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旅》让我走近《复活》
2021-12-14 20:46:5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华磊)虽然身居海外,国内热播的电视剧始终没有落下,近日追剧看完了几位大明星出演的《不惑之旅》。

该剧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在当今以微信“碎片化阅读”为主的氛围下,国人的阅读量萎缩,该剧便试图通过实体书店的挣扎生存,表现出版家的文化情怀和社会责任。

该剧设置了经典文学名著《复活》,以激发观众对阅读名著的欲望,应该说是有一定效果的,笔者便是一例。近日我就在网上走近了《复活》,重温了这部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复活》的问世影响极大,以至于列宁称其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高尔基评价为“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图:列夫•托尔斯泰画像】

《复活》的中文译者草婴15岁开始跟随上海的俄国侨民学习俄语,后进入了塔斯社上海分社工作。当初起这个笔名,就是因为欣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的品格。在动荡年月,他曾因翻译肖洛霍夫的作品而被隔离审查。

历经20载春秋,草婴终于完成了翻译托尔斯泰所有小说的巨大工程。巴金晚年多次表达对托尔斯泰其人其书的欣赏,关心和支持草婴的翻译工作。草婴在翻译俄语原著的同时,还参考了世界公认的英译本以求“信达雅”。1987年草婴被授予俄罗斯文学的最高奖——高尔基文学奖,成为迄今为止获得该奖项唯一的中国人。

草婴在“译本序”中介绍道,托尔斯泰在创作《复活》时,尽管有真实故事为基础,所花费的心血仍是惊人的:参观了许多监狱,旁听法庭审判,接触囚犯狱吏,深入农民生活,查阅档案资料……前后花了十年。


【图:《复活》中文版本之一】

《复活》中,复活节之夜聂赫留道夫的情欲使纯洁善良的玛丝洛娃步步走向堕落,小说以此悲剧为中心,气势磅礴地勾画出十九世纪的沙俄社会。《复活》结局于:忏悔了的男主人公并不能使女主人公在精神上复活,而最终复活了的玛丝洛娃不可能跟聂赫留朵夫共同生活,使之也复活——其构思何其严谨深刻。

相比之下,电视剧《不惑之旅》中虽借助于《复活》为依托,却显得肤浅,剧中男女之间的感情虽涉及当今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但要说有某种意义上的《复活》,就显得牵强附会。从更高层面上来看,远不能像《复活》这本巨著一样,对事业和家庭关系进行伦理和道义上的探索,在暴露出生活中“假恶丑”的基础上,揭示出社会的深层因素,从而让剧中的人物得以真正的“复活”。


【图:电视剧《不惑之旅》】

笔者在重温《复活》之际,也突发奇想:想上网了解一下托翁及其《复活》与加拿大的渊源,果然有所收获。

1898年7月中旬,托尔斯泰写信给在英国他最亲密的朋友和伙伴时说:“杜霍博尔派教徒们要移居国外还缺许多钱,所以我决定这么办:我有尚未完成的小说,如《复活》等。我最近在写这些东西。我现在希望以最优惠的条件把它们出售给英国和美国的报纸,将所得的钱用于援助杜霍博尔教派移居国外的用途上……。”

他所说的杜霍博尔(Doukhobor)教派在最初移民塞浦路斯不甚成功后,决定去加拿大:加拿大政府同意提供土地给杜霍博尔派教徒耕种。一共去了三船,最后一条船是1899年4月开出。

杜霍博尔派教徒大规模移居的活动结束后,托尔斯泰仍然惦记着他们,给他们写信,要他们跟当地政府和居民搞好关系。他在信里说:“你们不要引起周围的人们的嫉妒和敌意;相反,你们要争取他们对你们的尊敬和善意……常言道:‘你要寻找上帝的天堂和上帝的真理,一切人间幸福会自动来找你。’每个人都有机会来检验这句话的正确性。”

上世纪初,由于一些杜霍博尔教徒拒绝宣誓效忠皇家,被剥夺了加拿大政府在大草原上授予他们的土地。后来他们的领袖彼得•V•维里金(Peter V. Verigin)决定在哥伦比亚省的大福克斯重新开始。“独立”的杜霍博尔派教徒们不再迷恋传统的公社式游牧制度,涅槃“复活”——像其他加拿大人一样生活,注册了他们的土地,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最终其定居点被认为是北美最成功的社区之一。

加拿大政府认可了杜霍博尔社区的贡献。网上查到,2012年9月加拿大政府的新闻发布中说:由彼得领导的卑诗省的杜霍博尔移民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之一。该社区通过培养灌输“辛劳与和平生活”的价值观,丰富了我国的多元化社会……

2012年9月30日,在卑诗省卡斯尔加,加拿大环境部长为加拿大历史遗址和纪念碑委员会的两块牌匾揭幕,以纪念彼得•V•维里金作为国家历史人物,确认杜霍博尔社区迁移到卑诗省为具有国家历史意义的事件。

托翁如在九泉之下有灵,一定为他当年的善举露出微笑。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