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送礼的故事
2021-01-04 13:48:5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素净)庆佳节,兴送礼,在加拿大也不例外。

一位刚移民过来的妈妈问我,该给老师送些啥?我跟她说实话:“在礼轻情重的原则之下送啥都可以,要是孩子们有兴趣,亲手给老师制作圣诞卡是最好的礼物,再写上几句心里话,哪位老师不暖心?”

开校委会,一位家长问:“今年给老师送礼,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我猜她的意思是,疫请下,学校对外来的不明物品是否会有所限制。)一位老师代表接过话:“今年大家都不容易。如果可以的话,家长可以考虑把送礼改成直接给学校捐款。筹到款,学校就可以添置更多更好的教学设备,学生最终受益。”情理之中,人人点头称赞。

只不过,一年到头,圣诞节终究是给老师说声谢、送上祝福的最好机会,当家长的都不想错过。好在校委会今年为了学校的筹款想了一个新招–在Fundscrip网站上给学校申请了一个账号,凡是在该账号下订购礼品卡的金额,商家会按一定的比例回馈给学校。

Fundscrip是一种在北美常用到的支持学校、球队、教会等非牟利机构的筹款渠道之一。我订了两张,面值$50 ,付了$50 ,最后显示有$1.5反馈给学校。算一下,学校大约有500余个学生和教职员工,每个家庭支持一点,倒也不是一个小数目。除了圣诞节,还有生日会和各族裔的新年,不一定送给老师,亲朋好友皆可,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送礼送成捐款的例子,我以前也遇到过。小女在士嘉堡全科医院出生时,几次突然中断呼吸,全靠一帮仁心仁术的护士和医生的精心照顾才得以平安出院。

我欲送礼致谢,一位女护士(北京人)听说后把我拉到走廊里,指着墙上十几二十个大花气球贴纸(每张纸上都写着不同人的名字)对我说:“你的心情我理解。其实,想对我们表示感谢,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我们医院捐款,买进更多的设备和仪器,帮助更多的人。你看这些,每一个气球就是一个捐款家庭呀。”

我把故事告诉了小女,我想让她知道是谁救了她一命。说多了,她就把全科医院当成了“my hospital”(我的医院)。她喜欢踢足球,将来想当个足球明星。我问她,当足球明星有什么好处呢?可以挣很多很多的钱!那挣很多的钱可以干些什么呢?给我的医院捐钱!送份小礼竟然造就了一个小女孩的梦想,谁能想到?

也有送礼被拒的时候,是那种完全被拒绝性质的,也不需要捐款代替。当时,我在一位家庭医生的诊所里供职。有一位病人,也是我的朋友。她怀了孕,是头胎,她想托我跟医生说说,在转介给妇科前是否可以想个法子,说她有什么什么的病史,只能剖腹产,然后她会给医生一些好处。

我觉得有点不妥,不敢跟医生直说,只好找了医生太太,把朋友的话转述了一遍。医生太太很随和,她先不给我答案,而是把医生在英国留学,回港行医,到加国当实习医生,然后正式独立看诊的整个过程和艰辛大概说了一下,然后她反问我:“你觉得医生会为了这种事而拿他的执业资格开玩笑吗?”我回去跟朋友“老实交待”,大家皆释然了。

今年碰上疫情,镇政府对小企业有援助,我们按要求做了申请。先生负责跟主办官员联系,来来回回,不是电邮就是电话联系,从未谋面。两个星期后,可以取支票了,对方担心有差错,要求“法人代表”带上身份证亲自来取。

我带了一张店里的礼品卡跟先生同去,欲以此为谢礼。到了停车场,先生想了想,还是略觉不妥,他说:“还是不送为好吧,免得人家惹上以权谋私的嫌疑。”礼品卡最终没有送出,我只是口头邀请人家有空时到店里“光临指导”。年轻人即刻说了两声:“一定!一定!”几个月过去了,人影都没见着。

在加拿大,平民百姓,送礼,不讲究面值,重的是心意。

我在Keswick开店六年有余,约翰和海尔格夫妇可谓是我们的“超粉”,一年不知花了多少钱。这样忠心耿耿的顾客,逢年过节,就算是给他们送份大礼也不为过。

先生问约翰喜欢什么,他一脸严肃:“我喜欢什么?我喜欢老爷车,怎么了,你给我买一部?”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他继续说:“这样吧,今年过节孩子们都不打算回来了,我和海格尔老了,没精力了,你要是不嫌麻烦就帮我俩准备一份火鸡餐吧。”

圣诞前夕,夫妻俩来取餐。海格尔递过来一个礼物袋,里头是两条她自己手织的火红火红的围巾。她说:“我听说,红色对中国人来说也是吉祥的颜色,过完了圣诞再过中国新年,你们都可以用得上。”

他们走后,有位员工调侃先生:“为什么不收钱?准备一份火鸡餐容易吗?再说了,约翰可是咱镇上最有钱的人哪。”先生忍不住笑:“哈哈,小事小事,花不了多少钱,过节嘛,大家高兴就好。”

六点钟,我们提前打烊。回到家,刚坐下就听到敲门声,原来是天津邻居送饺子来了。掀开上面一层包得紧紧的保鲜纸,抓一个,尝一口,嗯,韭菜猪肉馅,加了剁碎的虾仁,有嚼头,香!旁边的小女也忍不住,咬了一口,突然扇着嘴巴直叫:“哎呀,还烫,还烫!”

入夜了,窗外雪花飘洒,邻舍灯火可亲,万籁寂静,真是一个吉祥的白色圣诞!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