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十五年)亲身体验加拿大社区救济站
2016-09-26 04:35:01
来源:星星生活


(义工给就餐者倒饮料)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有一句西谚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我很惊讶地发现,在我们基秦纳的Ray of Hope(希望之光)社区中心却天天能吃到免费的午餐或晚餐。

这间社区中心离我们老人公寓很近,我原是想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活动场所,结果发现里面有两间大餐厅,熙熙攘攘,餐厅四周陈列书报,还有人在打台球、玩扑克。好奇地问社区工作人员是否有用餐的价目表,对方回答:自己到柜台去拿,免费供应。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在走廊里四处看看,发现除了餐厅以外,还有发放Food Hamper(食品包)和Clothing Room(领衣处)两间大房,墙上贴着各处的开放时间。餐厅每天供应午餐或晚餐,领食品和衣服的地方每周各开放3次,也就是说,几乎天天有饭吃,有食品或衣服可领。

我向义工了解,什么人可以享受这种服务。她告诉我,任何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来就餐,排队去领就是,不要任何证明,领食品和衣服要凭有照片的证件,如医疗卡、乘车证、枫叶卡等。这说明,只要是加拿大居民都可以享受此项福利。

我对这里的新发现很感兴趣,这也是观察和了解加拿大的一个窗口,我和老伴决定亲身来体验一番。我们先排队准备吃免费的午餐。餐厅一开门,队伍顺序前进。我们心想,这大概就是给穷人提供的救济餐吧。但我们观察到,排队的人不像都是贫困者。有的老太太珠光宝气,戴着金灿灿的项链,有的用手机和人通话,有的排着队,一面看ipad,有的读着厚厚的书,看来是个知识分子,有的人坐车来到现场,下车就加入排队的队伍。

多数人衣衫整洁,态度从容,没有人为排队吃免费的午餐而扭捏不安。有的在队伍里见到熟人,大家高兴地热情问好说笑。也有少数人,穿着较为褴褛,个别人看来身有残疾。排队的大部分是中老年的白人,中东、非裔的人的少见,也许是饮食习惯不同。我特别注意看有没有黄面孔,可以说只见到极个别的人有点象是亚裔。

事后我询问了一些华裔老居民,有的说,社区的饭是给穷人吃的,相当于中国以前的舍饭,看来华人是不屑一顾的,吃了掉身份。我估计,来者都是附近的人,看来没有富家翁,但是大部分都不是家里揭不开锅的穷人,也许是图个方便,吃了就回家,自己不用动手做饭,也是享受社会福利。在加拿大这是很自然的事,特别是老人们认为,自己年轻时经常捐献帮助别人,现在老了,接受社会援助可以保证自己和家人最基本的生活,如果情况好转,还可以捐助社会帮助别人。

我就此询问一位义工,他认为,可能有多种情况,有的是孤独老人,有的是失业白领,有的因疾病经济负担重,有的受生理和精神疾患的折磨自己做饭不方便。他介绍,经常来就餐的约150至200人,大部分是周围的住户。社区对来者都热情欢迎,不查究来历,只是提供热乎乎的美味餐,让每一个进来的人都能感到温馨,同时保留一份自尊。

进入餐厅,柜台里站着一排8、9名义工,第一张台子上放着菜盘,外面站着一位笑容可掬的先生或老太,热情向你问好,于是台里的义工就顺次给你打菜,碰到两种不同的菜肴或要加不同的调味品时,对方会笑眯眯地征询你的意见。菜盘顺次传过去,每人给你加上一种菜,最后是一小盘甜点,接下来有5种饮料,又要你指定其中之一。末了,柜台上用餐巾纸包好的刀叉由你自取。

这一大盘饭食,荤素冷热搭配,营养均衡,颜色多样,材料新鲜卫生,是很看得过去的一餐。台外的那位老太太指着在打菜的一位头戴高高的厨师帽的先生说,他就是设计和烹调全部饭菜的大厨,我向对方致谢,他微笑地问我是否喜欢这里的饭菜。在供应时间接近尾声时,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也各领一盘,和就餐的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享受这美味的饭菜。我看到一位中年男性,吃了一盘,等领餐的人不多时,又去拿了一盘,继续食用。我想他一定确有所需,这也是很正常的。

