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零食与写作
2020-07-07 19:41:3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栏作者:杜杜)写作这件事儿,需要脑子好使,且精力高度集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极难的。

你面对着一个空空的屏幕,要在“无”中生出“有”来,每个脑细胞都得变着花样加入生产线,生产出担负着意义的词啊句啊标点符号。可这些细胞并不听话,拐弯儿溜号儿,是常态,人称“走神儿”。

你写着写着,站起来伸伸懒腰,去卫生间逛了逛,刚转身给蝴蝶兰浇了水,又发现茶杯该续茶了。手指敲着键盘,哇塞,指甲太长,寻了指甲刀一通乱剪,这下敲字没了障碍,可以好好干活了,谁成想,头发披着觉得热,又到处去找侯皮筋扎辫子,总算坐下了,电话铃又响了起来……就这样,你屏幕上那三五个字还是三五个字,空白的一片屏幕仍旧是空空白白,两个小时已倏忽而逝。

“专注”这件事儿,光靠脑子,似乎不行,这件单调疲劳的工作,多少得找个伴儿。身体也似乎不甘静止呆坐的寂寞,时不时要来打个岔儿,申请某个部位被委派个什么任务,一来和大脑同甘共苦,二来借光证明一下自己的存在。怎么办?

很多人用咖啡和浓茶来强迫大脑兴奋,保持持续的旺盛精力。男性作家多有爱烟的,抽烟能提神醒脑,左手吸了换右手,口鼻吞云吐雾,身体的参与非常积极,符合了身体和大脑双管齐下的好处,加上尼古丁的强大功效,以烟为伴来支撑写作的作家便不计其数。

举几个知名的例子,老舍声明说“先上吊,后戒烟”,戒烟半月,整天一身汗,结果是“不抽烟,一个字也写不出”。朱自清专门写过《谈抽烟》,说抽烟的风度好过口香糖。汪曾祺更是写了《烟赋》来显摆品烟的高超技艺。

再说路遥和贾平凹,这两位超级烟民的创作生涯,片刻不能与烟分离。路遥说,“一天两包烟,换得六千字,平均写每页纸抽两根。文章是用烟换来的”。贾平凹写《废都》时,烟,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多半年所抽的烟如果接起来,绝对有长长的铁路那么长。”人们称贾平凹“笔耕不缀,烟雾不止”。

女烟民作家也有极出名的,张爱玲和三毛。

我年轻时赶时髦地抽过几天烟,不敢上瘾,那时不在桌前作文,不知它能协助写作的“好处”,我的肺便悄悄地谢天谢地。如今,常常写作,便嫉妒起那些有“烟”做伴儿的写手。一个句子写了,脑子为下句忙乎的时候,身体各部位总有几秒钟闲置,就想揉捏个什么。一块橡皮泥和一只健身球也许能缓解手的寂寞,嘴巴却抗议了,总想吞吐些什么。

庆幸没有烟瘾的我还有个吃瘾,书桌上于是总堆满了零食,牛肉干怪味豆薯片话梅开心果,脑子忙着,顺手顺嘴就顺进了许多零碎食物,身体的寂寞被咀嚼、吞咽、消化吸收占用,有了用武之地,完成一篇文章便觉得一身都是功臣,大脑因为时不时的食物补充而保持灵活高效,对这“零食聚精会神法”就特别钟爱。

作文时吃零食,有个忌讳,就是不能山吃海喝,如果吃成了酒囊饭袋,脑子多半会歇菜,聪明才智都去胃里帮忙,文章这件事业就基本泡汤。身体和大脑颠倒了工作重点,身体多半会放大到床上,书桌前的屏幕就永远空空白白了。如何掌握写作时伴读零食的质和量,是个技术活儿。经过多年实践,这项技术已经被我融会贯通,变成了不愿张扬的专利,意会或言传,由我说了算。

【作者简介】:杜杜,加拿大中国笔会理事,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员,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员。海内外平面纸媒发表作品逾两百万字。作品屡获美、中、加文学奖。作品被收入多部作家文集。已出版个人散文集、诗集、长、短、中篇小说集、英文诗集、古诗词集等13部。杜杜作品在Amazon.ca等国际网站有售,搜索词:dudu Anthology。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