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净:新冠病毒来袭日记(八)
2020-04-27 13:06:0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素净)人们天天盼着峰值的到来,家长盼着学校复课,商家盼着重振旗鼓,政府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引人心。各省的抗役医官、省长和杜鲁多总理,一个掌管地方抗役三军一个发钱稳住民心,注定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也希望当下的加拿大已经来到飓风的中心,峰值在望。

2020/04/13(星期一)

喜欢读汪曾祺的散文《槐花》。文中的养蜂人和他的四川媳妇勤勤恳恳,带着他们仅有的几样家当和赖以谋生的蜂群,随着季节的变化走南闯北,哪里有鲜花哪里就是家。国内疫情后期,看到朋友圈里转一篇文章,说的是养蜂人的困状:因为到处封路的缘故,再也不能以花为家,许多蜜蜂也因为不能及时转场而被农药毒死,生计全部泡汤。

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默默耕耘者,蜜蜂的作用之大自然不必在此重复。有预测说,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的话,人类最多只能存活四年。现在加拿大也进入了疫情周期,养蜂人和他们的蜜蜂又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今天在“环球邮报”上读到一则有趣的新闻。说的是加拿大蜂蜜委员会自筹了20万加币,让80名拥有丰富经验的养蜂能手从尼加拉瓜乘坐特许专机,今天就来到加拿大帮助本地的养蜂经营者准备迎接春季的来临。


【图:养蜂人陷入困境】

根据加拿大蜂蜜委员会的统计,全国现共有1万家养蜂经营者,72.5万队蜂群,每年需要不少的经验养蜂外劳,这80名工人只是全国农业行业所需6万名外劳中的一小部分。

因为疫情,成本增加了,随后的食品价格估计也会相应上涨,好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总算可以继续保存下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加拿大所有的农民打Call!

2020/04/14(星期二)

今天是复活节长周末后的第一个网课日,我边吃早餐边写东西,先生还在赖床,女儿更是呼呼大睡。昨天晚上十一点半父女俩还在玩星球大战决斗,十二点半后卧室里才开始逐渐安静下来。我也想八点钟叫醒她吃早餐,八点半上网课,问题是她根本就起不来,更何况也没有人要求她8:35就一定要坐在电脑前上网课。

实际上,自从春假结束以来晚睡晚起一直就是女儿的生活模式。从生下来爸妈就以开餐馆谋生,爸爸晚回家是我们家的特色。现在好了,爸妈天天在家她还不趁机闹个痛快?尤其是这个特殊时期,我也随她,从此成了习惯。

有一天早上朋友打电话找我,背景声音是她儿子在弹钢琴。我有点急了,人家儿子在弹琴你家女儿在睡觉,咋当妈的?当下又想起另一位妈妈在群里贴出的她女儿自己计划的作息表,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四点那可都是密密麻麻的干货呀,我更急!我开始给女儿调整作息时间。晚上十一点上床她说睡不着,她来找我我假装睡了,她就回去开灯读书,一直折腾到何时不知。

昨天老师来了一封统发邮件,说有的学生没有交作业。我问女儿,她说全交了,我信。虽然晚起但保证每天六个半小时学习,我由她去。

我以为我是个无可救药的另类妈妈。刚读了“多伦多星报”的一篇有关育儿与家庭学校的文章,作者说她儿子(青少年)的作息时间是下午三点起床然后上“晚校”,我大笑!文章还列举了好几个例子,甚至是有孩子在家的老师自己也承认把孩子叫醒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在家上安省的公校网课,老师只通过布置作业和制定上交功课时间表来完成教学课程,没有老师实际的面授和监督,老师在网上的同步信息回复时间段也非常有限,全班20几位同学每人多问一个问题都会让老师招架不住,学习的好坏全都是父母的责任,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Home School。

疫情属突发事件,孩子上网课也是人生头一遭,几个星期以来我简直成了“明星经纪人”,不但要给孩子寻找有效的学习资源,还要不断应对铺天盖地的电子邮件指引–教育局的,学校老师的,课外班的,体育俱乐部的,还有政府的,头不大才怪!想想我还只是有一个孩子需要顾及,家中有几个的孩子的又该是何种状况。

说了这么多,一句话,如果觉得哪种方式最适合自己家庭的你就按部就班吧,我们和孩子一样需要学习适应这突来的变化,生理和心理上两样都是。刚写完就看到区教委关于上周网课的咨询,真想把文章发给她看看。

2020/04/15(星期三)

加国病例突破3万,安省直逼1万。日理万机,杜总理和福特省长的头发都长了。按美国沃尔玛的消费统计数据显示,从3月7日开始,继洗手液、消毒水、厕纸和面粉之后,美发产品成了紧俏货,看来数据可信度极高。

