野味的喜好无非就是猎奇心理作怪,因为在许多人眼里,总认为动物就是为人类而活,可以任凭人类摆布宰杀,肆意剥夺野生动物生存权利,根本没有考虑和我们人类共同分享这个世界。

人类对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天上地上水中的各种野味都想放到食谱中,到处扑杀猎取,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平衡。然而,在生态学中,各种动植物处在自己的食物链中,共同维持生态平衡,如果某一个食物链环节断掉,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此外,有很多的历史惨痛教训已经证明,吃野味给人类带了严重的疾病传染和不安全的威胁。因为野生动物身体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例如病毒,细菌和真菌。例如一只小小的蝙蝠身上就携带着八百多种病毒。所以,当人们捕猎野生动物时,这些病菌也就自然传入人类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来说,野生动物身上自己会有的病毒,基本上不会传给人,因为种族不同,免疫系统识别和适应性不一样。然而,人类对野生动物病毒几乎没有免疫力,也就是对动物病菌的抵抗力是很差的。当人的免疫系统遇到这些陌生病毒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攻击,需要花一段时间才能有办法适应,因此,人感染和发病速度更快,防不胜防。

实际上,病毒从野生动物跨过宿主域,是病毒经过变异之后获得的感染能力,最后才实现了人传人。病毒有其宿主专化性,当一种病毒长期在野生动物身上携带潜伏,并没有引起野生动物死亡,那是因为抗体产生和协同进化结果,可是如果偶然进入人体,在人体没有预先识别的获得性抗体的情况下,我们人体对这种新的病毒是没有任何免疫防御机制,大门敞开,病毒当然可顺利进入经过一定潜伏感染,复制完成生活周期,造成死亡,再传染扩散流行。

在一个人体内,病毒的降解消亡和稀释主要是靠免疫保护机制而结束病毒的。所以如果没有这个保护机制,人体就只能坐以待毙。因此,当人类通过接触,抚摸,捕猎,甚至扑吃野生动物的时候,这些野生病毒也就从动物跨越物种很可能传染给人类并蔓延。根据统计研究资料,人类大多数新型的感染性病毒都是来自野生动物,但是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加速了这一进程,造成疾病传播速度更快更广,这方面的实例已经不少了。

2003年在中国发生的萨斯病毒疫情至今记忆犹新,感染近万,死亡八百多人,就是因为将携带有萨斯病毒的果子狸当成珍奇野味来吃,结果导致病毒传染不可收拾的惨痛教训。2014年发生在西非八国的埃博拉(Ebola)病毒造成七千多人死亡,近两万人受到感染。这个病毒也是来自于果蝠,大猩猩,黑猩猩,猴子,羚羊和豪猪,而当地人扑猎食后引起病毒跨越物种感染。

1980年代开始流行的艾滋病已经死亡超过2千多万人,感染者超过6千万人。这个病毒已经成为人类前所未有的毁灭性病毒,它实际是起初从黑猩猩身上传染到人身上。1997年我在美国西北大学芝加哥医学院从事艾滋病病毒不同毒株主要功能蛋白核苷酸序列变异分析时,也是比较黑猩猩免疫缺损病毒SIV和人艾滋病毒HIV差异,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相似。但是黑猩猩感染不死亡,因为免疫系统保护,而人缺乏这个免疫应对策略。当时我看到科学文献研究传染的原因,就是非洲人们捕猎黑猩猩吃肉造成的恶果。

笔者长期生活在加拿大,加国在保护野生动物禁止人们接近和猎食,预防野生病毒进入人体方面有很多明确的法规值得学习和借鉴。例如加拿大国家公园内明文规定:禁止靠近、诱捕、威胁或给狐狸等野生动物喂食,也就是这个道理。这几年的大西洋三省份蚊子夏天猖獗,其原因是蝙蝠控制着苍蝇和蚊子数量,但是蝙蝠这几年感染了一种病毒,几乎死光了,所以造成蚊子猖獗发生。蝙蝠身上带有八百多种病毒,这次武汉病毒已经提出很有可能来自蝙蝠。

但是,可怕的是,看到不少的人在网上介绍如何捕捉蝙蝠,并吃蝙蝠肉的视频,这完全是猎奇心理。营养成分研究发现,野生动物中没有什么特殊的营养成分在家养的肉类动物中找不到的。相反,吃野味会引火烧身。

2000年我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从事痘病毒(poxvirus) 研究时,当时Guelph大学给我送来了一种从浣熊(raccoon)的野生动物身上发现新的病毒,和天花病毒(Smallpox)十分相似,这让我立即意识到,浣熊在加拿大到处都有的情况下,如果有朝一天,病毒被传染到人体后,会不会造成大灾难的忧虑。

野生动物病毒进入人体,这不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我呼吁不要亲近野生动物,拒绝野味,保护野生动物,要改变人们喜欢捕猎吃野味的不良习惯和猎奇的心理,给人们灌输吃野味是不文明的表现的观念,同时我认为应该立法,永久关掉野生动物交易市场,以防悲剧重演。我们已经有了萨斯病毒和武汉冠状病毒这样惨烈的教训了,难道还要让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吗?

作者:王根博士(加拿大)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