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新作《不远万里》震撼人心
2019-03-26 15:38:40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孙白梅)二月的一天,华裔女作家李彦和王老师伉俪驱车从滑铁卢驾车到多伦多,送来了她的最新作品:《不远万里》和修订重版的英文版文集《重读白求恩》,她还嘱咐我把另外四本《不远万里》赠送给多伦多公立图书馆供读者借阅。

她以前曾捐赠给多伦多图书馆的作品包括:英文小说《雪百合》,英文文集《重读白求恩》,中文小说《红浮萍》,《海底》、《吕梁箫声》,《嫁得西风》,中文散文集《尺素天涯》等共二十余本著作,现已基本完成编目,可以出借给读者了,只要在图书馆的搜索网上打出作者名字:LI,YAN。

去年10月27日她的《不远万里》这部新作在上海举行发布会,参加者十分踊跃,她带去的新作很快售罄。那天住在附近的平弟也赶去发布会,他从一位买了十本书的与会者手里求得一本转让,并请李彦签名。他读了以后微信给我说:“通过李彦院长的作品使我对白求恩大夫有了进一步了解,收获非浅”。

如今来多伦多探亲的平弟能与李老师面对面聚谈,与我们一起聆听她畅谈创作《不远万里》的心路历程,还有以往的坎坷经历和逸闻趣事,真是难得的机遇。想当年,李彦还是位18岁少女,在海军某团工作,正遇批林批孔运动,她因说了句:毛主席教导我们对一切事物要一分为二,我们对孔子是否也应一分为二?结果遭到了全团批判。幸好她有坚强的毅力和自信,度过了难关。

谁料想20多年后,在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院长问李彦是否愿意担任孔子学院的加方院长?难道孔子在天上有灵,对这位拒绝打倒他的女士格外开恩?另外李彦也举了几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巧合事件,听者也啧啧称奇。

拜读《不远万里》后,对李彦的执着和坚韧更为钦佩。这本书包括两部分:《尺素天涯》和《何处不青山》,我以前阅读过《尺素天涯》,并在《星星生活》周刊上发表一篇小文“华裔女作家李彦的‘白求恩情结’”:提到了她如何历尽辛苦发现了白求恩给红颜知己莉莲的最后一封信,以及信封中藏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张毛泽东与白求恩的合影,其背面还有白求恩得亲笔题字。

《何处不青山》旨在献给赴华八十周年的白求恩医疗队。我阅后心想:要写出这样一本震撼人心的纪实作品需要从多少浩瀚的史料中挖掘、鉴别、汲取其精华,还需到中加各地去采访与白求恩有关的人们,包括他红颜知己的家属、战友、同事等等。李彦笔下的白求恩,不仅是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一位纯粹和无私的人,而且有宽广的胸怀、优雅的气质、幽默的谈吐、悲悯的情怀和强烈的爱憎分明。

例如白求恩以他非凡的口才和魅力,说服为教会服务的凯瑟琳不顾教规,长途跋涉为八路军买来了珍贵的救命药品。

在白求恩到达五台山之前需要抢渡黄河,一路上遇到了几百个伤兵,他和珍妮冒着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不断地敷药包扎。在黄河渡口,又有一千多伤兵,白求恩不辞辛劳地抢救。渡过黄河后,日军从对岸机枪扫射,白求恩在枪林弹雨下不顾自己安危,无私无畏。

据跟随白求恩大夫一起在晋察冀边区野战医院工作三个月的布朗大夫回忆,仅1938年6月中旬,他俩在五台山的松岩口就做了110个手术,可以说是从早到晚不停地救死扶伤,所见到的一切只能用“悲惨”二字来形容。布朗称赞白求恩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是个能工巧匠,自己动手制作了方便实用的医疗用品,真是多才多艺。

当八路军的炊事员心疼白求恩为他煲了鸡汤,他却一勺一勺地喂给伤病员。有一次聂荣臻司令员命令他必须休息6小时后才能再工作时,白求恩竟然粗暴地夺下司令员嘴角的香烟!最让人动容的是,即使在白求恩生命的最后几日高烧达39.6度、浑身软弱无力时,他还告诉大家,如有腹部伤、股骨骨折、或头部负伤的伤员,要立即通知他!他万分忧虑的就是“前方流血的伤员”!

在白求恩弥留之际,他留下详细遗嘱,把自己所有物品一一分送给战友、亲友们。在他于1939年11月12日离世后,战友们翻山越岭找了地方埋葬他,一年后正式开追悼会安葬,万人悲恸,哀声遍野。

李彦在《不远万里》中言简意赅地总结:“通过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彻底地脱胎换骨,洗清了西班牙战场留在他身上的尘埃,完成了一个英雄的涅槃。”任芙康在评论文“一本温暖的书”里一语中的:李彦的贡献,是将毛泽东对白求恩的评价,深情地具体化,给予结结实实的“真凭实据”。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