这几天里看到的好消息是各省的曲线有被压低的迹象,坏消息是死亡人数不断在增加。在安省,疫情的重灾区发生在老人院和长期护理院,全省目前共有98个该类设施受到了传染。

看CTV的新闻,多伦多怡陶碧谷的一家护理院至今共有40个确诊病例(22名住户和18名员工),10人死亡。为抑制病毒的继续传播,院方禁止了住户家属的探访。仅隔几步之遥却不能入内见到你日夜牵挂的亲人,家属们的心情可想而知。有人不顾院方规定,偷偷从侧门和阳台入口窜入护理院,院方不得不发出更加严厉的指引,甚至说如有必要一定会打911报警。封锁,对里面被隔离的住户和外面进不去的亲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残酷。

“有人在设施外围的树枝上绑上了丝带,我们只是希望住在里面的人能够看到这些丝带,能够明白还有人在想着他们爱着他们……”David(他92岁的外祖母是住户之一)戴着口罩坐在车内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禁哽咽。

我在Chats申请义工的审批进展顺利,下个星期三即可加入他们的义工队伍,就在列治文山市给独居的老人送食物上门。我在网上查看Emily发来的住户地址,做好我的前期准备工作。按照Chats的工作指引,这将是一种零接触的送货服务。我想起了老母亲在国内隔离期间门口小卖部阿典给她送菜的情形,正是有了他们这些热心人以往的抗疫成功经验,我们才有了今天如何做好自我防护的好点子。盼望着下个星期三的早些到来。

2020/04/16(星期四)

今天想说一说一位美丽的女士。在说之前先看看我刚翻到的一些关于疫情的小数字:BC省总人口500万,现有确诊病例1517;安省总人口1400万,现有病例7953;魁北克省总人口850万,确诊病例14248。

BC省的第一个病例在1月28日被确诊。两个多月后,病例在全国各地蔓延,魁北克和安省每天在以几百个确诊病例在增长,而BC省却像是蜗牛爬树,每天只以偏低的两位数增长。作为抗疫领头人的BC省医官Dr. Bonnie Henry成了被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在网上看了一下有关Dr. Henry的履历介绍:2000年早期她供职于世卫,在巴基斯坦帮助消除脊灰,在乌干达帮助阻止埃博拉病毒的扩散;此后,她还参加了加拿大流行病计划方案的起草;2003年她作为多伦多医官参加过对SARS和H1N1的防控工作;2005年加入BC省的医疗系统工作至今。

有了如此丰富的实战经验,Dr. Henry在应对病毒在BC省爆发期间表现出了特有的淡定、从容和自信。在每一次的发布会上,她语气轻缓,态度严谨,偶有笑容,用词科学却又不难让人接受。每次不同的着装和服饰搭配都让她显得精神焕发,充满了一股不被疫情压垮的正能量!她不断重复着防疫的基本常识,就像是一位慈祥的妈妈对儿女们的轻声细语,也像是邻家的阿姨或姐妹们给你的善意提示。

BC省到底采取了什么不同于其他省份的抗疫举措我没有太多的关注,只记得最近几天里她对民众说不会全面封锁,理解有些人还有外出的理由和必要。而当记者问到按BC省目前的病例增长现状,是否可以开始考虑放松紧急应对的要求时,她没有反对也没有赞同。她只是说正在密切关注着世界其他国家的做法和效果,任何目前采取的措施不代表永久性,而“目前”的意思也许是指几个月的时间。

我以为自己泪点低,没想到站在如此重要位置上的Dr. Henry也是如此。当她宣布BC省第一个病例死亡的消息时她落泪,当她看到人们为她制作的四重唱视频时她落泪,当被问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时她没有否认。


【图:温哥华Powell St上,当地艺术家为Dr. Bonnie Henry制作的壁画。摄影:Jason Payne】

BC省民众掀起了一股喜爱Dr. Henry的热潮。他们在推特上追捧她,还成立了一个“Dr. Henry Fan Club”。粉丝们制作了带有她头像的胸针,还有T恤衫,他们把这些产品出售后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给当地的食品救济库。人们还在城市的街道旁画上她的头像,孩子们还给她写信表达感激之情,无不让人动容。

在最近的一次发布会上,Dr. Henry在感谢阿省在防护设备上给予支持的同时,还说她和其他省份的医官们每天都有交流疫情的情况。在此衷心祝愿各省紧密结合,共护加拿大早日走出阴暗。

2020/04/017(星期五)

确切地说,我昨天晚上才算正儿八经地细读《方方日记》。我读它是因为看到方方日记海外版即将于八月份在美国发行而引起了一场网络骂战的新闻。作者方方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曾经在疫情中日日追捧方方的人们却逐渐在销声匿迹。

