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孩子和父母在健康互动中成长和提高
2015-01-06 10:00:3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安安)题记:我们移民加拿大多年,目睹自己孩子在加拿大念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经历,耳闻别人家庭孩子的成长,感触颇多。孩子和父母在健康的互动中,孩子茁壮地成长,父母的认知亦不断提高升华;父母为孩子付出许多的同时,也从孩子那得知不少。

“那是我们自己人!”

二十多年前我们来到加拿大,不久就移民定居了。头两年在蒙特利尔,后迁来多伦多。那个时候,不论在蒙特利尔,还是在多伦多,华人总体不多。去商场、超市、公园,和乘车,虽能遇到一些讲广东话的港澳华人,也能见到一些说国语的台湾来人,但碰上讲普通话的大陆华人却廖廖无几。

我们在北约克买房的小区,一百六十来户,讲粤语有两三家,讲普通话的大陆人就我们一户。刚开始,我们担心两个孩子英语学习跟不上,但不久就发现她们融入英语环境很快,而渐渐担心起她们的中文学习来。我们让国内寄来中、小学语文和数学教材,教他们学中文,看中文书,借看大陆录像带,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要他们不忘中文、不忘中华文化,他们也有兴趣来学。

老二在国内念完了小学一年级,学过汉语拼音,知道讲普通话,来加拿大继续读初小。还在念高小时,有次跟她妈和我一道在西人超市购物。我们正在选买饮料,她快步走过来对我们说:“你们看,那是我们自己人!”“什么自己人?”她妈不解地问她。女儿指着那边咖啡货架旁一对中年男女说“他们讲普通话!”我们顺着她的手望去,只见那一对中年男女,听女的对男的说:“折合人民币才36块5毛,真便宜……”,常用的大陆用语、标准的普通话音!听到熟悉的话语、见到久违的同胞,我们异感亲切!

顿时我们领悟了老二说“自己人”的意思,这词新鲜,用它代表讲普通话的大陆来人,用词准确贴切,带创造性,出自她口不容易,我和她妈还不曾想起呐。她来加四五年了,对故乡大陆人依旧深怀亲情,真的很好。看来这一阵,让她学中文、了解中华文化,她还满认真,亦挺见效的。我们十分高兴,亦将“自己人”列入了我们的常用话语中。

随后,大多市“自己人”越来越多,我们就不大说了。

“说我干得好,为什么还不要我?”

从蒙特利尔搬来多伦多的那一年,大女儿14岁念高一。她聪慧好学,喜欢了解、接触新东西,老师同学都喜欢她。她有一位比她高一个年级的女同学,彼此很要好。这女同学随后周末在咖啡店打工,建议她也去找工做。

听了,她也想去试试,便主动挨家去问咖啡店、快餐店可要她。很快BLOOR街上一家McDonald店就答应了:两天后开始上班,每周一,三,五放学后来干两个小时。她高兴极了:“我找到工作了!”飞跑回来,告诉我们。

这是她第一份工作,而且是自己找的,我们也替她高兴。McDonald最小号的工作服,她穿上,仍然又长又大。她妈帮她理了理,好多了,她穿着显得十分神气,打算哪天拍张像片留念。她喜欢这工作,认真学,用心做。第3次干完回来告诉她妈:店里人说她干得好。但第4次下班时,店家却告诉她:不雇用她了。

回到家,她伤心地哭着问妈妈:“他们说我干得好,为什么还不要我?”她妈妈心里知道:孩子小没干过,不怪人店家。便分析给她听:他们说你干得好,主要是鼓励你,之前你从未做过,几天干下来,你确实有进步有提高!但你太小,还是个小姑娘,刚开始没经验,很正常。人家是做生意,都需干得好干得快的人。你愿意干、能做到这样对你来说就满好了!

