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A成功举办文化艺术公益讲座之《从〈战争与和平〉到二十世纪反战小说》
2022-05-10 14:45:12
来源:星星生活

2022 年 5 月 7 日多伦多时间晚上 8:30 ,加拿大中国高校校友会联合会( CCAA )举办主题为《从〈战争与和平〉到二十世纪反战小说》专题讲座。本场讲座的主讲嘉宾是撰写《在生命这袭华袍背后》、《诗与远方的往事今宵》等著作的作家、学者、北京大学校友、南加州中华高校校友会联盟理事长李大兴老师。整场讲座持续 2 个多小时,过程精彩纷呈,大兴老师博学务实、思想深邃、语言精练、深入浅出,阐述的内容和观点得到众多校友和兄弟社团的积极响应,近 200 位观众认真聆听,热情互动,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讲座由加拿大中国高校校友会联合会( CCAA )秘书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伦多校友会会长肖红女士主持。她首先欢迎大家在周六晚上抽空来参加加拿大中国高校校友会联合会主办的科技文化系列公益讲座第九次线上大课堂。简明扼要地阐述反战文学与《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反战文学 ” 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追本溯源,《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关于战争的人道主义巨著。在俄乌战争之际,本次讲座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当今世界仍然不太平,乌克兰战火还在持续,令人忧心。期盼乌克兰人民能早日过上平安美好的日子,希望我们能够从历史和文学作品中获得启迪,为维护世界和平尽最大的努力,期盼大家共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夜晚。

讲座伊始,肖秘书长邀请主办方 CCAA 会长、西安交通大学多伦多校友会会长程斌先生致欢迎词。程斌会长对各位能够抽出时间参加本次讲座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题,他阐述道:《战争与和平》是由伟大的文学巨匠列夫 · 尼古拉耶维奇 · 托尔斯泰花了六年光阴精心制作的一部历史巨著,在现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俄乌战争进行的历史时期,重新讨论这篇小说所赋予的现实意义,更能给世人带来深刻的思想碰撞,同时,也会指引爱好世界和平的人们认真思考怎样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促进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他还为大家介绍了 CCAA 的组成及 CCAA 的近期活动,欢迎大家参加和支持即将举办的 CCAA 旅游讲座以及各种公益活动。程会长真诚地对支持 CCAA 活动的赞助商、义工和各界朋友们表示感谢。

接着,肖秘书长隆重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李大兴老师,李老师将通过解读《战争与和平》、《永别了武器》和《里斯本之夜》等反战著作,揭示战争的残酷,表述文学的意义,展现在黑暗中人性与爱的光辉。

大兴老师生长于文革时期,特殊的历史时期使他在童年时期就过早地感受到死亡的残酷,这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震撼与伤害。正是因为曾经与死亡离得如此近,他才能在十二岁时,就读懂了《战争与和平》这一类文学作品,并深刻感受到战争所带来的痛苦以及战争的不公正性。

讲座中,李老师分别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雷马克的《里斯本之夜》、茨威格的《斯蒂芬 · 茨威格小说四篇》以及《昨日的世界》等几部战争著作入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反战文学及其作者的思想转化。

他告诉听众: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第一次读这部小说时,我应该还不到 13 岁,但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死亡的残酷与爱情的美好,形成强烈的对比。后来我又读过至少两遍,每次读到凯瑟琳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时都会热泪盈眶: “ 别担心,亲爱的, ” 凯瑟琳说。 “ 我一点也不害怕,人生只是一场卑鄙的骗局。 ” 《永别了,武器》是最感动我的反战小说,里面不仅仅是真实的残酷,还有虚构的爱情。在这一点上,它比《西线无战事》更为动人好看。

事实上,我最喜欢的雷马克小说是《里斯本之夜》,同样是战争中的爱与死,动荡里的个人命运就如同茫茫大海上一叶扁舟,随着波涛起伏,不管怎样挣扎,最终无能为力。我曾经以为,雷马克会是一位渐渐被人淡忘的作家。《西线无战事》、《凯旋门》当然是上个世纪最了不起的反战小说之二,都曾又叫好又叫座,不过如今早已是所谓经典的黑白影片。冷战结束后都过去了一代人,技术继续高速成长,据说世界日渐像个村庄,战争与流亡更像是遥远的往事。然而,谁要是以为历史不会重演,那很可能是大错特错。其实如果你了解一点古代史,就会知道我们所谓上下五千年的历朝历代很多都是低水平重复。所以从历史的眼光看,在欧洲发生的一切不过是太阳底下无新事。上个世纪之初的两场局部巴尔干战争,一次塞尔维亚大公暗杀,稀里糊涂地就把刚刚经历过跨世纪繁荣的欧洲拖入世界大战。

