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去看病
2020-07-27 23:15:5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栏作者:杜杜)火警震耳的鸣叫声响起来时,我刚按了上楼的电梯按钮,手上还套着一个塑料袋,老妈逼我套上的,这是她的绝招,比戴手套方便。

“不知道该不该往楼外跑。”我对母亲说,看周围没有慌张的人流,“可能只是一个火警测试。但火警时电梯停运。咱们如果等下去,会耽误预约。”

“走楼梯!”母亲很坚决。正好一个穿着手术服的医生从身边经过,说:“警报停了,电梯恢复需要时间。要走楼梯,跟我来。”我和母亲赶紧跟着他找到了楼梯。“走楼梯好,没病毒,还锻炼身体。”母亲大气不喘地上了楼。

登记花了不少时间,隔着两米社交距离排队的病人在楼道里拐着弯。“有感冒发烧咳嗽症状吗?”“最近外出旅行过吗?”“接触过患有Covid19的病人吗?”都No了,才开始注册。医疗卡要从玻璃墙下面的开口处扔进一个白色塑料盒,登记人员不必用手接触医疗卡,登记完我们取走医疗卡,她立刻用消毒液消毒塑料盒。到处都有洗手液和纸巾,随手可用。

有人专门指引我们进入候诊室的座椅,家人可以挨着坐,陌生人都是隔着社交距离,中间禁止落座的座位上贴着”Pls DO NOT sit here.”的黄纸片。

半小时后,有人喊母亲,我们被来人嘱咐在门口稍等,她返回去在我和母亲坐过的坐椅上下左右用消毒液擦拭干净了,才带着我们去诊疗室。第一项检查做完,我们又被送回候诊室等待。检查不止一项,我们必须面对多次往返检查室和候诊室的现实。

候诊室的人渐渐多起来,所有能坐的椅子很快就被占满了。时间这时好似闲庭漫步,根本不在乎等候之人的焦急难耐。母亲开始在座位上扭动。两腿倒腾着,左腿搭在右腿上,几分钟后,换腿,右腿搭在左腿上。她抬腕看表的频率是每五分钟一次,一边宣布:“一个小时了。”“一个半小时了。”“医生呢?”

“妈,特殊时期,人流量有控制,每个病人离开,各种检查设备都得仔细消毒,做什么都慢。何况治疗眼病是精细活儿,医生看的慢。”虽然劝着母亲,我心里早就着了火,担心母亲空腹候诊会低血糖。包里备着的食物,这种高风险的环境里可不方便吃喝,极易传染病毒。

千呼万唤,终于轮到医生接见母亲,比预约晚了两个半小时。检查进行得顺利、仔细、缓慢。精密仪器轮番被拉到母亲身前,看左看右看上看下,左眼完了验右眼,眼压测完滴散瞳药水,瞳孔扩大后看眼底。其间,大夫出去四次,说要和同事探讨母亲的片子和诊疗手段。母亲啪啦啪啦把身边电脑上的眼底照片拍进她的Ipad,照片好像金贵得代替了处方药。诊毕,无大碍,开处方,密切观察。我松了口气。

在医院的迷宫里走错五次路后,我们终于找到下楼的楼梯。母亲坚决要走楼梯,电梯空间狭小,容易惹病毒上身,下楼梯活动筋骨,一举两得。我追着老妈快捷的脚步,深感颠倒了个儿,我是八十老妪,母亲则青春年少。不是我遛妈,是妈遛我。

这一趟看病,从早晨9am开始准备,出发,驾车到遥远的眼科医院,等待,等待,无尽的等待,就诊,复杂的查验,再在下班堵车的车流中蠕行回家,各自消毒清理自己,已经是5pm,跳过了一顿中午饭,漫长的一天。

八十老母,仍能有不耐烦的火辣性子,有禁得住饿的身体,有谨慎防病的心情,有年轻人一般利落的腿脚,我还能祈求更多吗?时间用了一整天,我却满心欢喜。全世界病毒肆虐人心惶惶,有老母如此健康,活力满溢,只想叹:谢天谢地!

【作者简介】:杜杜,加拿大中国笔会理事,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员,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员。海内外平面纸媒发表作品逾两百万字。作品屡获美、中、加文学奖。作品被收入多部作家文集。已出版个人散文集、诗集、长、短、中篇小说集、英文诗集、古诗词集等13部。杜杜作品在Amazon.ca等国际网站有售,搜索词:dudu Anthology。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