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名列中国茶叶学会海外首批会员联络点
2020-12-04 11:29:09
来源:星星生活

12月2日,国际茶文化研究与培训中心正式在杭揭牌成立。茶起源于中国,闻名于世界。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清”、“敬”、“廉”、“和”、“美”、“乐”等精神内涵。自五世纪开始,中国茶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至亚洲、欧洲及美洲等国家,丰富了不同国家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

国际茶文化研究与培训中心的成立是中国茶叶学会在中国科协支持下,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的重要举措。

全球茶人相聚云端 线上线下齐互动

成立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

主会场设立在浙江杭州。来自中国、韩国、斯里兰卡、俄罗斯、意大利、赞比亚、乌克兰、巴基斯坦等19个国家的70余名嘉宾和媒体朋友莅临现场。同时,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南非、斯里兰卡、土耳其、英国、美国等36个国家近400名外宾通过Zoom平台参与本次活动。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研究员出席成立会议并致辞。他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实践平台。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目标,“民心相通”是基础,而“民心相通”必须“文化相融”,这就需要文化传播和交流先行。茶文化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责无旁贷地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茶叶学会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成立国际茶文化研究与培训中心,将坚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为茶文化研究者、传播者和爱茶人服务,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茶文化研究,举办茶文化对外培训,加强与各国涉茶社会团体或机构的交流合作。

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王庆林先生祝贺中国茶叶学会国际茶文化研究与培训中心成立,并希望中国茶叶学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团体和机构以茶文化为媒介,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促进各国人民在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姜仁华指出,国际茶文化研究与培训中心的成立,是中国茶叶学会在茶文化研究与传播方面新的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他对中心今后的建设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希望国际茶文化研究与培训中心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赢;二是希望国际茶文化研究与培训中心创新工作理念,不断开拓茶文化合作交流的新机制。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先生在讲话中指出,茶与茶文化给人带来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在增强人的心力、体力、免疫力和抵抗力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同时,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清饮、调饮、药饮、衍生品食用饮和情感体验共情饮等品饮方式逐渐多元化,内涵也更为丰富。

20余家国内外团体和单位齐祝贺

茶香飘四海,共饮一杯茶!

国际茶文化研究与培训中心的成立先后收到了海内外20余家社会团体和单位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的视频祝福。

4项英文版团体标准首发

成立会上,中国茶叶学会首次对外发布了《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少儿茶艺等级评价规程》《中国茶艺水平评价规程》《茶叶感官审评水平评价规程》等4项英文版团体标准。

中国茶叶学会是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可的具有发布团体标准资质的国家一级学术性社会团体,并且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茶学专业学术社团。截止目前学会已发布团体标准7项,并有30余项团体标准在编制中。上述4项英文版团体标准的发布,不仅为了推进标准领域的国际交流,而且将积极推动全球茶文化的交融与互鉴。

首批海外会员联络点授牌

成立会上,还为澳大利亚堪培拉、加拿大多伦多、韩国益山、日本东京及马来西亚吉隆坡等5个中国茶叶学会海外会员联络点授牌,这是中国茶叶学会加强与海外会员的沟通与交流、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桥梁。海外会员联络点的搭建,有利于组织举办海外茶事活动,有效提升海外会员凝聚力。

中华茶文化展示 亮点纷呈

值此成立会议之际,中国茶叶学会还邀请了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鲁成银研究员和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社员于良子副研究员分别围绕六大茶类和中国茶文化发展简史作专题分享。同时,向与会嘉宾展示了傣家竹筒茶、土家族油茶汤、四川长嘴壶等饮茶习俗和恩施玉露等茶叶传统制作技艺。线上线下嘉宾通过专题报告和民俗等展示,深刻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以茶为媒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下一步,中国茶叶学会将以国际茶文化研究与培训中心为依托,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涉茶社会团体或机构的友好合作,加强茶文化交流与人才互访;积极开展国际茶文化培训,编辑出版外文版茶文化书籍,以讲好中国茶故事为着力点,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