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的封城想到多伦多的当初
2022-04-19 10:23:1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素净)近日,看了上海因疫情突发而封城的一些新闻,好多画面似曾相识。在高速路和城里的主要街道上,空无人车;住宅区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店铺紧闭;部分民众因为各种原因跟执法人员发生冲突;养老院的死亡人数有增加等等。这跟当时的武汉封城和多伦多第一次封城的情景如出一辙。只不过,上海由于突然封城而造成的生活物资供应短缺现象,在多伦多,我并没有遇到过也没有听说过。

想当初,初闻病毒杀到,多市随即遭受封城。政府呼吁民众: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看病、买药、上班、遛狗和放风外,尽量呆在家中。因此,相对应的服务机构,比如医院、超市、药店、诊所、邮局、工厂和物流等都是“必须开门”的行业。而我作为家里的管家婆,在一周一次的外出购物上从没有遇到过困难,也都可以买得到平常所喜欢买的食物。


【资料图片:多伦多封城。新华社 邹峥摄】

想必大家也是一样的,不然,朋友圈里就不会突然多出了一帮新厨娘,天天乐此不疲地晒厨艺。有些大型的连锁店,还针对了老年人受感染的风险高以及行动不便等因素,推出了开门营业的第一个钟头用于老年人专属的购物时间段,受到民众的称赞。

政府发了封城令后,除了那些已经在刑事案件上劳于奔波的警察外,就没有了其他的监管和执行部门,遵守政策全靠市民们的自觉。加上多市没有严密和规范的小区管理模式,更没有街道居委会之说,闲着没事干的人们总有不自觉的时候。探亲访友的,在家聚会的,在公园聚会的,在湖边晒太阳、骑单车的,遛狗的,应有尽有。武汉用了2个多月就结束的封城,多伦多用了4个月,并且还不是在清零的前提下解封的(记得当时还是日增一百例左右)。


【资料图片:多伦多封城。新华社 邹峥摄】

多市的这种松散的封城做法,在许多华人朋友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只有命令,没有专人去监管,这等于你把一个孩子和一台开着的电脑放在家里,然后你还指望孩子要乖乖读书,不要玩电脑一样。警察虽然会给犯法的民众开罚单,但是没有人因此而被捕。当然,如此封城法的结果就是,封和开全靠新增病例和住院人数来决定,多伦多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开封府”。

即便如此,现在回想起来,起码物资供应链没有断,市民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精神健康也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医院虽然暂停了所有的非紧急手术,但是从未关闭过急诊室,也没有要求做了核酸检测才能求医。我有一员工,不幸在那个时期患病,上了两次急诊,住了一次院,完全没有遇到过就医的困难。还有我的一位老邻居,也因病两度住院,一样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关于老人院死亡人数上升的事实,这在多伦多也是一样,甚至远远超过了上海市民的所见,那是一个恶梦。那时候,老人院的死亡人数天天刷新,加上人手严重短缺,有的老人院的生活现状简直糟糕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最后,省政府不得不向联邦政府请求军队的援助才得以缓解。这一惨状也引起了人们对老人院现存的管理弊病的高度重视,促使政府做出了检讨和改变。虽然是亡羊补牢,也好过坐视不理。


【资料图片:多伦多封城。新华社 邹峥摄】

面对一种全新的病毒,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防疫政策,无可厚非。我相信,每一个政府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尽量做到让最少的民众失去生命。与此同时,政府还要考虑到民众的基本生活、就医、心理和精神上的健康保障,这是不容易的。多伦多所在的安省,在3月21日已取消了口罩令,如今病例又上升,省长福特承认进入了第六波的疫情。面对如此困境,各大教育局纷纷发出通知,强烈建议学生和教员重新戴上口罩(但不强制)。第四针疫苗已正式开打,治疗新冠的新药方也已经批准使用,与病毒共存在这已成事实。

看到上海部分居民和执法人员发生冲突,我觉得很正常。民众感到自己的身心利益和安全受到了侵犯,有意见,要出声,并希望管理部门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而作出改变,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前阵子,加拿大历时三个星期的“自由卡车”游行示威,霸占了首都渥太华的一些大道,以此抗议联邦政府的防疫政策,曾经闻名全世界。在多伦多,封城期间也曾经有过多次的民众游行示威。好在这些都时过境迁,没有造成人命的损伤。


【资料图片:多伦多封城。新华社 邹峥摄】

纵观多伦多的防疫政策,可说是松散性的、花样多变型的,有的地方甚至是令人费解的,但是,它又是比较有人性的,开和封都会提前通知,不会让大家没有丝毫的准备。政府的态度可以说是软硬兼施,许多政策会因疫情的轻重而改变,因民众的诉求而改变,因经济的好坏而改变,当然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如今,各行各业基本上已恢复了秩序,人们也在一边关注着新闻,一边回归正常的生活。

但愿上海的疫情早些过去。上海,加油!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