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粪危机到疫苗,要相信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2021-04-12 14:20:4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马强)《神雕侠侣》里说。凡毒蛇出没之处,七步之内必有解药。文学作品可能夸张了些,但道理还是相通的。这个道理就是天下万物相生相克,有毒物则必有解药。

病毒的解药就是疫苗。疫苗来了,近在眼前。但这普天同庆的事儿有些人却愣是不高兴。问了很多人,国内的国外的都有,疫苗来了,打还是不打?

别打了,现在的疫苗根本不安全,搞不好会死人的。再说那个核酸疫苗的技术都不成熟就急急忙忙推向市场,明摆着先打的就是小白鼠。一通质疑下来,这哪里是解药,这分明是另一剂更猛的毒药。

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获得信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辨别信息。

疫苗是否有副作用,副作用是否如媒体渲染的那么严重,这些都是专业性问题。专业性问题还是要听从医学专家的意见,相信那些专业工作者们不会真的拿自己的声誉和数亿人的生命当儿戏。

打与不打终究是个人选择,只是没有专业依据的猜测和恐慌则完全没有必要。

常理来说,一款疫苗从研发到上市通常要三五年甚至十几年,只是新冠病毒已经威胁到全人类的安全,所以各国医药管理部门也是该简化的简化,能缩短的缩短,最终才有紧急授权的疫苗面对公众。

但事急从权并不意味着偷工减料,技术论文,临床数据,该有的一定会有。在关乎全人类命运的决定面前,管理者面临的只有压力,断不会夹杂私利,草菅人命。

核酸疫苗中的mRNA技术看起来是医学新技术,但其理论基础在上世纪50年代已经初具雏形,现今从事研究的相关公司也都有着十几年的科研经历,这项原本被寄望于攻克癌症拯救人类的技术,在这次大流行中可谓是厚积薄发,临危受命,绝不是临时抱佛脚,匆匆上马。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那些跨越性的科技在面世之初总会遭到质疑抵触甚至诅咒。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汽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100多年前,这个世界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马车。在伦敦纽约这些大都市,每天有近十万匹马在城市的街区奔驰,这些马匹每天会产生数千吨的马粪。日积月累,这些无处可去的马粪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那个时候政客们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讨论如何处理马粪。

1894年,英国《泰晤士报》预测,50年以后伦敦的马粪将会达到九英尺,整个城市会被马粪淹没!而与马粪伴随的卫生问题也会对人们构成巨大威胁。

虽说当时政府也提出了修建地铁等措施,但最终解决马粪危机的却是汽车的出现。只是汽车在最初并不被世人认可。那个时候的报纸尽是汽车爆炸血肉横飞车毁人亡的悲惨图片,人们视汽车为洪水猛兽。

那个年代,汽车不能跑得比马车快,汽车前面要有人举着旗子引路,汽车与马车相遇,汽车要熄火以免惊吓马匹,让马车安静地通过。更有甚者,汽车所到之处除了遭遇人们的唾弃,还有不断飞来的石块。

只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汽车最终还是取代了马车。

网络上看到一张照片。中国,一个75岁的老婆婆,在政府放开驾照年龄的第一时间考取了驾照,并马上购买了一辆新能源车的先锋特斯拉。老婆婆说新能源车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而与电动车相结合的汽车智能化则是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样是75岁,美国,一个老大爷凭着自己过往的流感知识,不顾科学团队的建议,一意孤行,使得千万美国人付出沉重的代价,也使得自己黯然离开了总统的宝座。

地域年龄,地位身份,这些都不是阻挡我们接受新科技的障碍。只要我们能够放下成见,开阔思维,就会敞开胸怀,拥抱新科技。相信科技,就会尽早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纵然不能成为科技的引领者,至少不能成为那个站在路边朝汽车扔石块的马车夫。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