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的法宝:学用结合 学用相长
2022-03-01 13:12:3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郝伟)最近收到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李姜老师发来的《华文教师教学实践:2021年“名师讲堂”成果手册》 电子版以及我写的一篇“学用相长”的文稿收录证书,此文是这部成果手册里“全球直播实践应用”专栏的五篇文章之一。

去年,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名师讲堂”曾经邀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高正远(Matt Coss)老师做过一次《以提升华文交际能力为主的课堂活动类型与资源》的课程分享。高正远老师特别强调引导训练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没有事先准备和设计的情况下,进行即兴的双向互动的语言交流。这可以说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它,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甚至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语言不是教会的,也不是学会的,而是用会的”。可见,“用”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不由得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这些留学生刚出国时遇到的语言困境,出国前,在国内学英语时背了大量的单词,也学了很多语法,考试分数都不低,但却很少有人际交往的语言交流实践的机会。于是,一到讲英语的环境里,既听不懂也说不出来,被笑称是学了“哑巴英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我成为中文老师以后,下决心要让学生把学到的字词句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语言交流中,并且不只局限在日常简单的交流。但是,应该怎样在课堂上有效的时间里引导学生,才能最有效地促进学习呢?

听完高正远老师的课,我也总结了我在中文教学实践中所运用的即兴语言交流活动,主要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下的口语表达。每次开始上课时,先和学生进行自由平等的对话,彼此分享近日学校或者家里发生的新鲜的、有趣的事。

例如:11月11日是加拿大国殇日,人们购买用绒布制作的罂粟花佩戴在胸前,以悼念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战争中逝去的将士,同时为慈善组织筹款。去年国殇日这一天我在给一年级学生上课时,看到学生胸前佩戴的是用纸做的罂粟花,立即询问:“这是谁做的?”学生回答是在学校里老师带着做的。

然后我请学生讲一讲制作过程,学生的兴致非常高,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如何画、剪、涂颜色、粘贴等等。期间有好多字词不知道如何用中文表达,我都一一教给了学生,并且用文字帮助学生整理出来,课后作业就是将这些步骤用中文讲给爸爸妈妈听,效果非常好,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称赞。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也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的非常好的锻炼。

二是组词造句写段落。组词造句是常见的练习,教材的练习册上也有不少这样的习题。但是,不要等到课后再做,而是在课堂上刚一接触这个新的词语的时候,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模仿刚刚学过的例句,立即进行口头的组词和造句,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和学会使用,最重要的是印象深刻。高年级的学生则是用新学的所有词语写一段话,或者编一个小故事,在一定的语境下使用这些词语,而且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

三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文章的主题内涵,进行思想的升华,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比如在学习《中文》课本第4册里的“小马过河”的故事时,我们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来的答案是多角度多方面的。从小马身上不只是学到“做事情要亲自实践”的道理,还有“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别人的建议”,“不能什么事情都回家问妈妈”等等。此外,也有对小马妈妈和牛伯伯以及小松鼠的评价,课堂气氛相当热烈。

四是展开联想和想象,对课文故事进行拓展延伸。还是以“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为例,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小马,听到牛伯伯、小松鼠的话以后,你该怎么办呢?”学生们头脑风暴,想象十分丰富,思维也很活跃,想出许多主意来帮助小马如何测量水的深度和怎样顺利过河。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所有这些语言交流实践中,学生一定会出现不知道用中文如何表达的词语,老师此时此刻的及时点出,学生最容易接受和记忆,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的词汇及其用法,也即在用中学,真正实现学用相长,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而且也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充分体现。

感谢高正远老师的精彩分享,感谢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为全球华文教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直播培训课程,感谢每一位老师的辛苦付出。每一次培训课,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令我们获益匪浅,也激励我们不断改进教学。而这部收集众多海外华文教师教学经验和体会的《2021年“名师讲堂”成果手册》,有利于老师们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促进和提高,从而更好地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