《方方日记》让我想起了龙应台当年的《野火集》。1985年面世后21天再版24次,4个月出版10万本,作家余光中称它为“龙卷风”。想想方方日记当初在微信上的阅读量也不亚于这种情形吧。而当时龙应台还是一名海归人士,她对台湾社会现状的指责难免会被人质疑她搬用西方民主一套不了解本地实情。而方方是完全彻底的武汉居民,武汉人写武汉日记,我觉得更看得过。

日记在武汉封城期间受到读者的日日追捧有它的道理。于城内人,它道出了部分人的心声;于城外人,日记让他们看到了平时在新闻上看不到听不到的东西。

读日记,可以看到武汉在封城后政府和人民高度团结集中精力一心抗疫的一面,也看到了在政府采取高压强制性的封城措施下,武汉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理世界,循序渐渐,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写作要有素材,在全城封锁人人禁足的情况下方方只能从“我的医生朋友说”和网络信息获得每天日记的基本来源,这和我现在记日记的方式一样。

我也没有亲眼看到安省有700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我也没有办法证实还有更多的感染病例没有被记录,我当然更没有办法知道现在是否就如政府所说的曲线已经到来。每天获得新闻的渠道是网络与社交媒体的中英文资讯,晚饭时还听中文电台的嘉宾点评。信息满天飞,写作者只能以引起自身共鸣和异鸣的东西来写,写自己读到的数字读到的新闻读到的人和事,写自己在当下的切身感受和思考。至于这些文字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那只是后事和别人的事,所以我相信方方的“并非有约稿之说”。

看到安省政府的紧急禁令一延再延,必需坚持开业的清单也一改再改,没人说得清何时才是个头。这和方方日记里所述的可谓如出一辙。也许我们现在还没有去到像三月中旬的武汉那样物价高涨的地步,加拿大国民有政府的援民金,暂时不用担心坐吃山空;也许我们的城市还没有去到完全需要禁足的程度,人们还可以外出遛狗散步,所以目前来说心理上还没有产生一定的消极和负面影响;而更也许是有了方方日记,才能让我们这些后发疫区的民众有了更多的心理准备,有了前车之鉴,我们才能相信阴雾终将散去,我们才能好好地坚持到希望的到来。

2020/04/18(星期六)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天天待在家里过日子竟已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想店里了,想员工,想相熟的客人,想每天到店里闻到的第一缕咖啡香味。昨晚Gary和Alice两夫妇给先生打电话,询问我们的近况,问我们什么时候再开门,天天就想着店里的Poutine(肉汁奶酪薯条)。我给员工发短信,大家都是一样的感受–家里待烦了,想店里了,想念大家一起相处的日子。

都这样,平时忙的时候找不到人加班,歇了一个月个个都喊闷。人都需要感情的寄托,需要通过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某些角色来完成来现世的使命。

先生也呆不住。六年了,没有过过一个正儿八经的假期,现在店关了他就往出租屋跑。一会铺地板,一会修厕所,一会给租客送吃的用的。我说他这是有假不懂休,天生的劳碌命。他说没事,戴了口罩和手套,站到老远跟别人说话,对人家好一点收租才容易嘛。

都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到目前为止还好只有一位租客说有困难,少交了几百块。先生也不跟他多计较,这种情形下能收多少算多少吧,大家都不容易。

店里的租金是生意上的大开销,经过几个星期的协商,房东终于同意先收一半,剩下的等恢复正常后再慢慢补交,我们俩都舒了一口气。

堂弟老四在深圳做成衣出口生意,有自己的工厂。刚复工不久,又说因为订单不足从下个月开始又要再歇两个月。歇业期间他给员工发2000元的最低工资补贴,发不起员工也可以理解。看来病毒不但影响了全球人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经济健康也一样逃不过。

昨天,联邦政府扩大福利金CERB的发放对象,允许兼职工和合同工也可以领取该项补助,并且将为一线工人涨工资。小企业4万元的援助金也正在接受申请中。统计局已得出数字:三月份的经济增长单月下跌9%,是1961年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单月跌幅。

疫情还在不断扩散,刚看到一丝减缓的曙光政府就声称已在筹备经济复苏计划。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的稳定靠的是千千万万间的小企业,平民百姓就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只要小企业保得住,人人兜里有了钱,经济复苏就会有希望。

刚领了福利金我上Costco买东西,底气当然足!我给先生挑了几件T恤,给女儿买了几本书和她指定的薯片,给自己买了些护发素。回到家,在车道上看到第一时间跑来开门迎接我的女儿发出一阵阵兴奋的尖叫声,心里别提有多满足。

人在家才在,家在国就在,We can’t give up,we won’t give up!

**素净:新冠病毒来袭日记系列

新冠病毒来袭日记(一)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68309

新冠病毒来袭日记(二)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70779

新冠病毒来袭日记(三)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71254

新冠病毒来袭日记(四)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72113

新冠病毒来袭日记(五)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72675

新冠病毒来袭日记(六)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73150

新冠病毒来袭日记(七)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73730

新冠病毒来袭日记(八)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