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多伦多的忘年之交
2021-11-03 00:53:3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华磊)杜甫诗中云:“人生交契无老少,论心何必先同调。”意思是人生交友不必年龄相仿,只要心迹人品好,有真诚包容之心,即使岁数差距大,情趣也不尽相同,同样可以收获真情。太太和我在多伦多就有一位相交20多年、年龄相差近20岁的忘年交,她的名字叫“小英”。

说来我们故事的上演纯属巧合。1996年我们移民加拿大后一个星期,我就在士嘉堡东边一家搞电子商务的小公司找了份工作。几个月后的一天,因我的汽车送修,便搭乘公车去上班,车上乘客寥寥无几,途中听到两位女士在用普通话交谈,一位的东北口音很重,下车又和我在同一站,我就和她们搭上了话。原来她们就在我公司旁一家保健品公司上班。

那位东北口音的就是小英。后来她介绍我太太去她的公司打工。当时太太已经五十多岁,小英三十多岁。在这个印度人办的保健品厂,太太在车间搞包装,小英负责管厂里车间的运行和进料等事务,平时就对太太很照顾。

后来,我已经不在原来公司上班,我太太每天都要提前去乘车很辛苦,特别是寒风凛冽的冬天。她开车上班后,知道我们家和她住的不远,就提出要接送太太上下班,还一直不愿意收太太给她的车钱。

慢慢我们就成了忘年之交,白驹过隙一晃二十多年了,我们一直来往,年复一年的彼此关怀着,让我和太太感受着难得的、跨越年龄差异、历久弥新的真情厚谊。

2008年已经退休的我在美国波士顿帮着女儿带刚上学的外孙女,而太太一个人却在多伦多家里等待做一个手术。恐惧、孤独、无助几乎把我太太压垮,无奈中太太给小英打了电话。她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家里,一个下午推心置腹的交流给了太太很大的鼓励。小英之后约好每个周末有半天来家里带太太去买菜、聊天。春节的时候她和她女儿一道,带着太太到中国商城玩了一天。

在她的关怀下,太太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太太对小英说,我能交到你这样的朋友是我的荣幸,她说她也很高兴交我们做朋友。实际上做朋友以来一直都是她照顾我们,帮助我们。她没有辞职回国时候,我们每次离开多伦多都是她到我们家里帮忙浇水打理园子。

小英和太太都有爱花养花的兴趣,太太也算是个“植物学家”,我家屡屡“昙花一现”,小英曾带朋友来观赏过,还不断为“伺候”好昙花、君子兰、绣球花向太太“取经”。两人煲起电话粥来,就有说不完的话。

一段时间,我们有一年没有见面了,趁她回多伦多,我们请她来家里,在一起聊了五六个小时,她喜欢吃我太太烧的菜。这些年来,一有机会,春暖花开时小英就带我们逛公园看樱花;秋高气爽时带我们去赏菊看丹枫——在当今人情淡漠的时代能交到这样真心诚意对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一种福气吧!


【图:在安大略湖边】

小英出身于书香门第,他们一家人虽遇变故却持之相爱的故事,也让我们感动。

小英的父亲是一位资深教授,中国第一位原子光谱分析博导,199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他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在2005年他80华诞和从事科研教育55年的庆典会上,他用英语解释显得年轻的原因:“My wife feeds me well.”

如今小英的父亲90好几了,还带研究生上半天班。她母亲也90岁了,上世纪50年代到东德留过学,也曾是意气风发的学者,退休以后一直在老年大学活动和游泳,80岁后因身体不适,长期一个人在家,慢慢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小英没有兄弟姐妹,五年前得到她老公的理解和支持,小英辞职长时间地回国照顾母亲,每年在多伦多只待二三个月。回去后每天陪她妈妈散步聊天,和她一起做些家务。看我太太为防痴呆在打毛线,小英说回去也让她妈妈打毛线。

在国内期间,小英和父母三个人过段时间就找一个风景不错的地方,在外面住几天,换个环境,她妈妈就很高兴,这是她爸爸想起来的方法。

小英讲她不在家的时候就靠她父亲照顾母亲。她爸爸相信,只要让老伴高兴愿意多说话,对治病一定有帮助,起码病程发展会慢一些,对她妈妈特别有耐心,经常带她外出换环境,不断回忆以前他们两人的事情。虽然她妈妈不记得近期的事,对以往的事情却记得清楚,说起的话也就多了。

在小英和她爸爸的精心照顾下,她妈妈病情发展的很慢,医生都说这种情况很少,一般这么多年痴呆可能已经不能自理了。

一直以来就有这种说法:家庭的和睦是人长寿的第一因素。最近小英发来了她父亲96岁生日时二老的照片更让我们坚信了这一点。他们夫妻早已过了钻石婚龄,阡陌红尘,还这么琴瑟和鸣,极其难能可贵,真令人钦佩羡慕,实难望其项背。祝福他们恩恩爱爱、地久天长!


【图:小英父亲96岁生日时二老的合影】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