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白发学生也能天天向上
2022-06-15 15:13:2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我在加拿大开始学英文,最早是在2001年,那年我69岁,来加拿大探亲。住地附近有个ESL班,但并不接受探亲的人入学,后来我申请当义工,作为非正式的学生旁听了一些课。

2007年正式移民后,办了LINC班的入学手续,成为一名白头学生,每周学5个半天,来去提供公交车票。年纪虽然大,学习的兴致却非常高,仿佛焕发了第二春。

我早年在初中和高中都有学英语的基础,大学学的专业俄语,毕业后又教了十年俄语,对学外语的门径有些体会。尼克松访华后才转教英语,不过文革时期的内容都是标语口号式,更谈不上听和说。

在LINC班,我兴致勃勃地学习,也踊跃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最后各科都是最高分7分完成LINC班的学业。有这个分数,理论上说有资格谋职业了。当然没有哪个部门会录用一个70多岁的老人,因此我毕业即失“业”,同时也失去再在LINC班学习的可能性。

电脑一切都记录在案,不许我继续在LINC班的学习,位置要留给有需要的人。

接下来我只得在家自学,到图书馆看书看报,报上的文章啃不懂,因为水平低生词多,我常选读读者来信,一般都不长,编辑部对字数有规定。

后来发现,加拿大给老人和儿童编写一种字体又大又黑、隔一页有一幅配合内容的插图的书,而且都是名著的改写本,使用阅读所需的基本词汇。我觉得这种书很适合我的状况,读起来难度不很大,能保持学习兴趣,读原著生词太多,难以坚持。

阅读时,碰到生词我在底下划一道兰线,有意思的短语下划一道红线,重要的句型前画个红圈。每读完一页,才查生词,把词意写在页边,再重读该页,理解全文。读完一章,再从头重读,思考该章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内容,写再该章的标题旁。全书读完,编出全书的生词表,注明出现的页次。

这些年来,我用这样的笨办法读过了一些改写的名著。经过这样的磨练,现在碰到一本有意思的书,都想拿起来读上几行,看看能否读下去。

前些天找到一本一位南斯拉夫13岁的小学生写的日记,90年代南斯拉夫发生了内战,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和变故。小学生日记每篇都不长,内容贴近生活,我读得津津有味,生词很少。这样的阅读能帮助我这个90岁的老头复习很多常用词,脑海里再把以前学过的东西重现一遍,看看还能回忆起多少。

在滑铁卢这几年,我还结识了几位本地的好朋友,在交往中促进了我的听说能力。我2001年在打乒乓的过程中认识了乔治,2012年我们来时,他的夫人不久前去世,他一人住大房子,就请我们一起住,不收房租,我们一起活动和出游,每周定时交谈帮我们练听说。


【图:和乔治对弈】

乔治是我们终生难忘的好朋友。2013年我们的老人公寓批下来才离开他家。

住在老人公寓,我们认识了附近的瓦尔特老人,他对学中文兴趣大,于是我教他中文,他教我们英文。一年后他夫人病情严重,无法继续学下去,他介绍朋友肯尼斯先生教我们英文。


【图:老肯辅导我们学英语】

老肯70多岁,终生未婚,他一直从事教学,喜欢帮助人,而且住在我们对面的大楼里,我于是把我们楼里的华裔老人组到一起跟老肯学英语,每周定时定点。老肯为了调剂我们的学习生活,过一段时间开车带我们在周围游览,充当义务导游,介绍名胜的方方面面,我们在听说方面得益匪浅。

我们周围的多元文化中心和教堂也都开办会话班,一周活动一次,我都去参加,都是练习口语的好机会。同时,我和老肯等好朋友也常用邮件联系。

单身的老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喜爱自然,每天外出散步,观察动植物,他给我的长篇邮件内容丰富多彩。他的信件也是我的阅读材料,给他写回信也是我练习写作的好机会。我在电脑上列出专题保存他的来信和我的回信。

朋友告诉我,Google有机器翻译功能,这个功能真是奇妙。我常把译文转发给老肯等朋友,让他们读读我的中国回忆,因为机器翻译难免有误,请他们代为斧正。

我外出时随时随地东张西望,见到看不懂的告示或广告,就用手机拍下来,回去再查看。

老人生活在加拿大的环境里,日积月累,与时俱进,也能天天向上。

收藏

评论已关闭