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神医”的中国情
2020-09-21 14:00:3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华磊)这是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这里的“神医”不只是说医生的医术神奇,还因为他就是神经外科医生。

“神医”潘菲尔德(Wilder Graves Penfield)可谓上世纪最著名的神经学家之一。他1891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Spokane)市,1976年逝世于加拿大蒙特利尔。

我知道“神医”,是去年9月下旬,加拿大政府网在“历史上的本周”介绍了他,那是因为潘菲尔德在1934年的9月创立了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间,穿越空间,回顾其成长的历程:潘菲尔德早年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学文学,他爱好体育,加入过摔跤和橄榄球队。1913年毕业后,获得了罗德奖学金,赴牛津大学专于医学和科学教育,然后回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完成了医学博士学位。

后来,他在波士顿、纽约、西班牙和德国等地学习研究神经外科技术。移居魁北克蒙特利尔后,他进入麦吉尔大学医学系,并在皇家维多利亚医院担任外科医生,和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白求恩大夫有过交流合作。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爱迪生言之有理,潘菲尔德严谨自律、周密严谨,功成名就依然孜孜不倦,催生了他成就卓著、硕果累累——他成功地绘制出了感觉区和运动区的大脑皮质机能定位图,解析了人的大脑皮层功能组织。

他“奇迹般”的成就是:发现了对人类大脑皮层的某些部位进行电刺激时,会唤起对过去生活经历的生动回忆,类似于对早期生活事件的一种“倒叙”,彷佛录像带的倒带,具有原始场景的声音和情绪——似乎发生在我们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件事,包括无数我们以为已经遗忘的时刻,都已经被记录和保存下来了!

在洛克菲勒基金会、政府和私人捐助下,潘菲尔德的神经病学研究所,在探查患者的大脑以诊断癫痫发作的原因的基础上,研发了“蒙特利尔手术”,治疗癫痫患者。他一直担任该研究所所长直到1960年,他共治疗了1000多名患者,并开发了新的神经外科技术。一时间研究所名声大噪,成为国际认可的研究和治疗中心,从此,招蜂引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如今追溯潘菲尔德的经历,不能不提到他与中国神经外科还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缘起于奠基人赵以成教授,而他在神外领域的领路人和恩师就是潘菲尔德教授。

赵以成教授出身贫苦,父亲是矿工。1926年考入燕京大学医科,并于1938年获洛克菲勒奖学金(奖学金对穷人家的孩子多么重要),到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作为神外专科研究员和助理住院医师,在潘菲尔德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潘菲尔德不仅把他当作研究所的一员,认真指导临床工作,传授精湛的手术技巧,而且把这个远涉重洋而来的年轻人作为自己家庭的一员,真诚热情地与其分享生活之道,在网上我甚至看到了潘菲尔德教赵以成滑雪的照片。这位富有魅力的名医,强烈感染影响了年轻的赵以成,这段经历使之受益终身。

赵以成不负厚爱,除承袭了“神外”绝技之外,还研制成功“特制胎膜”,用于防止手术后的粘连等。1940年,在回国途中,赴美国各大城市医院神经外科参观,感受颇深。

1949年后,赵以成任天津市总医院神经外科顾问。朝鲜战争时,随军救护队进行治疗。1952年,他在天津总医院成立脑系科。随后改任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兼任北京医学院教授等,贡献斐然。

潘菲尔德的中国情结在延续——1962年,他和夫人应邀访华,参加了当年国庆庆典和宴会,并受到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接见,进行了广泛和友好的交谈。国庆后,去参观天津医学院附属总医院,赵以成设家宴招待潘菲尔德夫妇,与在天津的协和毕业的各科专家一聚。晚宴后握手告别,感叹寒来暑往四时轮回,光阴只在瞬息之间,几十年后的师徒重逢,难舍难分,谁知再次相会要等来生……


【图:赵以成设家宴招待潘菲尔德夫妇,纪念邮票,潘菲尔德教授讲课,师徒走在宣武医院。】

退休后,潘菲尔德担任慈善组织Vanier Institute of Family的第一任主席,并开始了第二职业。作为作家,宁静地用他的优雅文笔撰写了历史小说、传记和自传,详细介绍了数十年来自己的研究和独特经历。

大洋彼岸,文化大革命期间,赵以成受到迫害,后患癌症1974年去世。他位于天津的故居现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

1988年,潘菲尔德被加拿大政府指定为加拿大国家历史人物,在麦基尔大学校园的University Street以其命名的大楼上树立联邦历史标志。1991年3月15日,加拿大邮政发行了纪念他的邮票。1978年10月5日,蒙特利尔皇家山一条风景优美的大道被命名为“Ave du Docteur-Penfield潘菲尔德大道”。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中加人民友谊的“拾薪人” 潘菲尔德将为历史铭记!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