我问一位义工,餐厅在新年节日是否休假,他说,一年365天,这里都是开放的。看来,只要有人需要吃饭,这里总是有求必应的。

免费午餐每天供应,需要大笔资金和大量物资支撑,我很想知道这些食物和资金的来源,便询问了多位义工。他们告诉我,大部分来自社会捐赠,每天都由食品银行(Food Bank)或某个教堂送来捐赠的食物,政府资助也是一个渠道。

加拿大人乐善好施,在广场、繁华的路段以及超市门口都广设捐助箱,每逢节日前夕,人们除了自己购买家用的食品,都会想到要伸出援手,给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各个超市和食品生产商也推出大量大幅度削价的食品,热心的人选好食品,用特制的纸袋装好,投入出口处的大纸板箱里,等待食品银行的人来运走。据报载,小城伦敦的居民在圣诞期间就捐献了42万磅的食品。

加拿大的“食品银行”并不是买卖食品的银行,而是遍布加拿大全国的福利机构,他们接受食品捐赠,进行分类、整理,再送到相关的社区和教堂,分发给需要的人,或给人们提供“免费的午餐”。除了个体的捐助者外,各大超市、食品生产企业等等都是日常的固定捐助者,所以食品银行资源丰富。但是,近年来食品价格上涨,需要救助的人群日增,食品银行也面临难以周转之态,好在加拿大好心的人多,一呼百应,人人主动捐献,争着当义工,问题还没有发展到停摆的地步。

餐厅里服务的义工,包括迎候、打菜、倒饮料、递甜点、回收餐具和洗涤,约十余人,他们个个亲切自然,笑容可掬。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站在台外,迎候每一位来者,她很慈祥地向每个前来的人问好,亲切地和大家说说笑笑。一位给大家倒咖啡的老者,衬衫笔挺,打着领带,风度翩翩,应答麻利,但是耳朵里塞着助听器,说明这位老爹仍然在鼓起余勇热心为大众服务。

一位黑头发的年轻人在餐桌间走动,看见用过的餐具就收回去洗涤。一位老者把一盘饭食和饮料杯放在助步车上,摇摇晃晃地推着,突然,饮料杯倒翻在地。那位义工赶忙把老者扶到座位上,拿来拖把吸干地面,再拿来一块“Caution”牌子放在那里提示防滑,再去给老者送去一杯饮料。我看这个义工像是华裔,就和他搭话,果然他是从香港来的,普通话很不错,现在正在滑铁卢大学读博。我想,他课业繁忙,仍然不忘抽出时间来做义工,尽一己之力照顾弱势群体,这就是加拿大社会的好风尚。正是有无数像他们这样的热心人士,或出力,或出钱,这个社会才处处显得这么温暖。

社区中心的食品包分发处是一个大房间,四壁的架板上堆满各种包装的食品,地上用大筐装着新鲜的蔬菜、水果和面包。需要者凭证每次可以领取8种盒装或罐装、袋装的食品,蔬菜、水果不计在内,另外还可以领取一包冰冻的肉类制品。有的妈妈带着两个儿女,三人可以领满满一小推车的食品。这些都是食品银行送来的。在中心的领衣处房间,男装、女装、上衣、裤子、衬衫、裙子都分类排列,每人每次可以领取3件服装,其中冬令厚实的外衣领取时要登记姓名,记录在案,每人每年冬季只能领取一件,其余如围巾、手套、帽子、袜子、鞋子、皮带等不计入件数,但每种每次只能取一件。

据墙上公布的资料,这样的供给热食、领食品包和衣服的地方,分布在全市各处,名单一长串,它们在不同的时间开放,方便有需要的市民选择。这样,餐厅供应了当天的饭食,另外两处解决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衣食之需,人们就没有近忧了。一个社会能以人为本,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怀弱势群体的需求,就很值得称道了。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