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公寓在教堂街
2020-12-10 17:53:2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这是一座位于基奇纳教堂街(Church St)的老人公寓,我们在此已经居住生活了8年。

这条街很有特色,一是地势全城最高,在一座小丘的顶上,有4条街路通向两边,坡度有急有缓,但长度都只有150米左右。老伴心脏不佳,下坡没有问题,回来上坡吃力,中途必须停下歇息两次。二是街道不长,步行从头走到尾大约只需13分钟。两边大都是二、三层的小楼,只有两座高楼,其一是我们8层的老人公寓,另一是我们对面的高达19层的Wellington Place(威灵顿大厦)。

可能地势高的关系,好几个教会在这里建起教堂, 居高临下,俯视四方,使人产生一种景仰感。我刚住进老人公寓时,看到教堂对面是教堂、教堂的隔邻也是教堂,街头和街尾也都有教堂,感到有点意外。一出公寓大门就看见尖塔巍峨,钟声阵阵,感到这里好像离天堂很近。

经过一段时间,明白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教派,计有路得宗的圣保罗教堂和圣马太教堂,福音派的马丁•路得教堂,浸礼派的教堂,国际崇拜派和属于南欧、中东的教堂等等。这些教堂都历史悠久,拥有相关的信徒,中东教堂出出进进的女信徒都穿着长袍,戴着面纱。我们认识的一些老人告诉我们,他们的父母一百多年前来到这里,他们出生后在教堂里接受洗礼,后来又在教堂举办婚礼,总之一生的主要经过都和教堂有关联。

由于K-W地区是德裔移民的大本营,一战以前这个城市就以“柏林”为名,那时教堂的礼拜活动全用德语进行,一战时德国成了罪魁祸首,战后情况有了一点改变,城名改用英国统帅基奇纳(Kitchener) 的名字命名,礼拜活动改用英语,直到现在,我们公寓对面的马丁路德教堂星期天的礼拜仍分两次进行,上午的用英语,下午一次用德语。到了圣诞节,德裔人士的圣诞老人和一般的还有所不同。

在西方,教会除了有宗教色彩的一面,它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活动的一面。教堂适应新移民的要求,举办英语学习班、会话组,还有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辅导学油画,举办音乐会、学做西式糕点、看电影、举办会餐、赠送服装、鞋帽、每周定时举办免费的早餐会、分发食品等等。年底圣诞期间,前后一个月,免费聚餐的活动连续不断,来参与的人数众多,都满载而归,我想这也是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方面。

在活动中我们认识了两位老人,其中一位肯尼思(Kenneth)先生,他就住在我们对面的19层高楼里,并主动提出给我们辅导英语,我们公寓里5位华裔老人就跟他学,后来增至9人,老师每周二晚上上门义务辅导二小时,我们十分感谢,每逢年底请他吃自助餐,逢中国传统节日,就给老师送粽子、月饼等等,关系非常融洽。

老伴一直感到我们教堂街公寓的地理位置很好,去农贸市场和中国超市步行只要5分钟,诊疗所离开公寓只有40米,求诊很方便,这对我们老人极为方便。去公园、图书馆、市政府、博物馆、公交总站都是步行十来分钟的范围,真是得天独厚!

我们每天在公寓周围的街路上走步锻炼,也就和路边的住户面熟了。有位老人经常溜狗时和我们相遇,狗走得慢,老人常耐心地等它,摸摸头予以鼓励,溜狗的路线常由狗决定,狗喜欢在树根尿一点留痕迹,老人就等它把事办完。我们问他的老朋友多大年纪,他说相当于70多岁的老人了。

另一位女士常早晨整理门前的园地,有时停下和我们交流,把收获的西红柿、辣子送给我们。她园地里开一种小脸盆大的花朵,红艳艳很美,我请教花名,她掏出手机把花名hibiscus拼写出来,我后来查字典弄请中文是“木芙蓉”,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有一天,散步时见我们公寓紧邻的一家把一个小冰箱抬出放在人行道边,我们明白主人不要了,我们正好觉得公寓配备的大冰箱不够用,就想把小冰箱移进来作为补充,女主人看我吃力,就帮我抬进公寓电梯,告诉我他们家新买了大冰箱,我谢谢她的好意,体会到加拿大人的热情友好。

公寓里女多于男,老太太们几乎每天聚集聊天,碰到聚会就各显身手,有位老太太的培根做得特别入味,旁边的老太介绍说,她退休前是某大餐馆的厨师,这下我们都明白了,向她翘起了大拇指。

我们教堂街公寓的生活情趣满满,这是我们的幸运。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