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人生:为了忘却的纪念
2022-03-21 18:48:2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阿妍)电影《狮子王》里有句经典台词“It`s a circle, circle of life”。中文好像翻译成”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人,前浪后浪,出生与死亡,千年的历史如斯这般的生生不息传递着。

想起这个话题源自即将到来的清明。我人生里对于“死亡“的最初记忆源自我的外公。

他是个非常和善的老人,从来没见过他发脾气(我倒是见过我爷爷在家里吵吵闹闹),他年轻时应当很帅气,因为他有一双非常明亮大大的眼睛,我母亲遗传了他的大眼睛,可惜我没有。我母亲的很多同事朋友都说我没有我母亲年轻时漂亮,原话是:那赶不到她妈妈年轻的一半。

很可惜的是外公五十岁时得了食道癌,那是个不治之症啊,我妈为此念叨至今:他就想吃一碗猪肝汤,可是我却没给他办到。那个年代哪有什么菜场,哪里能那么容易就买到猪肉,更何况猪肝。

我记忆里第一次见到了全套的送葬过程。父母带着我风尘仆仆赶回老家,外公躺在棺材里,我外婆把我们带到棺材边,对外公喃喃说:他们都回来了,回来送你了,你不要担心啊,好好走啊。她抬手将外公的眼合上,我才意识到原来”死不瞑目“真的会存在。

父母通宵不睡,得守夜,夜里还有人哭丧。第二天合棺,我那只有三岁的小堂弟坐在抬起的棺材上,吹吹打打,跟着一起到墓地,入土为安。

我外公去世给我留下的都是非常温暖的回忆,他支持唯一的女儿去读书,成就了我母亲。这在当年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的农村还有重男轻女)。

家族里走的第二位老人是外婆,这次赶回老家后父母没让我站在棺材边和外婆告别。只是第二天跟着抬棺去到墓地,入土为安。

第三位走的老人是我爷爷。他是和我生活时间最长的长辈。他生命的后半段是和我父母住在一起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和我父母隔三差五发生一些争执。

有一次,不知道因为什么他竟然把吃饭的桌子掀了,好好的午餐都掀到地上,他居然躺在地上和我父母吵个不停,楼上楼下的,我母亲的同事都冲进来劝说。好丢人啊。后来,我母亲在单位给他找了一个事,让他分出去住了。

他退休后还是和我们住到一起了。他是在家里慢慢老去的。在生命的晚年,他的脾气变得温和了些,我父亲下班了会给他喂饭,给他擦身子,天气好,阳光好时,会扶他坐在阳台晒晒太阳,看到我到阳台晒东西也会认真地瞧着我,瞧一会,碰到我的眼神时也会冲我笑笑。那会,他是个温和的老人。

家族里后来走的长辈我都没来得及去奔丧。

第四位亲自送走的人是我父亲。头三个月在微信里,我母亲还把父亲坐在餐桌边吃饭的照片发给我,让我安心。我那段时间好像有预感觉得要出事,基本上每天都和家里视频,就看着父亲慢慢离不开床了,再后来看着他一天比一天消瘦,再后来看到他无法语言。

我当时和妹妹说:如果父亲不行了,不管是什么时辰,半夜三更你也要给我语音或者视频让我知道,我一定会赶回来。那段时间我银行账户上永远留着一张机票钱。

一天晚上快11点,妹妹微信语音:父亲走了。我一夜没睡,开始收拾行李,第二天一早,订了当天的回国机票马上让老公送我去机场。千山万水就为奔赴一场永别。好在在不断的辗转中没有延误没有耽搁,最后一天来送他。

我父母在生前都签字了遗体捐献,所以,在最后的告别后,红十字会来拖他的遗体。这个全世界唯一一个被称作“父亲“”爸爸“的人,那个瞬间就永远从我生活里割舍分开了。

在装进袋子后,我走上去,让工作人员停了一下,伸出双手,放在了他的两耳旁,他的脸冰冰的,有些硬,那张脸没有太大变化,和记忆里一模一样。在内心里最后和他道别。送他上车,看着红十字的车慢慢离开我的视线。

后来母亲拍来了一张照片,那是红十字会给所有捐献遗体的人建的纪念碑,暗红色的纪念碑上正数第三行第三列写着我父亲的名字。

第五位去世的亲人是我公公,他是疫情期间去世的,当时中国封了所有进入国内的海外航班,无法回国奔丧。至今我们也不知道他的丧礼是怎么办的,有没有亲人参加。因为这个缺憾我老公一直耿耿于怀,至今时时会在梦中哭醒。

很难想像吧,一个大男人,因为这个情节而郁结在心,无法自拨,如果不是因为还有孩子需要抚养,我担心他会抑郁。

虽然我们在理智上明白,This is the circle of life,但在情感上,我们依然会恋恋不舍,会心有凄凄,想到我们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那些细碎的小故事,小细节依然会热泪盈眶,那些温暖我们,也可能是刺激我们,挫伤我们的细节都是永远无法回来的生活瞬间。

疫情期间,老公去买了四块墓地,他指着那片绿油油的草地说:这就是你将来要住的地方。蓝天在上,白云悠悠,站在绿草地上,还不错,够住了。一阵风过,这就是人生啊。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