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感知中国广西行(一):河池印象
2023-06-06 03:32:28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记者源远山)外面的世界很喧嚣,或许也很精彩,如果还有一方遗落的净土,不管你来与不来,都在等你,你会向往,你会来吗?

这里,可以还你一片宁静,人类几乎所有的叽叽喳喳,乃至烦恼不快,都可以溶化在这水流的深沉里,都可以影化为翠峦叠嶂的漂渺山雾。几经霜雨雷电,几多梦幻泡影,在这,我可以看着你,你可以看着我,不分彼此,都自然显现真诚的微笑,照见本有的真性情。


【图:河池山水媲美桂林】

这里,就是美不胜收的河池!定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云说广西处处皆阳朔,若不是桂林名扬天下在其先,那河池与其可能皆是并蒂的圣莲无异,唯河池依然永恒如十八岁的少女,自然的腼腆,或会欲露还藏,看,那山中多有仙雾缭绕,青春不老的秘密正在于此。

河池,不仅自然环境如此优美,而且她还享有“六乡之誉”,诸如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歌仙刘三姐故乡、红七军和韦拔群故乡,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

前四说的是升华了的人文层面。在这,我要试着为河池加一个“中国民族大团结之乡”的称呼,其因是在中国56个民族中,河池拥有了47个民族。


【图:白裤瑶群众在演绎“勤泽格拉”】

**初见南丹与宜州

缘起于中新社的邂逅,我们近20家海外华媒走进了河池。在南丹,我们走访了新安置的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其新房林立,蓝天白云相簇、青山绿水相拥,而歌娅思谷景区瑶望天下,其溪流湖泊、高桥风车,浑然天成,我们还领略了白裤瑶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参观了丹泉集团的洞天酒海,为溶洞里的美景奇观和巨大窖藏所吸引。


【图:宜州桑蚕基地】

在宜州的德胜、怀远,与山天一色的数百亩桑树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绿意绵绵,密密麻麻的桑树洋溢着浓郁的春意,这是数以百亿计的蚕宝宝的家园,蚕宝宝的无私奉献又赋予了丝绸文化的新起点。


【图:宜州桑蚕基地】

“桑蚕茧丝绸千亿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已经开始实施,河池“中国丝绸新都”、“中国蚕桑之乡”当之无愧,新丝绸文化的重镇当属宜州无疑。

**放歌刘三姐家乡

河池宜州,是中国唐代民间歌神刘三姐的家乡。放舟20公里下枧河,有一重又一重不逊桂林的群山奇石秀水相伴,有一波又一波的碧水连绵相接,而阳光总是那么妩媚,四方的采光都亮丽,可能是水光相融的缘故。


【图:刘三姐故里山水多秀美】

在船上,来自加拿大、津巴布韦、菲律宾和斐济的几位华文媒体男士,积极出演刘三姐时代的莫老爷、书生等人物,与船上的“刘三姐”、岸上的“刘三姐”助唱团等现场对歌,氛围相当融洽入戏。


【图:刘三姐故里山水多秀美】

“菩萨有嘴不说话,铜锣无嘴闹喳喳嘞!板凳有脚不走路嘞,铜钱无脚走千家嘞!”刘三姐形象由其山歌特色鲜明而更加鲜明奇目,歌声又是高亢却不失婉转,旋律流畅却又能适时卡点,超强的感染力,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广西民歌山歌的显著特色,主要原因是源自这一方奇山奇水的养育,词意歌韵里有泥土的芳香,有生动的形象刻画,很多歌词看似直白却不失妙趣和哲理。

**仫佬族与棉花天坑

仫佬族是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多年前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仅20万人,现在主要集居在在河池罗城。“仫佬”词意是母亲的意思,相传与大母神相关。


【图:仫佬族民寨】

那天傍晚,我们采访团来到仫佬族新安置集居地旁边的棉花天坑,在这个坑上的悬岸酒店入住。夜色降临,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如期进行,刚健明快的仫佬族舞蹈引人注目,动作大都彰显武艺精神。

而仫佬族的硕大无比的铜鼓,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古《唐书》即有记载,其制作工艺非常老究,铜面、铜胸、铜腰、铜足、铜耳俱全,却又浑然一体,欢庆场面颇显雄浑之气。


【图:棉花天坑和悬崖酒店】

在这个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延伸区——罗城县内的四把镇,紧邻的棉花天坑地处棉花村,是国家4A级景区。从山顶直直的深入地底,高达326米,宽达300多米,千种山间风情尽纳其中。而坑中悬崖上巧设酒店、天梯、滑索、攀岩(飞拉达)、悬崖秋千,悬崖裂缝上设玻璃栈道。


【图:深圳助建的悬崖小火车“鹏城号”】

从天坑出发,坐着深圳市在此助建的“鹏城号”山间小火车,悬崖边上行使,一两公里后行至长生洞,这是在天坑深洞屯后山处的一个天然熔洞,洞内钟乳石外形多样,神似飞禽走兽,蔬菜瓜果的皆有之,寒光水影中,灯光对映的种种奇石泛出五彩斑斓的光芒,令人陶醉……

**相约巴马 相约黄庭坚

亲历仫佬族、瑶族、壮族等与汉族人民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场景,由衷地为中华各民族大团结感到十分喜悦和骄傲,也感喧各种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领略大自然的无比神奇,是可以引发精神层面的深度思考的。

短短不到3天时间,打卡近20地,每处都让人流连,每处都值得双手点赞。这是一个令人不舍的地方。何况世界长寿之乡巴马还在我心向往我心神往之中,何况近千年前被贬于宜州的黄庭坚的旧迹还未曾探访呢……

如果能再一次聆听刘三姐家乡的歌,那就让歌声在碧波上久久飞扬;如果能带走一片宜山的桑叶,那就身同感受无数春蚕相同的温度;能否憧憬未来,下一次下一站我要拉手巴马的百岁老人,和他一起握手把茶?能否盼望重逢,下一次再下一站可否找到黄庭坚流落宜山时的足迹,闻闻他焚过的香味,兴许还在空中漫舞。

千年之前的喧寂斋还在吗?……这些或是我的痴心妄想吗?我只觉得,这准是我半掩着童年的梦。我给自己许了个愿,我会悄悄独个来来,悄悄独个走走。

不堪的历史啊,在国弱民穷的时代,那时的宜州,许是雪中的春信来了,许是早开的梅花已盛放了,即使如此,但苏轼黄庭坚两位大居士的报国无门、多次被贬的悲剧命运还是成了多少代文人志士们共同的缩影。

而现时的河池也是整个中国正在全面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当其时的缩影,中华民族终于真正自立自强,中华民族正在告别所有的过去正在涅槃重生!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这一句忧词的后一句,我该可以这样改改:尽眼转、归鸿处,正是新宜州。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开放自由、人景合一的新河池新宜州,是可以这样告慰人民千年不曾忘却的全民族的良心,苏黄这样一代代伟大的文学家的。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