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内卷现象之我见
2022-04-19 12:00:2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拿铁奶泡)在今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上,2003年出生在美国的自由滑雪运动员谷爱凌代表中国队一举夺得两枚金牌和一枚银牌,引起很大轰动。除了运动员的身份,18岁的谷爱凌还是模特儿,登过时尚芭莎,ELLE等大牌杂志的封面,并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在2022秋季入学。

看着她堪比电影一样精彩的人生,我开始了对自己和我身边环境的思考。作为一名现在在读的高中生,谷爱凌其实比我大不了几岁。她虽然刚从高中毕业,却达到了多数人一生都达不到的成功。

这也让我开始注意到身边的“内卷”问题。从去年开始,网上有不少人讨论起了“内卷”现象。“内卷”的意思是指对于学业很看重并竞争意识很强的人。他们对于学业很看重,会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功课上面。

“内卷”的学生一般不仅成绩很好,还会练就许多特长,例如体育或艺术。还有不少人会参加各种学术竞赛,比如说演讲,商赛,数学等等一系列比赛。

在加拿大,大部分“内卷”的家长和学生都期望考上美国藤校以及其他名校。对于他们而言,谷爱凌无疑是最成功的模版。

很值得注意的是“内卷“和一般学霸的孩子的区别。虽然两种学生都很上进,但需要意识到的是“内卷”的背后大多数时候都是源于对自己的焦虑。“内卷”的目的并非是提升自我,而是纯粹的为了竞争,超过同龄人,能写出一份漂亮的大学申请。

作为现在高中在读的学生,我发现身边的内卷越来越严重。我就读的是多伦多的一所IB学校,课程相对难度较高。可能家长本来就期望IB可以对大学申请有帮助,对于学业很看重的家庭越来越多。

我想先谈谈出于内驱力“内卷”的孩子。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属于这一类型。她们课外活动很多,有几位都快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羽毛球队的女生一周中6天都在练习。专注数学竞赛的朋友假期时间也在上课。

但不管取得多好的成绩,她们都从不满意。朋友在羽毛球比赛中没能夺冠,而取得第三名的时候会沮丧。另一位觉得参加的数学比赛太简单,希望挑战高年级竞赛。

我通过与她们的沟通中了解到,她们开始“内卷”的根源是出于自己对数学或运动的热爱,但发现自己对这类科目的才能之后会想尽办法在这个领域做到最好。虽然如此,“内卷”还是会导致不健康的心态,从她们行程表排的满满当当也能看出她们的压力。

很庆幸的是,我认识的人里面都没有放弃成为运动员或医生的初衷。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我觉得出于内驱力“内卷”的孩子要被逼着“内卷”的孩子幸运,因为她们至少可以选择自己致力的目标。我认为这种品质可以让她们更容易在未来更优秀。

我觉得我需要声明一下,我身边的个例不代表所有,有许多孩子不愿意内卷,但自愿“内卷”也不能避免内卷可能带给他们身心的影响。“优秀”的代价往往是放弃许多社交和自由时间。对一些人,巨大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带来失眠,焦虑,甚至抑郁。而且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

这把我引进了我想讨论的第二种群体,出于家庭压力而“内卷”的孩子。

出于外界原因的“内卷”绝对更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在这种家庭里,家长常常把自己的期待强加到孩子的头上。他们往往会从小“鸡娃”,给孩子报各种辅导,并会用各种方法施加压力,并催着孩子学习,给孩子设立学习目标。这种教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并会伤害到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如果每次学习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仅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还会带来心理伤害。一个极端的个例就是在2019年,一名学生因为面临着来自父母的压力,在被北大录取后选择了自杀。引导孩子学习没有错,但是每个家庭都该找到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

不论是对谁,看见谷爱凌的这种成功很可能会激发新一轮的内卷。许多人只看到了谷爱凌成功的表面,却没有意识到她背后种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谷爱凌的父母都是高知识和高收入群体,家庭氛围是没办法复制的。谷爱凌的成功还需要大量的资本和资源,是普通家庭没有的。即便满足了这些条件,她的成功也离不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每一个孩子和家庭都不一样,所以谷爱凌式的成功只能适合她自己。

我个人认为“内卷”在近几年很难改善。提升竞争力是在现代社会“成功”的必有项。尤其在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的贫富差距。年轻人的机会越来越少,可是大家都想爬到金字塔顶端,所以必定会造成大量竞争。

不管内不内卷,“内卷”会影响到所有人。不想“内卷”的人会为了能取得成功被逼着去竞争。“内卷”对年轻人的影响只会越来越深。在现在强竞争的社会环境下,我们都应该多反思“成功”的定义。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