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永远剪不断的情结
2022-01-26 13:31:1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我教的中文课从上个星期开始都陆续进入春节的课题,我参加培训学习的高原声音语言艺术中心也从上个星期开始筹备颇受期待的新春联欢会,广为关注的加拿大中国高校联合春晚已于上周六1月22日在线上成功举办,并专门出版一部文集《龙腾虎跃 春回大地》。

虽然由于疫情,我们都无法见面聚会,但是,象征合家团圆的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隆重的节日,它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带给人们无限的喜庆和快乐,寄托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无论在外漂泊多少年,也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春节是我们永远剪不断的情结。

我于1990年8月自费去英国留学,1991年是我在海外度过的第一个春节。我是从母亲给我寄来的一张带有中国农历的小年历片上获知春节的日期。当我告诉身边的几位中国留学生“今天是春节”时,他们立即决定当晚聚在一起包饺子。

可是由于事先不知道那天是春节,所以根本没有任何准备。打开冰箱,只有牛肉馅,蔬菜也只能用西兰花将就,那是我平生吃的唯一一次牛肉西兰花馅的饺子。几个男生还找出一块猪肉,宣布:“过年了,做一锅红烧肉!”这便是我们的春节聚餐。

牛肉西兰花馅的饺子是什么味道,我早已忘记,但那天的红烧肉却记忆犹新。因为没有酱油,为了在颜色上更像红烧肉,想出往肉里加咖啡的主意,结果做出来以后根本没法吃。

那时在英国,买华人食品得去伦敦的唐人街。我们所在的城市到伦敦开车需要三个多小时,当时会开车和有车的中国学生不多,一般都是有车的学生偶尔开车去伦敦购物之前挨个儿询问大家需要什么,等他们买回来满满一大车的大米、方便面、酱油,外加很多调料等华人食品,再分别给各家送去。

中国学生会可以到伦敦的使馆教育处借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录像带,不过,这通常要等春节过去好几个月。因为各个高校轮流借,借回来以后也得大家轮流看。

我在海外的第二个春节是在一家中国外卖店打工时度过的。除夕那天,我在公用电话亭给国内的父母打了个电话,那是我第一次用打工挣得的钱打国际长途。母亲在电话里特意向我报告当时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正在播放的节目,并且把电视音量调到最大,一个劲儿地问我“听到了吗?”

那天晚上收工时,待我如同家人的外卖店老板送给我一个红包,周末还从伦敦唐人街买回来很多粤式小吃给我。

移民来到多伦多,这里的华人超市不局限于市中心的唐人街,不仅购物方便了许多,还在每年的11月份时就开始赠送第二年带中国农历的月历了,不再需要母亲从中国给我们寄年历片。

不久,我成了母亲,开始了和孩子在一起过春节的里程碑,向孩子们传授这个节日的传统成了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每年都精心地把春节过好,从餐桌开始,学习春节传统美食做法,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蒸年糕、包饺子等等。

家里也做相应的布置,除了买来的装饰品,还号召孩子们挥毫书写春节祝福语,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但是,它们是出自孩子们之手,因此相当珍贵。

随着华人越来越多,华人超市和餐馆越来越多,购物越来越方便,春节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孩子们学校里也举办有关的春节活动。她们就读的中文学校专门有联欢会,这一天,孩子们都穿唐装上学,各个班级载歌载舞,还有踢毽子、剪纸、写书法等等活动。

孩子们加入的华人开办的儿童合唱团每年春节前后的几个周末,在社区的演出活动排得满满的,有时一天要赶去两个地方,我和先生加入接送孩子和台前幕后帮忙的行列。孩子们能为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带去节日的欢乐和传播中华文化,令我们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进入网络时代,我们不仅可以实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还可以和国内亲人通视频,隔着屏幕尽情地聊。

有一年春节,我们和在北京的父母连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连接大洋两岸的家庭春晚,孩子们弹钢琴、拉小提琴、唱歌,我朗诵老舍的散文《北京的春节》,先生献上几首独唱歌曲,年迈的父母也即兴引吭高歌。

我做中文老师以后,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中国人过春节的习俗和来历。学生们放学时拿着他们在学校写好的春联和制作的属于自己的“春节习俗”绘本以及剪纸作品,兴高采烈地向来接他们的父母展示。这乐趣,这成就感不亚于学习报告得了全A,考试拿到满分。

此外,我们还学习十二生肖和拜年时讲的祝福语。中文学校请舞狮队来做舞狮和中国功夫表演,学生们看得津津乐道,当狮子吐出青菜叶时,争相去捡,以求为自己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各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和指挥下上台表演中国歌舞和背诵中华经典诗文。我的班里曾有一位学生写的“我在加拿大过春节”文章在社区组织的征文比赛中获奖。

在海外过春节,赋予了春节新的内涵,是千万里之外解相思。生长在海外的下一代也从春节的习俗和礼节的传承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永不褪色的年味儿十足的春节。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