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77级大学生活之初
2021-03-01 13:45:50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43年前的早春二月,22万恢复高考后的首批中举者,在神州各地怯生生地跨进久违了的高校大门,扬帆开启无涯学海处女航。此乃十年浩劫后头一遭,空前绝后载入中国高教史册。作为77级生员之一的我,今虽移居北美多年,仍难忘入学初时节,毕竟来之不易,自珍荣光,仿佛铭镌蚀融在骨血之中。

当年在青岛入医门修行,起始不啻准军事化生活作风。宿舍楼似营房,不大的每屋蜗居七人,分睡四张高架床上下铺,空一铺位堆行李。每层楼有间大盥洗室连着蹲坑茅房,洗刷如厕都在此;洗衣全凭两手在水槽揉搓,院子里扯绳晾晒。无暖气与空调,冬天太冷水喉常冻住,要去茶炉打来热水烫开使用。

寝室每晚十点熄灯,趴教室的夜猫子归来时,要蹑手蹑脚摸黑行动,不可弄出声响影响室友睡眠。有舍长安排轮流值日,搞卫生、打开水等,级部常来人检查,评比卫生先进房间。故别看陋居狭窄拥挤,均整理得井井有条清洁。

全年级320人分成四班,每班六组,男女参半。各班有党团支委、书记;班组长及学习、文艺、体育、劳动、生活委员等,建制组织得俨然小单位。每周开小组会、时事学习讨论等,均聚于男生寝舍。全年级就是这样四年吃住学在一起,直至第五年实习方散去各医院,因而彼此了解关系密切,结下了深厚友情。以致毕业多载后的历次同学会上,重聚忆旧格外亲热。

每早六点走廊上铃声大作,学子们跃起披衣到楼前集合,列队去操场跑步,半小时结束。解散后回去各自整理内务洗漱,七点伙房开饭,八点开始上课。

就餐是团体性的,每小组轮流由两人值星先行排队领饭,铁桶盛菜、粥;笸箩装馍、米饭,拎回食堂中各组固定的大圆桌,盛舀均分各人碗盒中,组员围桌比肩而立用膳,狼吞虎咽、食速甚快。

吃的当然是大锅菜,若馋了想打牙祭,可另花饭菜票去买贵点的小灶馔肴,为数并不多。女生有饭量小的,就匀出自个的主食给大胃男,无人多心馒头传情,仅单纯同学之谊。那时念大学毋庸交费,还发补助金,基本人人有份,全额25块钱够一月伙食费的。只要是能考上,都能读得起,不愧时代的幸运儿。然后来体制改革,不复免费大学,遂出现了家贫无法供念的悲情窘况。

这一届书生们入学前的成分颇不单纯:有工农兵、知青、教师、警察、赤脚医生、社队干部等,应届毕业生很少,岁数无疑偏大,可殊少急着在校谈恋爱的,一是校规禁止,二是众志在学。那会儿没电视、舞会,谁有半导体小收音机的就算奢侈了,听个歌乐即是休闲享受,少分心影响课业。

倒是院与班级每年的文艺汇演,各班组出节目自娱自乐,发掘出不少人的朴素才艺;校年度田径运动会上,也涌现出一批体育健将。由于他们并非专长生,品学兼优,拔尖的不少,令书虫子一族兴叹文智体全能。

各班的教室固定,诸科教师俱趋躬来此授课,因而学生的书本文具等可置课桌上不动,省了抱来背去;晚自习也于此,无需跑图书馆占位夜读。教室后壁亦是黑板,各班自办墙报,众投小稿,由版报组定期美工出刊。后来院报恢复,撰文若能登上,档次攀高。

物以稀为贵,在那人才青黄不接、百废待兴的非常时期,紧缺的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然77级生普遍较有自知之明,大多低调。从80级起,高校停招社会青年,从此校园便全是应届高中生了。

确实,众多学府的老师一致认为:77级是其所教过的最勤奋的一届。这归因于特殊的背景–曾在社会底层饱尝人生艰涩,饥渴求知尚学,亲历验了学而优改变前途命运,令这帮“老青年”们工于时计、不靡费光阴,连走路都在背书,五年如一日。

其时响亮的口号是把耽误的时间夺回来,激励着80年代新一辈奋锐求索向前。这些都细无声地培养了集体大公、克己自律精神,影响着孺子处世为人至今。而暑假时我们到海阳县凤城接受军训,又将此风掀起高潮,跃上了如歌大学岁月旋律乐章的巅峰。

当时全班分乘军用大卡车、奔赴警备区教导团驻地,吃住在演兵场旁一个月。每人配枪,学打背包、枪械知识,擦拭装卸武器,打靶投弹,观看火炮射击,队列训练,站岗巡逻,五更紧急集合全副武装急行军,文士淑女炼成了军汉英雌,个个飒爽雄姿,从戎戍边真体验。

我因是校标枪铁饼冠军,故扔手榴弹远过教官许多,被令出列做投掷分解动作示范,诚惶诚恐怪露脸的。但在步枪实弹打靶时,因近视眼作祟,误将邻靶当己标,歪打偏中、得分为零,沦为笑柄。

周末晚上齐集操场看露天电影,小板凳排排坐;周遭围满了村民、兴奋地见识城市来的年轻人。放映前我们与比邻坐的战士们拉歌,气氛火热。还与连队搞联欢,节目令他们啧啧“大学生就是有才”;后去团部礼堂为千人官兵慰演,以班代院献艺,实力虽欠足,居然挺成功。尤其俺唱的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嗨翻全场,掌声热烈,不胜荣幸。

这些无形中铸成了我的校园生涯丰富而独特的元素,恐是现时学子履历所或缺的,为日后立足社会、铤险出洋做了厚积铺垫,至今受益回味无穷。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