妈妈接着说,咖啡店和快餐店的活与家中厨房里的事有些相似,之前厨房的事都是大人们给全包了,没让你做过,往后也让你们学着、参与些。说完鼓励她:McDonald店让你锻炼了一下,对你来说挺好,你有这打工的经历和经验了,再干,肯定会好得多!经她妈这么一说,孩子情绪好多了。

老大愿学肯干,之后在咖啡店、快餐店、书店、和医院打过工,到社区和医院多次当过义工,并教她妹妹如何找工打,怎样打。几年锻炼下来,她能吃苦,亦大方能干了。

“不能说没有!”

前年我们去美国见到我们一位亲戚,一次闲聊中她谈起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早晨,她的小孙子(不到三岁)吵着要看电视,她怕影响孙子上幼儿园,就急忙说“现在没有(这个)电视(节目),你看不到!”

这时在一旁、准备上学去的大孙子(在美国出生,十岁,上六年级)连声说:“奶奶,你不能说现在没电视,应该说:现在是有(这个)电视(节目),但你现在不能看!”并转身劝弟弟:“你现在要上幼儿园,没时间看电视了!”弟弟一听,未再闹了。我亲戚说:“起初我一愣,但仔细一想,大孙子说得对哦,是应该这样讲!”

接着她自责地跟我们说:是噢,当初对待自己的儿女就是这样的。当不能、不便答应他/她的要求时,便连哄带骗,而不说出实际情况,不讲清真实原因。现在也同样对待孙子了。我们这样的做法是从我们的上辈那学来的,因为他们是这样教育我们的,现在我们也按此教育我们的下辈、孙辈了。如此效仿下去,我们的下辈、孙辈肯定也会这样教育他们的孩子,一辈一辈传承下去,代代如此。

实际上,这次哄/骗了,下次还要哄/骗,长久这样给孩子的负面教育,影响是消极的。孩子长大一些,知道大人在说谎说假,很可能不会正确对待这些:爹爹奶奶、爸爸妈妈可哄/骗他,他也可这样对待弟妹、对待其它人,在家在外,不诚实,甚至说谎做假。而象我大孙子这样说出实情、讲清不能的真实原因,理足气壮,目的又达到了,岂不更好么!

我们深有同感,听罢,我笑着说:“没想到,你大孙子给你上了一课,也给我们上了一课、而且是重要的一课!”

从来不说“道歉”

我们家老二,活泼好动,人缘不错,有不同族裔的朋友。上九年级时,有一次她买东西的事妈妈批评了她,但实际上她并没有错。事后,妈妈象以往那样什么也没说,老二不满了,认真地说:“妈妈,你从来没对我说过‘I am sorry!’”孩子第一次这样和我们说话,让我们惊诧!但惊诧之余,我们反思了。

是啊,在中国,家长式管教,父母批评儿女,上辈批评下辈,天经地义;批评错了,冤枉了,亦就算了,没有要“道歉”这回事!而西方文化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在学校和社会都被平等对待和尊重,回到家里,父母和家人却反之相待,他们理所当然地要表示不满了。这是中西文化在孩子认同上差异的一种主要表现。

想想来到加拿大许多年,我们自己在社会上、在工作/学习场所被平等对待和尊重(种族歧视等除外),我们也同样平等对待和尊重别人,那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却另样呢?这次孩子给我们上了重要一课。其实,平等对待和尊重孩子会使大人孩子的关系更为融洽,家庭更加和睦幸福。由此,我们就注意了,平等待孩子,该对不起的,就主动且真心地道歉,孩子与我们更贴心了。

“要务正业!”

我们老二在一名校读11年级下学期的那年,五月初的一次周末全家人吃晚饭时,她说想参选学校新学生会的成员。我们仅简单地问了问要花多少时间、可影响学习,就武断地告诫她:都高二快毕业、要上大学了,该集中精力把最后一年的功课学好,不能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成绩,耽误了上好大学。末了,还加了一句:“要务正业!”

