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一生中的在所难免
2022-03-23 10:09:1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华磊 发自波士顿)在这场肆虐全球的疫情灾难中,“孤独”是一个频繁出现的词语。通常孤独总是和痛苦联系在一起的,但孤独也会让人清醒,甚至也会给人带来美的启迪,悟得真谛。我是读到一只鸟的故事,才有这番感慨的。


【图:红颈滨鹬】

滨鹬(yù)是一种常见最喜结群的鸟,亦称牛鹬、牛眼鹬或红背鹬。繁殖于北极周围及不列颠群岛和波罗的海,聚群,越冬于赤道北部海边。

一位侨居北欧的华人作家说了一只滨鹬忍耐孤独的故事……

在2020年圣诞来临之前,一位爱鸟者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沙滩上拍下了一只滨鹬的照片,连同脚环的信息发到网上,由于这种鸟在当地罕见,或许是人们在疫情中太孤独引起了他们关注这只孤独中的鸟,想追寻它的来历。

事情居然这么巧,瑞典第二大岛厄兰德岛鸟站站长马格纽斯辗转看到了这张照片,他激动得一夜不眠。为观察鸟的迁徙,一百年前瑞典人就开始给鸟类上脚环。三个多月前的9月9日,在厄兰德岛这一迁徙鸟南飞前的大本营里,正是他给这只小滨鹬亲手上了脚环。


【图:一只滨鹬,孤独地飞过世界】

以往跟踪的结果是,这样的鸟,一般飞往非洲或欧洲及亚洲南部过冬。而这只鸟却迁徙错飞,飞越大西洋到达了美国东岸。也就是说它成了一只孤独的鸟。这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只。

我无法想象几寸大小的鸟儿是怎样形单影只地经风雨,穿海浪,靠着单薄的双翅,百日中多少万次的扇动,孤独地飞越了浩瀚无垠的大洋。凭我们人类的能力,无论如何,徒手是无法完成的。自然界真是有太多值得人类敬畏、领悟的成理和奥妙,譬如“孤独”。

雨果说“孤独可以使人能干,也可以使人笨拙。”在当今浮躁的时风下,人们却更需要沉稳下来,只有在孤独时,心才会真正地安静下来,才会理智思考,才会拨开浮华的迷雾,倾听大千世界、自然深处和自己内心的声音。

其实人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孤独的。孤独是人一生中许多时候都要面对的,尤其是在青春成长和职场转换中最难熬的一段瓶颈期。

上高中时,“积极上进”稚嫩的我,面对“大跃进”后“三年困难”的现实,着魔于思考“所学的政治课内容正确吗?”“人活着为什么?”诸如此类问题,心里纠缠得死去活来。这可能是特定条件下,懵懂岁月中的心理反应。当时如果不是在孤独的思考中熬过,而张扬于众,其后果不堪设想。

大学时期清苦而多彩,刚好过一点,就来了“斗私批修”“文革”……所幸还学完了大学课程,文革中的逍遥又成就了一份爱与牵手。

接下来是三年戈壁滩上为祖国献石油,三年多工厂当电工。孤独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在茫茫戈壁滩夜半巡查油井时,吼着《草原之夜》“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但蹉跎岁月中孤独的清醒并让没有我放弃初心。


【图:笔者(右二)与工友在一起】

在高校任教和准备出国的日子里,曾得到许多贵人的提携和相助,但“非宁静无以致远”——靠孤独中恢复荒废十年的知识,备课迎接主讲高考恢复后的新课程。

孤独中拾起“第二外语”,啃读《新概念英语》《托福教程》……。忘不了静寂无声教师阅览室中的孤影,忘不了小树林独自徘徊中的朗读和背诵,忘不了伶仃地坐在外语系本科生教室后排精读课的旁听。

人生有高有低,芸芸众生,谁没有一段孤独难熬的日子,尤其是刚踏上异国他乡,总有处境维艰,让你觉得“这关难过”的时刻,要不然怎么会有人轻生呢?

30年前再次赴美,虽海外生活上并不陌生,知命之年要有立足之地,但面对新的课题,刚熟悉了C语言又要对付C++,刚玩转大型机终端又要对付PC的Windows,必然伴随着奋斗的孤独:多少个起早贪黑,多少个周末假日,一个人啃着书本在电脑前探赜索隐、孜孜冥行。

近日热播电视剧《人世间》的原著出自梁晓声之手。60岁的他,经过3年的酝酿构思后,开始了孤独的马拉松写作。每天低头伏案10小时,历时五年闭门写出了长达115万字的《人世间》共3600多页稿纸,每一个字都是他用发抖的手写。

如今文青中,“瓦尔登湖”成了一个很时尚的词。《瓦尔登湖》是一本使人安静的书。十九世纪,瓦尔登湖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在梭罗眼里却处处皆是“诗”意。书是他独居湖畔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思,除了湖的自然美景,也展示了作者物质上的简朴至极、精神上的丰盈充实。

查询瓦尔登湖(Walden Pond),方知它就在波士顿近郊,我无数次地驶过它临近的2号公路,却未伫足,下次一定到访,去体验梭罗的“孤独”。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