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2022-04-20 22:48:43
来源:星星生活

二十四节气是反映一年中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廿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独特创造,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它以黄河流域的气候为背景,以自然季节现象与农业生产活动相结合为内容。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气候适中;
夏至、冬至分别表示暑夏、寒冬到来;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降雨季节的开始;
惊蛰是冬眠动物开始复苏,等待出土活动;
清明表明天气开始转暖,草木新绿,景象清新;
谷雨是降雨开始增多,有利于谷物生长;
小满表示草木开始繁茂,夏熟谷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是一年中农事繁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夏种;
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
处暑表示炎热季节的结束;
白露表示气温下降,湿度尚大,多露水;
寒露表示地面辐射冷却快,凝结的露水温度低;
霜降表示天气渐冷,开始结霜;
小雪、大雪表示进入降雪季节;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