那时我太太忙于自己店铺的生意,我忙于受雇的公司,每日都忙得不可开交,没有精力多过问她,随后也未再问及此事。谁知一个多月后,同样是一次周末吃晚饭,她说她们竞选班子获胜、成功当选了,她成了新一届学生会的成员,她得票好多好多,许多同学投她票,她高兴极了。这时我们饶有兴趣地听了她的介绍。

原来,她所在的高中,学生可有自己的学生会(Student Council)组织(一般由5到7人组成),一年一届,由同学自己报名参选学生会成员,并找参选伙伴,组成竞选班子;全校同时可有两到三个竞选班子,最后全体同学投票,得票多者胜出、组成新一届学生会,任期一年。

参选人需是在校全日制高年级学生,各课学习成绩均要在中等水平以上。竞选班子需有自己的竞选“纲领”(活动计划、活动措施、怎样为同学服务等),可组织竞选活动、参与竞选演讲;竞选成员可介绍个人简况、参选动机、条件、优势、和兴趣爱好等。

我孩子与竞选搭挡们一起商议竞选的各项事宜,制做介绍竞选班子和自己的海报、传单、和CD,自己和/或好友利用清晨上学、午休吃饭、下午放学时间散发给全校同学,有时还要回答同学的提问,甚至和竞选对手还有一些“小辩论”。

随后,在有模有样的三个候选班子的”竞选”大会上,我孩子和竞选伙伴还“演说”,与对方“辩论”。最后,她们的竞选班子获胜了,好友、同学、老师,以及获胜成员的家长都纷纷祝贺他们。她的竞选伙伴有几个西人,他们的父母和家人都赞同、支持、出主意,并出席最后的竞选大会,给孩子鼓劲,获胜后有的还献上鲜花表示祝贺。

听了孩子关于参选、竞选、和当选整个过程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不少,但相比西人家庭对参选孩子的态度,我们既未支持、也未参与,深感惭愧和内疚,有愧于孩子。

对于孩子参与这样社会工作,不少东方人家庭不鼓励、不赞成、不支持、不过问、不参与,甚至反对;而许多西人家长/庭却鼓励、赞成、支持,甚至参与。

相比之下,后者的态度是对的。参与这样的社会工作是孩子们在上一门社会实践课,是务正业。不论最后竞选结果如何,对孩子都是很好的学习和锻炼:如何看待和展示自己,如何看待和展示自己所属的小团体(竞选班子),如何与人(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打交道,如何对待持不同意见的人,如何为自己从属的社区或群体服务。为此,参选者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自信、勇气;参选/竞选过程中要与搭挡协调、合作。当选后,所有成员都是志愿者,需利用课余时间尽力做好自己职责工作,竭诚为同学服务。

这无疑是一个全方位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可培养和提高他们社会活动的参与、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树立对他人、对团体的责任感,这是金钱买不来,是家庭/父母提供不了的。这样的社会活动经历和能力,北美的大学(包括许多名牌院校)录取新生时是非常看重的。

我们的孩子始终未要求我们帮忙作什么,全凭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在未耽误本身功课学习的同时,和她的竞选班子获胜当选。我们感到,孩子做的对,干得好,孩子成长了许多!

“舍命陪君子!”

我们的大孩子喜欢大自然,喜欢地理。在一名校读12年级时,学校安排了多项自然和社会活动,其中一项是露营:老师介绍什么是露营、如何露营,并安排实践。我们的大孩子率先报了名。最后被批准的学生共十六人,而女孩子就她和另一名。那年四月下旬,老师安排实践–组织他们去安省北部阿岗昆(Algonquin)公园露营,头尾五天。各人自备、自背露营所有物品(包括帐篷、睡袋、衣物、炊具、食品、野营用具等)。

乘车到达阿岗昆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白日或背包徒步,或划船渡水,一路了解阿岗昆地区的自然环境,夜晚野外搭帐篷露宿;吃自带的食物,饮用湖中的水;虽逢春季,但阿岗昆地区早晚天还冷,条件比在家里艰苦得多。

我孩子虽是第一次参加、且回来后很累,但她却非常高兴,说露营太有趣了、跟老师学了好多东西,以后要跟同学朋友自己去露营。为此,她先后买了露营帐篷、野营用具、和数本关于露营的书。第二年夏天,她便和几个要好的同学、朋友到阿岗昆公园另一处地方露营了一次。

