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传承,端午给儿孙包粽子
2021-06-15 10:22:3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老伴到加拿大以后,几乎年年包粽子,让孩子体会中华饮食传统。这次事先问问他们想吃什么粽子,孙子们齐呼:肉粽子!老伴就更来劲了,立即投入各项准备。

老伴包粽子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一世纪30年代,那时她家住在湖州农村小镇,房子前面有一家小吃店,店主的老妈天天在房后树下包粽子。她还是个小姑娘,就站在旁边看,跟着学,慢慢也就动手包起来,所以她包粽子的历史超过80年。我老家在浙南青田,我小时候,大人年年端五要在我额头上用雄黄写“王”字,门上挂菖蒲辟邪,老乡们年年要在瓯江里赛龙舟。可以说我们俩都有端午情节。

50年代我们支援西北,陕西米少,糯米更少,本地人包粽子就是一点米加几个枣,或者一些豆子,蘸蜂蜜吃。据一位来自当地农村的老同事回忆,陕西人以前从来就没有包过肉粽。他还是在邓丽君的歌”卖肉粽”里第一次听说粽里还包着肉。改革开放后市场搞活,物资丰富,老伴退休也有时间,年年包粽子兴趣很高。

包粽子的准备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糯米洗过,再调入老抽,增加粽子的风味。五花肉切成手指大小的长条,也要调老抽,再加点白糖。超市里的粽叶国内运来,又宽又大,质量比国内市场上的还好,粽叶要浸在水里泡一夜,恢复韧性。

包粽子的线我们一直用麻线,不用塑料线。其中有的线还是上一世纪20年代末我母亲出嫁前自己搓得的麻线,多年来作为纪念物保存着,据说别人都取笑她为婚后的需要搓了那么多麻线,想不到半个多世纪后还在反复使用。

包粽子的时候,老伴坐在椅子上,腰里扎着围裙,面前放着米盆,粽叶盆紧挨米盆,肉盆放在右手边。工作起来顺手方便。 她把蘸蜂蜜或糖吃的白粽子包成三角形、五花肉粽子包成长圆形,根据形状的不同,粽叶的安排有异,形成不同的盛米空间。

老伴把米填入,再把肉块铺好,肥瘦搭配,再用手指压实,把粽叶包紧,使米不会漏出。这时两手不够使唤,她要把线头咬在嘴里,一手持粽,一手把线勒紧粽子几圈,成井字形交叉,最后打结。我在此前把需要的线按长度剪好,间隔5厘米在桌上铺好,她抽一条即可使用。进程有条不紊,步步到位。


【图:老伴兢兢业业为儿孙包粽子】

烧粽子也是个细活,大火烧开后要转小火慢慢烧,以前用蜂窝煤炉子要开条细缝烧一个通宵,现在用电炉也是用小火慢慢熬。粽子多的话,老伴中途还要上下倒腾一次。烧熟的粽子会胀大,里面的五花肉会溶化,渗透到整个粽子里,解开后发出诱人的香气,米和肉凝结一团,咬一口,粽子的香甜味弥漫口腔,沁入心田。

按一贯的节约习惯,老伴要求吃过粽子,粽叶、扎的细线都要回收,洗净保存,明年再用。儿子们都知道她的习惯,帮着回收。

今年她连续作战,包了两天,白粽、肉粽堆满家里大大小小的锅和盆。粽子完工了,她说腰也快要断了,不过大家又按时在端午吃上粽子了,这就是高兴的事。


【图:糖粽肉粽任你选,儿孙爱吃老人欢】

包好我们打电话要儿子来取,两个孙子也兴致勃勃地跟来了。他们说,家里没有做中饭,准备就吃粽子。在加拿大成长的孩子已经形成西方的饮食习惯,吃饭要喝凉水,特别爱吃披萨、汉堡包和热狗,但是对中国的粽子却颇能兼容,兴致勃勃。小孙子吃得高兴,双手作出V字形表达兴奋的心情。


【图:孙子粽子吃得津津有味】

我把照片发给国内的儿子和亲友,儿子复电回忆妈妈包粽子的情景,现在在万里之外也仿佛闻到粽子香;在欧洲学习的大孙子看到弟弟妹妹吃得高兴,心里很羡慕。老伴微信回复表示,有机会回国一定给他们包,不论是否时届端午。

值此端午佳节,国内网上流传一段吉言,抄在下面,作为本文的结束:

人生如粽,不怕你有棱有角,就怕你肚里空空。
人生如粽,经得起热水沸腾,耐得住冷藏冰冻。
人生如粽,向白米学会融合,向粽叶学会包容。
人生如粽,不捆绑就是一勺稀饭,不蒸煮哪有美味香浓!

人生在世,就是要高高兴兴过日子。老辈教我们包粽子,我们给下一代包粽子,代代传承,让屈老夫子的故事绵延不绝,中华文明永世相传。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