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西方追悼会的异同
2019-03-12 17:42:1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发自基奇纳)本地教会一位长老最近去世,为人热情的长老近30年来和华人接触多,很多华人朋友参加他的追思会,为他送上最后一程。我们在国内参加过多场追悼会,中外对比,觉得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有特色。

在国内参加追悼活动,火葬场的追悼大厅通常分等级,教师们当然是普通厅。大家戴好场里提供的黑纱圈,进入大厅,把纸花摆在一定的地方。仪式开始,先是领导讲话。许多新来的领导对老教师并不了解,一般有人按死者档案写好讲话稿,说明死者出生年月,毕业学校,在本校工作期限,然后赞扬其优秀品德等,领导照文宣读。随后,死者家属简短发言致谢。话讲完,众人围着灵床缓慢走一圈,作最后的告别,整个活动时间不长。家人要等在那里,目睹死者火化,活动过程有官式气氛。

此前通常由工会出面,好友们要行丧礼,按当时的行情交人民币若干。第二天死者家属会用这笔款在酒楼设宴致谢,双方礼数周到,赴席的老朋友还会互相揶揄归期。正如陶渊明诗中所写:“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也有人在席上发表感想,说人生无常,不要太认真,争来争去最后都是一场空等。但过后依然事事较量,无改初衷。

前面说到的这位长老相识多年。20年前我们初到加拿大时,他就设家宴接待了我们,后来他又给我们辅导英文,还带我们外出参观,介绍加拿大的风土人情,我们一直记着他的好意。这次告别活动安排在长老服务终生的大教堂,上楼就见到他夫人,拥抱问候,她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感谢。楼厅人很多,都是朋友,见面之后彼此寒暄,没有人哭哭啼啼。人们相信,老人只是先行一步去了天堂,将来大家都要在那里欣喜相会,用不着伤感的。

仪式之前,周边的大屏幕放出长老生平活动照片。他夫妇早年曾到亚洲多地传教和教授英文。大厅里唱诗班高唱赞美诗,参加者约数百人。活动开始时全场集体唱有悼念意义的赞美诗“I have a home beyond the river”(我家在河那边) , 接着长老夫人带领家人入场,坐在前排。几位朋友随后发言,他们回顾长老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言人侃侃而谈,大家为长老奉献的一生感动。结束时,全体再次齐唱一首名为“Shall I meet you at the fountain”(我会在喷泉边和你相见吗)的赞美诗。这首歌描述天堂的美好,与会者高声歌唱,仿佛与长老对歌,气氛感人。

歌声停息,与会者排队缓步走过台前长老的遗照和骨灰盒,周围摆着花卉和翻开的圣经,大家行注目礼或鞠躬。然后出来到楼厅等候夫人离开,和她告别。整个过程,洋溢着温馨、亲切的气氛,热情的致意和悠扬的歌声减轻了人们心头的悲哀,更寄希望于未来。

人从呱呱落地到告别结束,就走完了整个一生。逝者如斯,后者仍生生不息。这一点中外是相同的。

专题:加拿大医疗制度下的不同体验

911,加美等国的紧急救援电话。2019年3月15日,《星星生活》周刊迎来出刊第911期,应景这一难得的期号,编辑部选登一组与加拿大医疗相关的文章作为专题刊发:

加国医生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星学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4253

“我在加拿大经历了11次手术”,作者:捷克佳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4369

加拿大免费医疗的利与弊,作者:素净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4258

对比中西方追悼会的异同,作者:叶元凯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4264

加拿大的医患关系,作者:阿妍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4337

医疗制度可考虑多元化,作者:黄启樟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4296

两次独自去医院的经历,作者:玮仁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4335

在加拿大看急诊,作者:爱米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4332

近距离接触911,作者:杜杜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4326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