有了知识和经验,她计划要带我们全家去一回,征集我们赞同的想法后,便早在那年五月底就电话预定了八月初一个长周末在阿岗昆地区北部一个小岛上的宿营地。刚好那年我们的姐姐、姐夫来加拿大探亲游玩,我们邀请他们同往。但他们听说,去宿营地有很长一段距离要逢水划船(Canoe,独木舟),遇路扛船,到宿营地要露宿野外、住自带的帐篷,不大乐意;但见我们盛情相邀,大孩子准备好了一切,姐姐说“舍命陪君子”,去吧!没想到,去了,比想象的好,而且好得多!加拿大水好、空气好、环境好,阿岗昆公园宿营地一带更好!

我们定的这个岛小,就我们一家在此安营扎寨。我们搭起帐篷,点起篝火,架起炉灶,烤起荤素。大家围着熊熊的篝火,吃着噴香的烧烤,说着笑着,好不惬意!天全黑下来后,我们熄灭篝火,躺在草地上,仰望着天幕。这一晚,没有月亮,半球型的夜空无比开阔,能见度极好,星斗满天,密密麻麻,挤得满满,几乎没有空位;大星小星闪烁争艳,颗颗明亮,几乎不愿眨眼。星空太美了!姐姐、姐夫说活了六七十年从未见过这般美的星空,城里人永无此眼福!

第二天一早醒来,只见天空碧蓝,东方彩霞初现,湖水清澈显底,湖面薄雾潦绕、久飘不散,空气清鲜醉人;我们下湖游水,捕捉、戏耍晨雾,呛了口水刚好燕下(干净能喝),犹在仙境之中。蓝天、绿岛、湖水、晨雾太美了!人生头回这般享受,难得难得!

午餐后,带上行装,携回垃圾(公园的环保规定),我们划着两只Canoe返回,在碧蓝清澈的湖面上悠然荡漾,我们几位大人的童心都油然而起,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浆”孩童时的好歌。

这次全家整个露营都由我老大安排,我们听她“指挥”,个个高兴满意。姐姐、姐夫回中国前小结他们这次整个北美之旅,高兴地说:外甥女安排的露营是最有意义的游玩了,他们终生难忘!

随后一年的夏天我们的大孩子又组织了一次露营,参加的有她读大学的同学、朋友,有同学/朋友的朋友(不少是摹名而来)。她整体计划,组织分工,落实任务。临行前,又超额加进了几位的弟妹,共二十多人。结束回来后她又累又高兴:“这回露营我‘教练’当得还行,把好几个人都教会了,大家都说谢谢我!”

大人要陪孩子去Sleepover

好几年前,我在一研究所工作时,有一天一位要好的同事十分焦虑地问我:“老x,你看这事都急死我们了!我们该怎办啊?”细问一番,才知原来他们上九年级的独女儿,应邀这个周末要上同班一男同学家Sleepover(注:在同学家过夜的聚会party);她和她先生都坚决不同意,主要原因是那么多女孩、男孩晚上住在一块这怎么行!女儿说,好些同学都去,在人家家里可长时间一起玩,以前没Sleepover过,执意要去。

她和她先生急了,说“你要去,行,你爸爸陪你一道去!”女儿一听,急得直哭,不睬爸妈了。我这同事知道我有两个女儿,在加拿大念了小学、中学、和大学,Sleepover过,问怎么办好。

我说,Sleepover在北美是中学生(甚至高小学生)很正常、被认可的校外活动;从一个他们熟悉的家中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可培养他/她们的变动能力,是提高他们处人交友和独立能力的好机会;通常孩子们都喜欢Sleepover其他地方,家长们亦都不反对。一般地讲,不会有什么问题。这男同学在家举办Sleepover,他家长/父母要点头、甚至参与操办的,也就是说负有责任的。不放心的话,你女儿不是有几个好同学吗,可打电话问问她们:去不去?Sleepover有什么活动,怎么玩,怎么睡,怎么吃?Sleepover这同学平时表现如何,他家怎么样?甚至可电话联系该男同学的家长,一表感谢,二请关照你们的女儿,例如告诉你们的女儿有什么特别的饮食要求(food restrictions)等。

