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第三部文集《漂洋过海三十年》
2020-09-08 14:09:2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作者:玮仁)今年的8月26日,对我来说是个极为特殊的日子。三十年前的这一天,我登上北京去往英国的飞机,由此开启我在海外的生活。

我于1989年6月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了一年,1990年8月16日辞去筹备数月刚刚开播十天的北京经济台记者编辑工作。十天以后,也就是8月26日,告别故土亲人去英国自费留学。四年后,又从英国移民来到加拿大。为了纪念我的漂洋过海三十年,我将过去写的在英国的留学生活,和最近两年写的在加拿大的生活经历以及从事中文教学的体会,还有对几位良师益友的感激,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和几次长途旅行的见闻等等,编辑成我的第三部文集《漂洋过海三十年》。

回首三十年,我没有指望别人和依赖任何人,凭自己的努力一路走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曾在困难面前屈服。在这三十年愈走愈远的漂洋过海的跋涉中,每一段路都认真走过,赏了不同的风景,遇到不同的人,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人生每一阶段该做的事,留下不同的精彩和珍贵记忆,也衷心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如今,我的人生已过半百,每一道皱纹,每一根白发,都是自己辛苦挣来的,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的年华没有虚度。”

三十年前初到英国,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需要自己解决学费。因此,不得不先找到英国东部一所可以交很少学费便可做旁听生的大学去学习和适应国外生活。我原本还计划在这期间顺便找机会打工挣学费,虽然周围有好几位留学生热心帮忙,但终因不会广东话而处处碰壁。我在那里看到和体会到留学生活的艰辛,也结识了后来成为我的丈夫的玮先生。

半年后,终于在伦敦郊外找到一家华人开的外卖店的打工机会,特别幸运的是,老板一家人十分友善,待我如同家人,而附近又有一间College,让我能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在那里的一年半时间里,虽然相当辛苦,但却非常充实。每天早上不到7点起床,走路近一个小时去上学,下午回来直接去外卖店里工作,直到半夜12点关门。作业都是利用店里没有客人来的时候抓紧时间做的。不仅把后来读MBA的学费挣够,也没耽误上学。

通常MBA都需要两年读完,我为了节省学费,专门申请的是英国中部一所大学一年的MBA课程,也就是9个月在学校学完14门课,外加3个月写毕业论文。幸亏之前在大学做过半年旁听生和在College上过学,否则真是难以招架。我那时每个周六晚上还去学校附近一家中国餐馆打工。当时和我一起在这所学校读MBA的有六位从中国来的公派留学生,他们称我是“钢人”。

MBA毕业后不久,我和玮先生结婚。我们住在一位70多岁的英国老人家里,自觉肩负起照顾老人生活的任务,打扫卫生,整理花园,开车带他去超市购物,也从中很好地了解和亲身体验英国人的生活,使得我们的房东和房客关系相处十分融洽,亲如一家。我们离开英国来加拿大的前一天,老人亲自去银行取出加元现金送给我们做路上的零花钱,并眼含泪水与我们话别。

1994年10月8日,我和玮先生以技术移民身份从英国来到加拿大多伦多。非常幸运的是玮先生很快找到工作。不久,我们的大女儿出生,当时我的父母来探亲,但是一年后他们就返回国内,我就在家全身心地照顾女儿。五年后,小女儿出生。等到她长到开始上学前班,我便利用她上课的时间到学校做义工,协助老师组织班级活动,后来还做了学校的午餐监管。为了陪孩子练琴,我做了将近20年的琴妈。我一直十分重视两个女儿的中文教育,并于2007年开始,从教女儿的同学中文到担任教育局中文学校的老师,前几年又到一所私立高中担任中文老师。

从2009年开始,我为多伦多华文媒体写专栏,分享移民生活故事。又做了和媒体沾边儿的事情,让我有点儿找回当年做记者编辑的感觉。与此同时,也训练两个女儿和其他学中文的学生的中文写作,使得他们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得到写作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其中部分记录她们学习生活的文章也有机会发表在华文报纸上,很好地激发他们对学习中文的热情。

我曾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编辑出版两部文集《我们在加拿大》,把撰写的文章分类集结出书,为的是更好地与读者分享。这两部文集集中收录的是在加拿大的生活经历,而现在这本《漂洋过海三十年》记录的是我三十年的海外生活历程。

十分感谢《星星生活》等多伦多华文媒体提供的写作平台,激励我们笔耕不辍,为生活留下珍贵记录。尤其感谢接受我和两个女儿稿件达11年之久的《星星生活》主编捷克佳先生的费心编辑和指导,及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还要特别感谢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发行人Patrick龙先生为文集的顺利出版,不辞辛苦,尽心尽力,高效工作,并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更要感谢我的大学同学白岩松先生在百忙中撰写意蕴深长的序言,去年我回国参加我们大学毕业三十周年聚会,白岩松先生听说我出版文集的事情,当即表示要为文集作序,令我倍受鼓舞;也感谢我的姐姐郝㛃写来饱含感情的序言,字里行间里充满浓郁的姐妹亲情。感谢各位读者这么多年来的关注;感谢我们身边的每一位支持我们写作的亲人和朋友。

念过往,敬未来。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特别是眼下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新的技能,顺应这个巨变,成为每个人面临的新课题,也激励我们不停地去探索,不断地进步。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