《里斯本之夜》发生在 1942 年,那时欧洲有数不尽的流亡者,向西向南,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里斯本。 “ 葡萄牙的海岸成了流亡者的最后希望。对他们来说,正义、自由和容忍远比家园和生计更有意义 … 在 1942 年的那几个月里,每一艘离开欧洲的船都是方舟。 ” 小说开始时的 “ 我 ” 也是一个流亡者,在绝望时邂逅施瓦茨,他给了 “ 我 ” 两张方舟的船票,条件是让 “ 我 ” 陪他一夜,听他讲一个爱与死的故事。我不曾想到八十年后的今天,竟然重见几百万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场面。有多少生离死别,又有多少人失去家园甚至生命。战争摧毁的不仅是城市与灯火,更是无数本应宁静,本应微不足道却又弥足珍惜的个人生活:小小悲欢,平淡岁月里的聚散,偶尔能感到的爱情与温暖。历史仿佛又一次在嘲弄我们:原来所谓进步、繁荣、秩序,在导弹面前都是如此脆弱。其实上个世纪我们本应学会怀疑,可是大多数人还是毫无理由地相信,这个世界会越变越好。其实弗洛伊德、尼采、卡夫卡等先哲都曾经先知人性中非理性、毁灭性一面的强大,然而人们总不愿意面对理性的无力,历史上野蛮往往战胜文明的场景。

茨威格自杀在我看来是出于这种文化层面的绝望: “ 谁也不相信会有战争、革命和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切激烈的暴力行动在一个理性的时代看来已不可能 …… 在这种以为能阻止任何厄运侵入自己生活的深刻信念中,包含着一种巨大而又危险的自负,尽管对生活抱着十分克勤克俭的态度。十九世纪怀着自由派的理想主义真诚地相信自己正沿着一条万无一失的平坦大道走向 ‘ 最美好的世界 ’…… 那是被理想主义所迷惑的一代人,他们抱着乐观主义的幻想,以为人类的技术进步必然会使人类的道德得到同样迅速的提高。 ”

反战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有着值得探究的历史原因和人性内涵,它因为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而知名,又被雷马克塑造成型,而今天讲座所讨论的《战争与和平》更如李老师所说的那样,像一杯深藏于巷内的美酒,虽然它的受众和读者因为种种原因并不是那么多,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深刻的文学性和反战意义。

在介绍完以上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反战著作后,李老师又与在线读者探讨了另一个值得所有人深思和精进的话题 —— 我们为什么要读反战小说?此时此刻,和平似乎是世界的主要格局,但其实,战争的硝烟一直从未远去,从中东到乌克兰,每天都有无数的人迫于战争而远离曾经的家园,甚至失去生命。而当今的一些主战人士,尤其是一些不谙世事的年轻人,不免被一些好战言论所影响,把战争当作茶余饭后的话题,甚至崇拜战争。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从未置身于此,而反战文学便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们从浮躁的 “ 热血 ” 当中窥见战争残酷罪恶的底色。

之后,李老师用《西线无战事》的情节,给大家刻画出一个战争过后令人悲叹的画面:一批懵懂的年轻人在四处宣扬的爱国热情下走向战场,随后走向崩溃。而战争停歇后,那些死于炮火的年轻人们仿佛从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一样, “ 整个前线是那么安宁和平静,军队报告上只有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

讲座的尾声,李老师对战争与文学的切入点进行了深入讲解,其观点耐人寻味:在这个看似和平却暗流汹涌的时代,文字是一剂让我们清醒的良药,它使我们体验随时可能降临的苦难,让我们懂得珍惜和守护和平。

自由交流环节,嘉宾与听众互动,大家纷纷留言或举手提问,李老师都认真做了回复:

Q :请问能够分享刚才提到的作家名字以及作品名吗?
A : Heinrich Theodor Böll (海因里希 · 伯尔), Group Portrait with Lady (《莱尼和他们》)Günter Wilhelm Grass (君特 · 格拉斯), The Tim Drum (铁皮鼓)

