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中国拼爹,加拿大拼子女
2013-12-30 18:00:36
来源:星星生活

【编者按】备受媒体关注的“红爹罩我去战斗”事件,掀起中国拼爹的新浪潮。但在加拿大,华人家长们不拼爹,正在悄然涌动的是“拼子女”,钢琴考级,学法语,上名校,年纪小小就有各种荣誉……这究竟是父母的虚荣心作崇,还是对人生的期盼?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阿妍)李双江的儿子又摊上事了,而且还是摊上大事了。

关注国内网站以及海外华人网站的人想必都能看到这则头条新闻。铺天盖地的报道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泄愤的,有多少是合法的,有多少是违法的?最近看新浪上就有人质疑报道未成年人事件的隐私性问题。

我关注的是这个事件里孩子教育的问题。

前天和一位有专业素质的心理师聊天,他说到一事。有一位多伦多的妈妈,从孩子二三个月开始就做“睡眠训练”。小朋友从小独立睡觉,很好。但小朋友长大后,反而不能一个人独立睡了。哭着闹着非要和大人一起睡,不然就闹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

我相信这是个例。透过这个事件能体会的是: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有时并非会按照家长的意愿。特别是当他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后,也许,家长认为他们所做的都是有益于孩子成长的事情,从教育理论家那里得来的方法。但,对个体的孩子来说未必适合。相信出生在中国的孩子从小都没有受过“睡眠训练”,长大了一样自己睡,没哭没闹。包括我本人。从中又可以得出另一个体会:不可尽信书。

毋庸置疑,华人家庭是世界上重视教育的人群之一。从怀上孩子起,各种胎教的书籍,DVD就淹没了准妈妈们的世界,只生一个–好啥好,全部的人生希望与家当都压在这一个身上,恨不得从娘胎里出来就是一天才(岂不知中国古代那谁说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孩子出生后,儿童早教理论家又锦上添花,雪里送炭般地告诉家长们:不要输在起跑线啊。二三岁的娃正是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段啊。然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所以,中国家长们有多少是真正有自己的教育意识,而不是被那些砖家们牵着鼻子跑的?有多少家长能认识看待与判断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而因材施教的?社会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扼杀了多少孩子的个性?

记得爱迪生小时成绩不佳,被认为是“低能儿”。只上了三个月小学的他靠母亲的教导与自修获得他人生的全部知识,他的成功应归于母亲的耐心教导与谅解。如果听信学校老师与教育砖家们,这个被认为天才的人如何能流出那99%的汗水。

回到文头,李双江的儿子,目前是未成年人。从报道上看,父母是重视对他的培养与教育的,从小弹琴,唱歌几乎是社会的教育理想去培养这孩子的。从目前呈现的各种视频资料上看,小孩子小时候确实不错。跟着父母上电视,各种表演,各种掌声鲜花。

相信,没有父母是希望自己孩子成为社会渣子。但这孩子十五岁后做的两件轰动社会的事着实不算是光彩。同样值得相信的是–焦虑的父母一定不会抛弃自己的孩子,放任自流。那么,劳教所没能改造教育好的,父母应当如何再教育,让他能回到人生的正路上。这是他们将来要面临的课题。这个重要性远比他们自己的个唱,或者上春晚更重要。毕竟,他还是未成年人。

中国成语有:防微杜渐,在小朋友成长的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人家弹钢琴,我也弹;人家学法语,我也学;你家孩子打冰球,我家也打。然后用“大环境逼着孩子不得不如此”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同时,华人家长们能不能停止“拼子女”。炫孩子考上哈佛–如何走向哈佛,如何拿到美国长青藤大学通知书。这有什么可炫耀?!炫孩子不到七岁就拿钢琴八级,年纪小小就有各种荣誉,你孩子有这方面的才能并不代表他将来就一定是个朗朗或盖茨;炫孩子这能干,那能干,咱不拼爹,改拼孩子吗?

孩子有一点成绩做父母高兴,骄傲是可以的。但,从本质上讲,炫孩子,其实是当父母的心理有虚荣心–瞧,我孩子多有出息,而这个“出息”的标准就是社会价值标准,这同样是父母人生价值观的偏差。让孩子过早出现在成人舞台上,将鲜花,掌声以及功利作为目标建立在孩子的人生座标上,不能说是正确的吧。

李双江的孩子,如果能用平常人心态去看待教育他,没有那么多来自父母成就的压力,没有那么多人生期盼的压力,跟普通孩子似的,能吃点苦,别娇生惯养,高高在上,体会一下真实的平民孩子们,甚至是乡村孩子的生活,可能对他的人生会有帮助。他的人生观也许不会那么错位。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