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移民生活:活学活用说英文
2022-12-23 16:31:2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爱米)我上初中时,正赶上学习英语的热潮开始在中国大陆兴起,我们学校没有科班出身的正规英文教师,先是从往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老师来教我们ABC,后又借来个学俄文的翻译教我们英文语法。我荣幸地被选为英语课代表,学习的自觉性颇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我考上重点高中后的第一学期,英语老师是外语专业科班出身,说话字正腔圆,据说是标准的牛津英语。他对学生语音上的瑕疵总是不留情面地严厉批评。

有一次,他让我朗读课文,中间数次打断,不是音调不准,就是语气欠妥,我的声音越来越小,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从此,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严重萎缩。我对他教导的英文,唯一记住的标准口语就是:PARDON ME。

一年后,那位怀才不遇的老师终于想方设法调走了,听说调到外贸部门,可以施展他那一口地道的牛津英语。

我们转而师从一位俄语专业老教师,在他的教导下继续对英语语法进行顽强探究。发音变得不那么重要,只要能应付考试,通过高考,就是成功。

我那学习英语的兴趣却再也提不到自觉的高度,好像只为考试而学,高中如此,大学也如此。在有的同学迷恋英语角,为出国深造做准备时,我仍然只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虽然考试成绩从不低于九十分,会话恐惧症却如影随形。

出国后,先生忙于工作,家中琐碎的需要与外界打交道的事情便由我全权处理。我试着用不标准的英语与不同的人交流。好在没有人计较我的发音和语调,每当我解释自己的英语不够好,请多原谅,那些人都表示理解甚至安慰我。

渐渐地,我又找回一点讲英语的自信心,可以与不同族裔的外国人用带有中国思维的英语交流。我的英语口语在日常生活的磕磕跘跘中曲线增长,而语法早被抛到脑后,只在看书读报和阅读孩子的作文时,偶尔强化一下。

在国外生活久了,似乎已经适应这里的一切,其实,细细追究,对当地的人文思想还是雾里看花。首先,语言交流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对白,偶遇文化哲人,随便一个词汇就可能让我找不到北,更不用说一些俚语和成语。复杂深奥的句子只好意会,却无从对答。

处理棘手的事,如果对方和蔼可亲,我也能应付自如,如果双方心存芥蒂,我就找不到感觉,既听不懂也说不出,出现语言休克状况。

终于明白,如我这样在中国生长学习工作数十年再出国的移民,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根植于骨髓,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可以更新却很难根本改变。学习英语,绝不仅仅是兴趣爱好和增长知识的需要,而更是一种适应生活的谋生手段。

多学会一种语言就多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门窗,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本着不求完美,但愿理解的原则,学好英语,可为今后的生活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