Q :请问大兴老师,反战文学中,有没有总结过不用战争手段而促进人类发展的因素?
A :战争从来是毁灭性的,从未促进发展。

Q :既反对主战方,又要求另一方做部分妥协,这是否就是中立?
A :这个和中立没有什么关系

Q :联合国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扼止战争,对吗?
A :联合国并不成功

Q :人类永远会有战争,是否说明人类的 intelligence 和 wisdom 水平的低下?
A :人类的知性与智慧一直是有限的

Q :历史进步往往是幻想,历史总是在重复。是否可以说以前的反战文学中的爱情遭遇波折,在情感方面受挫以后也会有其他的追求,但是现在作家会对战争反对的不够彻底。
A :以前的反战文学作家对于人世间得光明和理性有信仰存在,仍然抱有希望。现代作家,对于这些理性的信仰有了新的理解。原有的理性精神,理想主义在 20 世纪作家眼中就有了一种并不深刻并且盲目的思想。 20 世纪的文学比 19 世纪的文学更加悲观一些。

Q :很多的作家都比普通人的思想更加深刻,为什么茨威格会选择自杀?他是不是觉得明天不会比今天更好了,所以才会自杀?
A :我个人认为和他的生活毫无关系,是由于精神与思想上的绝望导致他自杀。他所经历的绝望是我们想象不到了,他是一种文化性的,殉教性的自杀。他把文化和自身融为一体。

Q :能否分析一下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得诺贝尔奖?
A :对待诺贝尔奖也别太当真,一部分获奖作者其实是很平庸的, 托尔斯泰根本不需要诺贝尔奖来证明。《战争与和平》并不是托尔斯泰最好的小说,但这本书的思想高度是前所未有。《复活》是一本更好的小说。

Q :爱情是在任何文学当中都是少不了的。放在历史的条件下,你对安德烈和娜塔莎的二次恋爱有什么想法?
A :我们是读故事还是读文学呢?故事是故事线,文学是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的爱情在托尔斯泰的笔下是一种象征,是一种重要的、美得价值。文学创作是在波折和苦难之中重新升起的一个过程。人生和爱情不是完美的,这才更符合真实的世界。

Q :歌颂上帝是野蛮的,让他抱有希望,宗教因素会起到重大作用吗?
A :起不到非常大的作用,宗教一般在好的杰作都是不起什么作用的。

Q :从女性角度来看,是反对战争的,男性的反战更加复杂(观点讨论)
A :这个社会还是男权社会,权利的崇拜在大多数的人心中是存在的,很多女性都是接受男性观点,有人认为战争是有道理的,其实没有任何战争是正义的,发动战争更非正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女性视角来审视战争的意义,当代有很多人都有认知。

总之,宏大的历史叙述著作《战争与和平》,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托翁的仁慈、悲悯和他文学天才的伟大,他同样将《战争与和平》升华为一部哲学典籍,开始探讨历史、权力、自由意志和必然性的相互联系。书中图库佐夫将军告诉我们,只有承认自己一无所知,才有敬畏,才知道人本身是多么渺小和无能,才能对人、对生命,怀有最深的敬意和爱。

战争即杀戮,战争各方无论是正义的立场,还是非正义的立场,总是相信着自己所愿意相信一切,将战争的行为 “ 正义化 ” 。而战争本却是违背人性的野蛮行为,生命的价值在战争中一文不值。

最近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还在继续,不知道战争的结局是否如托翁笔下的小说一样充满人文关怀,尽管世界已经变了,武器更具有杀伤力、通讯更加发达、战争的破坏能力已经和那个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人们渴望和平的心愿始终未变!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令爱我们的人和我们所爱的人都能过上美好快乐的生活。

复旦大学多伦多校友会会长、加拿大中国高校校友会联合会( CCAA )理事长叶军先生为本次活动做了的总结:感谢肖红主持本场有意义的讲座,同时也感谢李大兴老师的讲解,其中的知识内涵博大精深,难以用几句话来概述,比较赞同其中的某些观点。如果大家想参加 CCAA 的后续活动,如:职业论坛,艺术讲座,旅游讲座,以及法律和创业方面的讲座,欢迎踊跃报名。若有任何好的主题或想法,也欢迎大家投稿,我们会尽力安排。 CCAA 作为一个公益平台,欢迎更多的校友参与,包括校友会联盟的合作。对支持 CCAA 活动的赞助商、义工和各界朋友们表示感谢。并且郑重承诺,在今后其他各种活动、讲座中, CCAA 会尽最大限度为各校友会及校友服务。

最后,主持人肖红女士致谢主讲嘉宾和参与互动交流的观众,并特别感谢 CCAA 义工团队的支持,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参加 CCAA 的公益讲座。

讲座一直持续到临近夜晚十一点才结束,由于本周六活动比较多,一些因故未能参加会议的朋友深表遗憾,希望能看到讲座的视频回放。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