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C班,多元文化社会的一个缩影
2011-09-28 16:54:3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郎伦友)我来加拿大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里,我主要是在LINC班里度过的,从LINC2读到LINC3结业。清点一下一年的收获,除了可以和本地人结结巴巴地用英语聊家常外,另一项收获就是认识了来自十几个国家的老师和同学,有的还成为了好朋友。

先说说师生的来源国吧!师生中有一半来自中国的两岸三地,其他则来自亚洲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巴勒斯坦、伊拉克、伊朗、黎巴嫩、斯里兰卡、印度,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古巴、牙买加,欧洲的波兰、俄罗斯、荷兰、英国,非洲的埃及。这仅仅是我见到过的人,据学校的一次母语调查结果,学生中还有来自菲律宾、韩国、日本等国的。

从这么多国家来的学生聚到一起,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学好英语。学校要求在这里只能讲英语,不要讲母语。然而,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达不到自如地相互交流的程度,因此免不了要说各自的母语,特别是在人数占优的华人之间。老师让操不同语言的同学写了中文、西班牙文、泰米尔文、旁遮普文等几种文字的“请讲英语”的提示牌,并排贴在黑板上方。看着这些我有时竟有一种是在联合国工作的幻觉。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有明显的性格特点。在我眼里,拉丁美洲人活泼开朗,说话风趣幽默,做事不拘小节,一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而斯里兰卡人则比较内向,主动与他人交往的很少。不知道我所认识的这几个斯里兰卡人能否代表他们民族的性格特点。最能保持民族传统的是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他们经常是穿着民族服装来上课,特别是巴基斯坦女性,几乎是每天都穿民族服装。

在LINC3班,一般每天下午都要有一名学生进行至少10分钟的演讲。学生们对此都很重视,一是因为这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考试,二是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介绍给大家。演讲内容没有任何限制,但大多数人都是介绍自己的祖国、家乡和家庭。许多人还带来了像册、DVD。来自厄瓜多尔的歌手G,还把校外的意大利妻子带来,举办了一场小型音乐会,把其他班级的学生都吸引来了。各国的著名风景名胜,令人心驰神往;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令人耳目一新;每个人的理想奋斗,令人感叹振奋;浪漫温馨的爱情故事和家庭生活,令人羡慕不已。

在这里没有种族歧视,许多人都以自己的国际家庭出身为荣。新学期开始,或代课老师来上课,师生们都要逐个进行一番自我介绍,而来自国际家庭的人往往介绍得尤其详细。女教师S来代课时,介绍说,她祖父是德国人,父亲生在特立尼达,母亲生在英国,本人生在荷兰,丈夫是圭亚那人。她介绍了很多不同国籍的家人和亲戚。黑人代课女教师K,母亲生在巴巴多斯,父亲生在圣文森特群岛,而她本人则生在英国。几个月后,她在参加招聘试讲时,我说我记得她母亲生在圣文森特。虽然我说错了,但她很感动,那堂课她给了我好多次发言机会。我们班有20多名同学,只有2名黑人。大家一致投了她的票。结果,她战胜了四名白人竞争对手,被聘为LINC3班的教师。

C老太太来自哥伦比亚,退休前曾作过20多年问题少年的教育工作。她看中了从中国来的21岁小伙子X,想把自己19岁的外甥女介绍给他。小X新来乍到,依然是“先立业;后成家”、“晚婚晚育”的观念。他以自己在国内已经有了女朋友为由,婉言谢绝了老太太的好意。结果一桩国际婚介美事没有做成。

LINC班每两个月一期,每期的结业Party都可以说是一次小小的美食博览会。学生们带来的美食佳肴大部分是自己亲手烹制的,而且每次都要变换花样,尽量把各自家乡的特色风味展现给大家。所以,一年六次结业Party,我品尝到的美食有上百种。这其中当然属中国食物最受欢迎: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可惜有些菜,信奉伊斯兰的人和印度人不能吃。为了照顾他们,每次组织Party时,总要特地安排一些人做他们喜欢吃的饭菜。

来自厄瓜多尔的加拿大新娘A,不但喜欢吃中国菜,学做中国菜,而且还向中国同学学习汉语。不过她对中国了解不多,有一次她说喜欢吃中国的寿司。我告诉她,寿司是日本食品。她说她分不清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总以为他们都是中国人。

现在我有了一份兼职工作,不再去上LINC了,但我还和老同学们,包括那些外国同学,保持着网上和电话联系。我们已经成了好朋友,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美好的回忆。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