这同事听我这么一讲,放心不少,说再了解看看吧。我笑道:“要去的话,你先生可一定不要去哦。”同事说:不会了。

那个周末后的星期一上班,这同事见到我,满脸笑容,说谢谢我:女儿Sleepover了,高兴去,开心回,还说往后要像同学那样学会自己料理自己。

孩子Sleepover回来后,常会主动地讲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兴趣、愿望、和要求。这时做父母的应静心地、耐心地听孩子讲。从中,你能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长处、弱点、缺点、和喜厌,你也会看出/知道如何帮助孩子,甚至知道自己作为父母的不足。你也可有意地与孩子做一次聊天交谈,问及他/她Sleepover的感受。你会发现孩子又知道了不少,他/她交友的能力提高了,独立意识增强了,孩子又长大了。

历来中国人大都对自己孩子的衣食住行管教严厉,说一不二,孩子“不能越雷池一步”,这可能也是中西文化的另一种差异吧。来加拿大后,孩子接触西方文化虽然不一定比大人多,但孩子接受西方文化比大人快,比大人容易,因此大人与孩子会有时意见不一,甚至争辩、争吵,亦十分正常。这时做父母的,应该冷静处置,不妨多作些了解,如访谈孩子的好友、同学、老师和学校,或访谈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邻居、和社区。从事情的发生到问题的解决,父母参与了,定会从中认知和学习不少。

后悔:耽误了孩子!

我们认识的一位朋友,夫妻俩九十年代移民来多伦多,由于专业不对口,许久未找到合意的工作。无奈之下,凑上借的钱在多市市区买下了一家小便利店。还好,下居上铺:一家三人住地下室,地面为店。夫妻俩,原坐办公室的,开店做生意第一回,压根儿不会。当时开便利店的大陆人极少,无人讨教。没办法,只能自己闯。夫妻俩起早带晚:比人家店早一小时开、晚一小时关。夫妻俩苦心操店:货品全自己进,自己上架;该店老旧,橱柜损坏了,自己学着修补;冰箱、冰柜不工作了,自己检查,试着自己修理,实在不行,才找人来。

俩口子的心思、精力和时间几乎全扑在店里。白胖胖的儿子那时才六七岁,爸妈一天没多少时间照看他。地下室里有台彩电,孩子有事无事成天看电视;饿了,拉开冰箱找点什么吃吃;困了,倒在沙发上和衣就睡。上了小学,放学回到家,自己安排自己:作业,甚至吃睡。一天下来,父母跟孩子讲不了多少话。孩子学习不大好,做爸爸的嫌孩子不用心、不争气,还不时严厉训斥。

这夫妻俩艰辛经营、省吃俭用,数年后渐渐拿回了本,还赚了点。随后他们卖了该店,买下另处稍大的便利店,由于买的店所处地段好,顾客多,生意不差。之后,他们又转买下了更大的店。

便利店生意经营得不错,但孩子却渐渐变得性格孤癖,沉默少语,不爱学习,亦不知何时学会了抽烟;跟父母很少、几乎不交流,与父母有了隔阂,感情渐渐疏远。虽然父母随后有所觉察,有所改变,多关照了儿子,但为时已晚,收效甚微。多年下来,孩子与父母的隔阂有增无减,感情愈发疏远,仿佛是恶性循环:大人话,孩子不听,大人愈生气,越训斥;越训斥,孩子愈不听,越抵触。父亲与儿子几乎互不讲话,必要时由母亲来传递。儿子学习不成,高中毕不了业,后重新补习,才勉强拿了毕业证书。

事到这时,谈及儿子,父母后悔不已:争了一些钱,却耽误了孩子!

在孩子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段,大人少给了、甚至放弃了该给孩子的呵护与关爱–是父母的失误、过错。父母对孩子,真是耕耘多少,收获多少,似成正比。

新年特刊珍藏版目录:回首2014与星星相伴的日子(附链接)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