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医生再谈接种疫苗与抗疠
2022-01-04 23:52:3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近来全球新冠疫势异常严峻,传播率之高空前快速地达到了疠情两年多以来的最糟,越来越多打过两三剂疫苗者中招,教人生疑接种的保险系数和群体免疫学说,那些反疫苗者的拒辞似亦越变得“言之有理”。

尽管周知眼下力推的加强针对抵御病毒变异株delta、omicron并无针对性,可官方除了以它为尊之外别无它法,努力号召尽快接受Booster,加速进口药剂,增设注射网点,人们惶惶预约不及。民众未免迷惑费解:既然“不顶用”何必为之、冒或有的副作用风险遭“三茬罪”?

一介郎中的俺试着略行分析,先从基础免疫知识说起。

新冠疫苗,是用解析出来的新冠病毒结构中的刺突蛋白抗原决定簇,制成信使核糖核酸(mRNA)导入人体内,诱发宿主生成无害的该种蛋白,后者刺激淋巴B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T细胞也增生,直接或通过释放淋巴因子间接杀毒,强化防御功能抵抗新冠。

不接种,人只能经感染产生抗体来行免疫,但获病之际的危险程度无法预料,或轻如一般感冒能自愈,或重致呼吸衰竭而丧生,听天由命。

接了种,两周左右身体内免疫球蛋白形成,半衰期一到两个月,之后渐降。故三四周后打第二针增效,作用维持久些,约半年光景。再后抗体复低落,这是正常生理律。假如流行病在这空档里告终了,就不必再捱第三针,万事大吉。

惜今日瘟神依然发威肆虐,以变种的形式涂炭荼毒愈演愈烈,新款的疫苗研发不及,惟追打旧剂重整机体免疫旗鼓相抗。这标示着将来还可能打第四、五针等,不足为奇。

果然“计划不如变化快”,人类科技的手段赶不迭病毒的瞬息突变。所幸病毒转型目前并未“脱胎换骨”地重组,仍保留着些原质特征,加强针可克制这些残余旧部,约有个30%的击杀率?聊胜于无,至少和缓些接种者罹病后的病危度。

但体内较短生存的抗体并非祛病的唯一法宝,人的淋巴细胞有一群属于记忆型,可牢牢记住新冠抗原的表征而蛰伏在淋巴结、脾脏和骨髓中休眠,寿命一二十年甚至是终生。当日后机体再次遭遇同一病原侵袭时,只需数天潜伏的它们便会被激活、迅速增生繁殖,重新大量复制特异性的抗体与淋巴因子等,群起攻敌灭毒。

这便是为何儿时接种的那些疫苗始终保健着我们,个别人或群体后来有特殊之需,如皮肤脏污外创裂口后加注破伤风针、医护从业者续打乙型肝炎疫苗等,少说也得待个十载以上才复种。像我出洋辗转供职于欧美四国诸医院间,报到时均被要求检验乙肝抗体,阳性则毋庸再接种,否则补打疫苗,利己护人。

那么对新冠病毒能否也如法炮制、先查抗体以定夺打针与否?遗憾的是目前各国并无此举。

俺有个坚拒疫苗的朋友,在染疾痊愈后自费70刀验血中的抗体,结果滴度蛮高,显示自然产生了保障。但因兹事忒新,无大样本的检验数据可作参照,未形成一统标准,尚难成为豁免接种的凭据,她仍被逼催着打疫苗,毕竟现时上班、求职、旅行、堂食等只认接种证书、不理抗体证明,无可奈何。

简而言之,感染或接种后产生的抗体与T、B淋巴细胞,可双管齐下剿毒去病。抗体数量的多寡,决定了能否御敌于“国门之外”。记忆细胞数目的高低,决定了染恙后的致命性:高则症轻,低则凶险。所以接种者即使中镖也多为轻伤,无须住院治疗,减少了医疗系统不堪重负的压力。这正是当局时下的主识倾向与做法依据。

新冠乃千载不遇的瘟疫,高科技的今人与它缠斗已逾两年仍疲于奔命,疫苗作为杀手锏利器亦仅是解近渴,招架不迭,很难推断其远期效果与副作用,疠情的未来走向与结局更无从预料。

抚今追昔,加国所采取的一些举措,也是在(或有待)实践中不断纠偏改变,如戴口罩之事,最初上下俱不以为然,如今却是必需;儿童毋庸接种而现却开打;第一二针间隔由厂定三周长推至四个月,后又改短;第二三针时距原说半年,近忽缩为三个月。

晚近在全国日增逾四万例的高发率下,却减半了隔离期,轻症者不予检验,感染的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学校停止上报新增的病例数,虽然近日才宣布安省退回到了重启第二阶段的状态。科学乎?政经乎?抑或“无为而无不为”?还见报mRNA疫苗发明者也质疑疫苗的安全性,更不知真假,究竟该信谁?惘然的百姓真无所适从、只有待来日的事实证实吧。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